曹操進封魏王,劉備自稱漢中王,他倆封王是否合法?還是劉邦高明

小遇說曆史 2024-03-21 10:56:24

公元216年與219年,兩顆耀眼的星辰相繼升起:曹操進封爲魏王,劉備自稱漢中王。

這兩個事件不僅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也在後世的曆史學家和愛好者中引發了無盡的爭論。他們的封王之路是否合法?與漢高祖劉邦相比,他們的行爲又體現了怎樣的智慧與策略?

魏王曹操:權勢與野心的交織

公元216年,曹操的權力達到了頂峰。

經過多年的征戰與權謀,他已成爲東漢朝廷的實際掌權者。

對于這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來說,成爲魏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衣帶诏事件的曝光,讓曹操與漢獻帝之間的關系降到了冰點。他果斷地誅殺了董貴人及其未出生的孩子,這一血腥的行動讓漢獻帝深感震驚和無助。曹操的權勢已經淩駕于皇權之上,他不再需要維持表面的和諧與尊敬。

隨後發生的伏皇後密信事件,更是將曹操的野心徹底暴露無遺。他逼迫漢獻帝廢後,並殺害伏皇後及其子嗣,這一行爲無疑是對皇權的極大挑釁。在這樣的背景下,曹操被封爲魏王,實際上是他自己意志的體現,而非漢獻帝的真心封賜。

漢中王劉備:血統與野心的碰撞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蜀地,劉備也在醞釀著自己的封王計劃。

公元219年,經過艱苦的漢中之戰,劉備終于擊敗了曹操的軍隊,奪取了漢中地區。在群臣的擁立下,他自稱爲漢中王。

盡管有《漢中王勸進表》作爲依據,但劉備的封王行爲同樣缺乏合法性。

這份勸進表,雖然列出了劉備的功績和血統,但並未獲得漢獻帝的正式批准。更重要的是,劉備雖然有劉氏血統,但與當朝天子血緣關系疏遠,他的自封行爲無疑也違背了法理。

劉邦時期,制定的白馬盟誓明確規定,非劉氏不得封王,這一規定在當時具有極高的法律效力。即使是呂後嘗試封呂氏爲王也未能成功,最終呂氏被誅殺。劉備的自封行爲,無疑也觸犯了這一禁忌。

曆史的審視:合法性與權力遊戲的較量

曹操與劉備的封王之路充滿了權謀與陰謀,卻都忽略了合法性的重要性。

他們的行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們的政治智慧和雄心壯志,但卻都未能逃脫曆史的審視。

相比之下,劉邦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建立了嚴格的封王制度,並通過白馬盟誓加以鞏固。

他明白王位的傳承與封賜必須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礎上才能長久維持。

曹操與劉備雖然都是一代英雄,但在封王這個問題上卻都表現出了明顯的短視和急功近利。

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但每一次重複又都有其獨特的內涵:在權力的遊戲中,合法性與正義性同樣重要。只有遵循法理、尊重傳統、順應民心,才能真正地實現長治久安。

0 阅读:97
评论列表
  • 2024-03-21 11:30

    有人有地盤就能封王。守得住就是真王,守不住就是假王,打出去統一全國就是皇帝。

  • 2024-03-21 13:40

    不管再怎麽樣曹魏也是得禅讓的,蜀就跟吳一樣,哄自己高興,除非能統一,不然哪來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