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養”螃蟹見過嗎?

上海崇明 2024-05-14 16:03:32

5月是崇明特色種源“崇明1號”河蟹成長的關鍵時期。連日來,崇明河蟹集團玉海棠基地利用農業無人機實現河蟹智能化投餵,極大提升了生産效率。

下午兩點,正是陽光猛烈的時候,記者來到位于崇明區三星鎮的玉海棠河蟹基地,看到工作人員正爲無人機換裝電池、裝載飼料。伴隨著槳葉強勁的嗡鳴聲,這個充滿科技感的“大家夥”騰空而起,沿設置好的路線飛越蟹塘、投放飼料。不過三四分鍾,便完成了一片十余畝的蟹塘的投料工作。

“操作十分簡單明了,飛行路線、高度都可以自己設置,避障功能也很智能。”無人機飛手、玉海棠農機公司技術人員顧新告訴記者,眼前這架無人機是大疆公司最先進的T60型農用無人機,其操作簡便、性能可靠、智能化程度高,每次最多可以投餵50-60公斤飼料。該機型不僅可用于水産養殖,也廣泛應用于稻田撒藥等領域,“相比人工,它的作業效率實現了飛躍式的提升。”

談話間,只見無人機敏捷地繞過了蟹塘中央的一根電線杆,繼續沿預設路線行進投料。隨著投料撥盤的高速旋轉,河蟹飼料被均勻地撒向蟹塘水面。“撒料均勻也是無人機投料的優勢之一。”玉海棠水産養殖負責人王柳忠介紹,“借助無人機,我們實現了每片蟹塘每天定時、定量、均勻投餵,養殖效果更上一層樓。”

玉海棠基地是崇明河蟹集團的主要養殖基地之一,出産的成蟹品質高、味道好,曆來備受島內外市民的喜愛。因效益較好,今年玉海棠基地進一步擴大河蟹養殖規模,通過整合改造周邊散戶的閑置蟹塘,目前河蟹養殖總面積達到380畝。

自今年年初到3月上旬,玉海棠基地向380畝蟹塘累計投放7300余斤“崇明1號”優質扣蟹,並通過“棚塘聯動”方法,讓扣蟹在大棚裏強化培育,提早蛻完1次殼後再移到外塘,比其他基地提早了一個月左右。基地投餵的優質配合飼料富含蛋白質,充分滿足河蟹生長需要。目前,基地的清水蟹長勢良好,部分個體已經達到2兩以上。

據了解,“崇明1號”是崇明聯合上海海洋大學培育的特色種源,從實際下塘表現來看,其苗種活力比較強、成活率較高,很適合在崇明水域生長。長成後的“崇明1號”河蟹具有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的優良特征,外觀青背白肚、體型修長,吃起來膏脂豐滿、收口微甜,品質絕佳。

5月下旬,“崇明1號”河蟹即將迎來第三次蛻殼(從投入成蟹塘起計算),這也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關口。連日來,玉海棠基地加強蟹塘水質監測和水草管理,通過增加水體含氧量,確保“崇明1號”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長。區水産技術推廣站也將結合玉海棠基地成功經驗,持續引導河蟹養殖主體應用農業新科技,確保在金秋時節爲市民呈現肉嫩黃滿、口感絕佳的“崇明1號”河蟹。與此同時,基地在各蟹塘小批量捕撈河蟹,計劃在其換殼階段,向市場推出特色“軟殼蟹”産品。

“軟殼蟹個頭不大,但營養同樣豐富,口感更是受到不少食客的喜愛。”王柳忠表示,今年是玉海棠基地第一次探索軟殼蟹産品,看中的既有可觀的附加值,也包括其生産過程對河蟹養殖密度的調控作用,“希望借助軟殼蟹産品,讓廣大市民提前嘗鮮,品嘗‘崇明1號’的美味。”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