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菏澤:牡丹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牡丹晚報 2024-05-08 10:46:11

文/王亮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這個春天,菏澤不一般!”有遊客這樣評價道。確實如此,這個春天,菏澤的花不一般,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個種類的牡丹爭奇鬥豔,香氣氤氲、花姿爛漫,稀有的綠色繡球牡丹、橙色牡丹、並蒂牡丹也在這個春天款款走來,角逐“牡丹仙子”的桂冠;這個春天,菏澤的人不一般,交通場站的出口處站著身著漢服、熱情送花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還未走進牡丹園,遊客就已經有了與鮮花的初次邂逅,熱心市民和公益機構組成的車隊會免費把遊客送到景點,一路上牡丹元素擡眼俯拾皆是,一元錢的牛肉湯、兩元錢的螺蛳粉、十元錢的花簪也是隨之而來的驚喜;這個春天,菏澤不一般,文旅局局長車站送花,機關大院免費停車,高鐵開通“花樣菏澤”專列,外地車輛不貼罰單,漢服馬面裙“花式”寵客,夜間亮化、音樂噴泉“開足馬力”,景區場站平抑物價。這個春天,菏澤,讓菏澤人都感到“陌生”。

菏澤牡丹 吳松林/攝

這個春天,至美至豔的花、至誠至善的人,衆多熱愛牡丹並欣賞菏澤的遊客讓這座城市既有流量又有“留量”;這個春天,人們對菏澤的好評如牡丹繁盛而耀眼,如潮的好評連同牡丹花簪、曹縣漢服、牡丹盛宴等遊客“新寵”,一同將菏澤推向網絡熱議話題的“頂流”。

至誠至善 以至“頂流”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至誠至善待賓客,菏澤牡丹美名揚。最美人間四月天,在日漸“短兵相接”的自媒體鏡頭聚焦下,各地都在奮力推介自身的文旅資源,從政府領導到市民自願扮演“推介官”,熱情地向國內外遊客發出邀請。每天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蔓延的遊客評價信息被有關權威機構關注到,通過比對分析發現,相對于分享美景,越來越多的遊客更願意在網絡上分享旅遊經曆和切身體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不再是既定的旅行安排,如何給遊客更加溫暖的人文關懷,讓遊客能夠有“賓至如歸”的體驗成爲所有城市、所有景區共同努力的方向。

國花館內人潮湧動

誠然,衢通四省的中國牡丹之都——菏澤又何嘗不是傾其所有,以待賓客?

山雨欲來風滿樓,當未雨而先綢缪。牡丹花開前夕,菏澤各行業、各領域發布倡議書,倡議廣大商戶誠信經營、文明經營,倡議廣大市民人人都爲城市代言,人人守護城市形象。爲將牡丹節會打造成人人參與、全民共享的節會,菏澤對曹州牡丹園、百花園、中國牡丹園等主要觀賞景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加強導遊培訓,細化商業管理,健全完善設施,全面提升景區服務水平。各景區將牡丹與國風、科技等潮流元素深度融合,創新推出漢服巡園、非遺展示、定點演繹等活動,切實提升遊園賞花的參與感、新鮮感和趣味性。相關部門在景區周圍合理規劃臨時停車位,盤活啓用停車位4000多個,搭建智慧停車管理平台,最大程度方便遊客出行。

節會前夕,以新聞報道形式出爐的“邀請函”《牡丹之都菏澤向世界發出邀請》在各大新媒體平台上快速走紅,僅留言信息就集納了數萬條,“邀請函”細數了菏澤牡丹的發展曆史,又隆重推介了當下菏澤的交通優勢、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各種文化“寶藏”,引來衆多網友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各地的菏澤籍大學生紛紛對這份“邀請函”點贊轉發,志願做起了家鄉的“推介官”,一方面將熟知的景點、美食、特産熱忱地推薦給身邊的同學朋友,一方面又爲家鄉辦好牡丹節會“絞盡腦汁”。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洞察敏銳、見解獨到的青年人,有同學建議菏澤要在老城曹州景區開展演出活動,有的建議景區和交通場站工作人員要穿漢服,對此,“聽勸”的菏澤都一一做到了。菏澤人對待“中國牡丹之都”這一“名片”,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對一年一度的牡丹節會更是珍視到無以複加,牡丹節會前的菏澤人“謹小慎微”,恐怕怠慢了賞花的遊客,如同含苞未放的牡丹,生怕被春風吹落了花瓣,而一朝盛放,卻驚豔了衆人。

誠者,自成也!牡丹節會期間,菏澤精心組織了43項主題活動,爲廣大遊客奉上了精彩紛呈的“狂歡節”“嘉年華”。整合文旅資源,推出“賞花遊園”“曹州風情”“非遺溫泉”等15條精品旅遊線路,全方位展示牡丹、黃河、水浒、祖源、紅色等菏澤地域文化。如果說優質的文旅資源給廣大遊客提供的是一場“視覺盛宴”,那麽細心周到的服務則是給予遊客的一場“沉浸式體驗”。100多位來自新加坡的遊客,到山東的第一站就選擇了來菏澤看牡丹。“第一次看到這麽大的牡丹花,花香味濃!很漂亮!菏澤的人民也十分熱情!”作爲一名媒體從業者,遊客葉麗梅女士每天都在更新她的社交媒體,講述菏澤牡丹的魅力。這樣的體驗感來自哪裏?各縣區的文旅推介志願者在交通場站一邊送花,一邊介紹。熱心市民積極提供免費貼心的向導服務。天還未亮,登上熱搜榜單的“菏澤帥氣交警”已經在牡丹園周邊的路口疏導交通,迎接遊客了,身高“180”可能不適合做所有菏澤交警的“標簽”,但是真誠和奉獻卻扮靓了他們守護牡丹節會的爲民底色。景區內盛開的牡丹花大色豔,撐花傘、戴花簪、穿漢服遊園的志願者與盛開的牡丹相映成趣,又何嘗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面對五顔六色的花簪,遊客有驚訝、有贊許,也有疑問:“是真的牡丹花嗎?”,登上熱搜榜的“牡丹花簪”同樣在“花式寵客”。牡丹園裏不僅食品飲料平價銷售,香韻濃郁、消暑清涼的“牡丹花簪”同樣在以10元錢的價格銷售,一時間,“人手一個花簪”成爲菏澤各個景區賞花遊客的標配。

牡丹盛放吸引“牡丹仙子”流連花叢 / 張嘯 攝真正的“寵客”,只有真誠才是屢試不爽的“吸金石”。“接地氣”的市場物價是菏澤讓利于“客”、著眼于文旅事業長遠發展的真誠;熱情的“推介官”、志願者是菏澤人熱愛家鄉、甘于奉獻的真誠;開放的機關車位、行走的“帥哥”交警是菏澤城市治理的真誠;“一元牛肉湯”“兩元螺蛳粉”“10元牡丹花簪”是菏澤人不計勞動成本、善待遊客的真誠。這樣的至誠至善構築起暢遊菏澤的美好“沉浸式體驗”,讓遊客幸福感“爆棚”,以至于菏澤的“花式寵客”如同熱烈湧動的春潮,跻身這個春日的“頂流”。

花開盛世 不負春光

清朝學者蘇毓眉在《曹南牡丹譜》中寫道:“牡丹,秦漢以前無考,唐開元中始盛于長安。每至春暮,車馬若狂,以不就賞爲恥。逮宋,洛陽之花又爲天下冠。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內。”菏澤牡丹栽植始于隋,興于唐,明代已成爲全國的栽培中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曆史。

菏澤牡丹 吳松林/攝

以古觀今,牡丹國色天香,是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征,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走進新時代,牡丹又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铿锵步伐釋放出新的活力,擔負起新的使命。在菏澤,“花開無雙豔”的觀賞價值讓牡丹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從“富貴之花”蝶變爲“富民之花”的産業價值讓牡丹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而堪當“國色”的文化傳播價值則讓牡丹走進更多人的心靈。

新時代需要牡丹擔負起蓬勃的産業使命。菏澤牡丹栽培曆史悠久,由最初的觀賞牡丹發展爲藥用牡丹,再到現如今覆蓋醫療、日化、食品、床上用品等多個領域,集栽培種植、生産加工、出口貿易和觀賞于一體的全産業鏈,大力發展牡丹産業讓菏澤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花樣”路徑。近年來,菏澤市委、市政府圍繞打造“特色支柱産業”目標,深入挖掘牡丹産業價值,延伸産業鏈、拉長價值鏈,推動牡丹産業從單一的觀賞到精深加工、文化創意“接二連三”發展。目前,菏澤牡丹産業鏈條完善,全市各類牡丹生産、加工、出口企業達到120余家,開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醫藥類産品260余種,産品遠銷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實現總産值108億元。

産業不僅讓牡丹成爲“富民之花”,還讓牡丹越來越多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改革開放後,菏澤牡丹應用研究發展迅速。菏澤科研人員于1997年發現牡丹花及籽油的營養價值,隨後研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牡丹化妝品等産品,開啓了牡丹的綜合開發利用之門。牡丹花蕊茶、牡丹籽油成爲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牡丹面膜等特色化妝品成就了衆多女性的愛美之心;牡丹保健食品在弘揚傳統中醫文化的同時,將牡丹的藥用價值展現得淋漓盡致。除此之外,琳琅滿目的牡丹文創産品及衍生文藝作品也無時無刻不在點綴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産業拉動讓牡丹元素“俯拾即是”,完美融入了現實生活,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單純是牡丹的美好寓意,還日漸成爲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日常所需和情感共鳴。菏澤大力挖掘出的産業價值真正讓牡丹從“一枝獨秀”變爲“萬家共賞”,從吸引遊客的目光變成融入消費者的生活,從“谷雨賞牡丹”變爲一年四季皆有牡丹。牡丹産業價值的澎湃爲牡丹文化深入人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牡丹花海 / 吳松林 攝新時代需要牡丹擔負起崇高的文化使命。牡丹作爲傳統的、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標識”,如何煥發時代光彩,擔負起更加崇高的文化使命?菏澤一直在努力地作出回應。千百年來,菏澤老百姓種牡丹、賞牡丹、畫牡丹、繡牡丹,也以牡丹入藥、制茶、烹饪,將牡丹之美、牡丹之用融入了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走進牡丹之都菏澤,牡丹不僅是特産,還是地標,更是城市文化IP,在這裏,牡丹文化既雍容高雅,又非常的“接地氣”。今年,菏澤首次將世界牡丹大會與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啓動儀式一體舉辦,首次在日本島根縣、江蘇常熟市設立分會場。牡丹,肩負著新的文化使命,再次讓菏澤“借花出海”。

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提出菏澤牡丹的三個特性,即雍容氣、英雄氣和民間氣。牡丹不爭春,也不報春,不期在群芳爭豔的早春映入賞花者的眼簾,卻是蓄勢醞釀、厚積薄發,在群芳近乎凋零的時候大放異彩、一鳴驚人,這種笃定勤勉、默默無聞卻又能“後來居上”的精神剛好诠釋了牡丹的雍容大氣。牡丹一旦形成花苞,即使耗幹體內的養分也要奮力綻放,這種氣節宛如“攻必克守必固”的作戰隊伍,英雄氣十足。

提起牡丹的“民間氣”,在菏澤卻是“獨樹一幟”的存在。牡丹在菏澤民間俗稱爲“大花子”,之所以“喜提”一個類似莊稼的稱謂,是因爲菏澤的大田牡丹動以“頃”計,花開時幾近漫山遍野。不僅如此,遍布菏澤大街小巷的各種牡丹元素,以及以牡丹命名的學校、道路、商場、飯館等讓人眼花缭亂,足見,牡丹是深深烙刻在菏澤人心坎上的城市“文化IP”。進入新時代,菏澤牡丹的民間氣得到了進一步升華。2018年6月9日,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各國領導人合影的身後,一幅巨幅工筆畫《花開盛世》引人矚目。這幅畫由10位菏澤巨野縣農民畫家曆經77天創作完成,畫作上218朵牡丹雍容華貴、姹紫嫣紅,彰顯了盛世氣度,寓意國家繁榮昌盛,也傳遞了世界各國人民追求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望。此後,菏澤的牡丹工筆畫陸續亮相各種國際交流活動現場,截至目前,僅菏澤市巨野縣從事工筆牡丹畫創作的人就多達10萬。

只有在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的盛世,才會有牡丹“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盛況。有著廣泛的群衆基礎,又能受到國內外的普遍欣賞與認可,在國際交流中播下和平與發展的種子,傳播中華文化,新時代賦予牡丹的“民間氣”更爲崇高的文化使命與價值內涵,更見證了牡丹從“英雄氣”“民間氣”向“人民性”的過渡與升華。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菏澤牡丹天香氤氲的民間氣所蘊含的人民性的文化價值,是新時代賦予牡丹崇高的文化使命,也必然會在這個時代生生不息、大放異彩!

“花語”綻放 熱潮滂滂

這個春天,菏澤的一場牡丹盛會凝聚了萬千群衆,一衆牡丹“花語”在這裏綻放出璀璨光彩。寓意繁榮昌盛、富貴吉祥,象征生活幸福、和諧共享,如果說遊客對牡丹的“花大色豔”是“一見鍾情”,那麽對牡丹的“花語”則是“一往而情深”!如同玫瑰的熱情摯愛,梅花的傲雪迎霜,量身定做的“花語”往往更易傳播,更易被人們普遍認同。牡丹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牡丹是春天的“花語”,更是菏澤的“花語”。近年來,菏澤圍繞加強牡丹“花語”體系闡釋、塑造、固化、傳播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花爲媒”“借花出海”讓“一朵花”講好“一座城”的故事,讓一城“國色”不僅綻放在全網,還綻放在海外。

巨野工筆畫在意大利頗受歡迎 / 姜培軍 攝

牡丹是盛世繁榮之花,寓意和平與發展的美好願景。中國自古有“盛世賞牡丹”之說,“花開盛世”寄托著人們對國家繁榮昌盛,對世界和平發展的美好心願。今天的中國,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民幸福,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完全可以說,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牡丹大氣雍容,高貴典雅,與如今中國呈現給世界的大國風度、恢弘氣象高度契合。菏澤農民畫師參與創作的巨幅工筆牡丹畫《花開盛世》《錦繡春光》等作品先後亮相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等重大國際交流活動就是最好的例證。

巨野工筆牡丹畫亮相羅馬 / 姜培軍 攝

牡丹是生活幸福之花,寓意勤勞勇敢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民間,早在清朝末期,菏澤牡丹區趙樓一帶花農,就克服重重困難,帶著牡丹通過陸路、水路,采用小推車、肩挑人背等較爲原始的交通方式到廣州進行催花,並通過控溫、控光等措施,讓牡丹在春節期間盛開。據菏澤花農介紹,民國之前,在廣州一朵牡丹花可賣一塊銀元,一盆牡丹花就相當于當時一畝地的價值。催花道路的艱辛沒能阻斷勤勞勇敢的菏澤花農“南下北上”,進入新時代,牡丹爲人們的幸福生活作出的貢獻,更是碩果累累,在菏澤牡丹産業發展拉動下,牡丹不僅僅是“美”的代名詞,已經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也成爲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改善生活質量的真實寫照,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妝品都在扮靓人們的生活起居。

牡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標識,寓意世界各國友誼長存。牡丹給人帶來的身心愉悅美美與共,其對于愛和友誼的象征寓意是全世界互通的。日前,2024菏澤牡丹國際傳播論壇成功舉辦,菏澤“以花爲媒”,主動講好牡丹故事,在深化用好用活牡丹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標識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論壇現場還舉辦了保加利亞海外牡丹園建設項目啓動儀式、牡丹文化海外傳播站馬六甲站揭牌儀式,能夠在尊重國家主權、文化差異和現實國情的基礎上,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與相關國家的聯系和對接,共建牡丹花園、共促經貿繁榮,在國際文化傳播交流中構建起獨樹一幟的菏澤牡丹文化話語體系,對提升城市影響力,擴大對外合作“朋友圈”,促進各個國家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發展共享具有積極作用。雍容華貴的牡丹,不僅是菏澤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也正在成爲極具中國特色的對外傳播文化大使。

牡丹是和合共享之花,寓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菏澤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是黃河入魯第一市,一河兩岸,四省通衢,黃河豐沃的土壤滋養了國色天香的牡丹,更養育了勤勞質樸、厚道勇敢的菏澤人,在深化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上,菏澤勇于突破發展,在全省經濟格局中不斷進位,黃河灘區遷建取得重大成效,14萬灘區群衆搬出了“水窩子”,喜圓“安居夢”。目前,菏澤搶抓黃河國家戰略機遇,正在加力發展搬遷後的灘區特色産業,續寫好黃河灘區遷建後半篇文章。現如今,黃河安瀾、“河菏”共美,一幅“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黃河灘區生態和美畫卷正在古老而又逐“新”而行的魯西南大地徐徐展開。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菏澤牡丹每年都會如約盛開,一場牡丹盛會總會凝聚起一城群衆,他們爲菏澤“代言”,爲菏澤牡丹發聲,爲“牡丹之都 花樣菏澤”點贊,他們喜愛牡丹的真誠、守護城市的善良讓所有人感動。今年的這個春天,菏澤牡丹盛開得不一般,兩株罕見的並蒂牡丹先後盛開、袅袅娜娜,寓意美好的“雙生花”讓人們對這個城市的未來充滿期待,期待她像如約綻放的牡丹,讓世界爲之驚豔!

圖片由記者張嘯、姜培軍、吳松林提供

1 阅读:15

牡丹晚報

簡介:菏澤最大的生活類日報,每日提供菏澤最新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