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動作,樓市穩了?

智谷趨勢 2024-05-16 20:19:30

◎作者 | 瓜片

今天的A股是綠油油的,老胡又虧錢了。地産股卻“風景這邊獨好”,狠狠來了一波暴漲!

光是上午就有光大嘉寶、天地源、雲南城投和我愛我家4只股票漲停。萬科一度漲超5%,招商蛇口漲超8%,保利地産漲7%……

有什麽大利好?新鮮出爐的小作文又來了:

相關部門正在考慮一項計劃,即讓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購買尚未售出的存量住房。

本來消息未經證實,但就在下午,杭州傳來重磅新聞,地方ZF已經在執行了,真的在下場收房子!

杭州臨安區住建局明文公告,在區內收購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

小作文,當天成真!時隔8年,樓市去庫存的大門,又一次轟然洞開。

很多人沒注意到,國家隊下場收房子並非“突發奇想”,而是蓄謀已久。

2022年起,鄭州、濟南、蘇州都傳出了國資收購存量房的消息。收購對象,主要是銷售困難的新建商品房。

浙江湖州、河北邯鄲、新疆阿勒泰等三、四線城市也先後發布政策,鼓勵將存量房源轉化爲保障性租賃住房。

表格內容由新京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最開始,大家還屬于自發嘗試階段。一直指望地方自掏腰包,肯定是不現實的。

最近幾年賣地收入驟減,城投瘋狂托底,哪裏還有錢收購賣不出去的存量房?

但現在不一樣了!央媽開始介入了。

2023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了100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在全國範圍內選擇8個城市開展試點,支持住房租賃機構批量收購存量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試點安排支持貸款。

8個試點城市分別是:

福州、天津、重慶、成都、長春、青島、濟南、鄭州。

公開報道顯示,截止2月底,已使用的貸款額度很可能已經超過了60億元。

二手房去庫存也開始了,途徑主要是“以舊換新”。

據中指研究院最新統計,自去年以來,全國支持商品住房“以舊換新”的城市超過40個,10余個城市已經開展相關工作。

最開始只有一些三四線城市,或者一二線的非核心區參與。

形式也比較消極,最多讓中介多推一推二手房源,或者要求很苛刻,樓齡必須在10年以內。影響力一直很有限。

直到4月1日,鄭州開始試點“以舊換新”,國資下場收購二手房,打通了資金來源、收購範圍等一系列堵點。

據《大河報》,鄭州城發集團的相關負責人透露,收購的二手房源一般是房齡20年以內的商品房,後續將用于鄭州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

值得一提的是,鄭州“試點”之後,高層領導去到當地開展調研房地産項目。

來源:央視

不久之後,上海、深圳也宣布“以舊換新”。

去庫存的腳步明顯在加快了。

今天這一幕,越看越像2015年:

天量庫存壓頂、房價一跌再跌、中央財政出手、“鈔能力”入場去庫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48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6%,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3.9%。

2015年“去庫存”之前這個數據是71853萬平方米。換句話說,當前商品房庫存規模又一次來到了曆史高位。

你以爲,只有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賣不掉嗎?

No,No,No,一線城市的開發商們,早已愁禿了腦門。

中指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庫存也亮起了紅燈。除了上海,去化周期都在2年左右。

二線城市裏,沈陽、貴陽、南京的去化周期已經超過30個月。

去年樓市的“獨苗”成都,現有的新房庫存也要1年半才能賣完。

相比之下,今天的形勢複雜程度,要遠遠超過8年前。

二手房,正面臨史上最大的抛售潮。

諸葛研究院發布于5月6日的研報顯示,今年前四個月,重點14城二手房挂牌量同比上升31.63%。

每經記者據鏈家平台數據統計,多地二手房挂牌量再創新高:重慶超過27萬套,天津突破19萬套,蘇州約17.78萬套,北京約14.7萬套。

現在出來買房的人,誰不是隨身攜帶一把40米“屠龍刀”,上來先砍幾十萬。

廣州海珠一套老破小挂牌120萬,買家上來就砍60萬,硬生生一刀砍成5折。

與賣家的聊天截圖,來源:廣州plus

無法忍受自己身價暴跌,各地業主紛紛揭竿而起,打響了“房價保衛戰”。

南京河西板塊的奧體新城翠杉園,2021年3月成交單價高達6.77萬/㎡。

2024年4月,成交單價卻只剩4萬/㎡出頭。

小區業主委員會果斷出手發布“溫馨提示”,內容主要爲:

警惕部分不良中介惡意拉低小區二手房價,多人精心做局設套,惡意打壓價格,嚴重損壞了小區房價穩定。

事實證明,這些掙紮都是徒勞的。

在一個供過于求的市場,價格當然不是由賣方說了算的。

厭惡損失刻在每一個人的本性裏,所以買房永遠都是買房不買跌。房價下跌的時候,只會有越來越多人變成“等等黨”。

我有個朋友,2021年開始在廣州看房,親眼見證了網紅小區從6字頭跌到3字頭。

他的心路曆程大概是這樣的:

2021年,不斷焦慮,擔心房價漲太快自己買不起了;

2022年-2023年上半年,反複糾結,思考是不是跌到底了,會不會抄底抄在半山腰;

2023年下半年以來,徹底躺平,變成“你不買,我不買,明天還能跌200”。

不誇張的說,他代表了很多買房人的心態。

剛蓋好的新房,新挂牌的二手房,還在源源不斷地湧進來,把庫存推得更高……

終于,到了國家隊不得不出面“兜底”的時刻。

國家隊下場收房子,減少市面上的供應量,讓供求關系重新回到正常範圍,從而穩住房價和樓市。

路徑已經很清楚了,目前主要有兩個問題:

第一,要收儲多少存量房才能起到托市的作用?

第二,錢從哪裏來?

2015年之後,很多城市的房價都翻倍了。房價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去庫存的成本飙升。

天風證券一份研報給出的答案是:

需要把住宅去化周期壓降至18個月以內,大約需要約7萬億元的資金。(在空置二手房中僅有25%爲有效供給的樂觀假設下)

因此這些資金大概率只能通過繼續舉債獲得,即收儲會直接提升地方政府或城投平台的資産負債率。

難道說,樓市又要回到“去庫存-放水-暴漲”的老路上?

前幾天,有網友在問政四川網站向成都市領導留言,要求成都恢複限購。

有人評論說:“我買了,所以我希望放開限購,把價格炒起來我好出手。”

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相信房價會再來一輪暴漲。或是出于期待,或是出于擔心。

但是這一次,普漲不會再來了。

城鎮化的高峰期已過,人口開始負增長,居民負債率高企,支撐房價暴漲的“三大支柱”不複存在了。

2023年,人口負增長的省份從13個快速增加到19個。換句話說,差不多有2/3的省份常住人口負增長。

住建部已經發話,給全體城市劃下了一道紅線:

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

誰擁有源源不斷的新增人口,誰才有資格繼續參與房地産這場遊戲。

8年前的那場轟轟烈烈的去庫存運動,全國上下一起搞棚戶區,特別是三四線城市。

今天的去庫存2.0運動,有資格參與的只有少數大城市:

一線城市、強省會城市、部分經濟強市。

它們還在不斷虹吸全國人口。一線城市和經濟産業強市吸全國,省會虹吸省內。

在此之中,最先拿到央媽經費,最先把庫存降到合理區間的城市,可能就是房價最早反彈的城市。

1 阅读:1107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3:17

    大利好來了。房販子已經是熱鍋上的螞蚱螞蟻,大家要順天而行,讓房販子得到應有的懲罰。順天而行,既是爲社會造福也是爲自己造福.

  • 2024-05-17 20:24

    原來房産公司欠錢還有兜底的?[笑著哭]

  • 2024-05-17 01:35

    又騙我買房,已經山窮水盡了,好幾套手裏出不去!

  • 2024-05-17 13:18

    臨安收房?你不看內容的嗎?就那樣的要求能收到房

智谷趨勢

簡介:決策者的首席財富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