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炸圓子、觀音這些名字都是怎麽來的嗎,原來都和避諱有關

鄉間曆史 2024-05-01 10:20:13

2004年的5月,中華書局出版了一本叫《史諱舉例》的圖書,裏面詳細列舉了中國古代的各種避諱,總共有三十多種方法。其中就有我們比較熟悉的改字法,就是自己和皇帝的名字出現了同一個字,那麽自己就要改名,這些比較著名的是皇帝的兄弟們改名

比如宋太祖名諱是匡胤,他繼承皇位後他的兩個弟弟爲了避諱,就改名爲趙光義、趙光美,後來趙光義繼位成爲宋太宗,趙光美又爲了避諱,改名趙廷美。而這種改字法不僅活人要改,死了很多年的曆史人物也要爲當今皇帝或者當今皇帝的祖先避諱

其中唐朝時,因爲唐高祖李淵的爺爺叫李虎,所以凡是名字中帶虎的無論是人名、地名或是其他的,統統避諱。于是在唐朝,人們不能直接書寫虎字,他們選擇用獸字來代替,于是出現了非常有趣的曆史記載。

趙匡胤

趙光義

《晉書》是唐朝人編撰出來的,在裏面就出現了一句非常搞笑的話,叫“獸者朕也”,意思是我就是獸,這一聽感覺就是自己在罵自己。實際上這句話是後趙的皇帝石虎說的,原話是“虎者,朕也”就是在做自我介紹,但因爲唐朝人要避李虎的諱,沒辦法,只能委屈一下石虎了

同樣是在唐朝,因爲唐高祖的名諱是淵,所以唐朝人在寫史書的時候,也把那個建立漢趙的匈奴人劉淵,給強行改名爲劉元海,這樣的例子是數不勝數。

然後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第二種避諱了,改地名,宋朝是改地名最“勤快”的王朝,也是避諱最講究的王朝,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的父親叫趙弘殷,因此河南有一個叫殷城的縣,在宋朝時就被改爲商城縣。同樣是因爲趙弘殷,弘農縣,就是出了弘農楊氏這一士族的縣,在宋朝被改成了恒農縣

李淵

劉淵

結果弘農縣改成恒農縣沒多久,宋太宗趙光義駕崩,宋真宗趙恒繼位,恒農縣又馬不停蹄的改名常農縣。改人名和地名的算是常規操作了,離譜的還有爲了避皇帝或者皇帝祖先的諱,改天幹地支名和神仙名字的。

這裏就不得不再次將話題扯回唐朝,唐高祖李淵的父親叫李昞,所以昞字要避諱,而昞字的同音字丙同樣屬于避諱的範圍。所以天幹地支中經常出現的丙字,在唐朝一律寫成景字;比如丙辰年就要寫作景成年,丙子年就要寫作景子年

說到同音字避諱,就要說到宋欽宗趙桓,因爲桓字宋朝要求國民避諱的字就有50多個,其中不僅包括同音字,還有發音相近的完、丸等字都要求避諱。因此在民間常見的一道菜炸丸子,爲了避諱就說成了炸圓子,後來北方被金國攻占,百姓就又叫回了炸丸子,而南方屬于宋朝,繼續叫炸圓子

宋真宗趙恒

宋欽宗趙桓

話說回來,除了給天幹地支改名的,唐朝還出現爲了避皇帝的諱,給神仙改名的現象。佛教中有一個神仙叫觀音,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觀音菩薩,但人家本來不叫觀音,而是叫觀世音,但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世字犯了皇帝的諱,于是唐朝將觀世音改成了觀音,讓神仙也避一避諱

就連天幹地支,神仙這些都要避諱,就別說官名了。隋文帝楊堅的父親叫楊忠,所以忠字要避諱,同音字中同樣要避諱,于是隋朝將中書省改爲內史省,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被改爲內史令

古代不僅要避國諱,即皇帝和皇帝祖先的名字,士大夫們還要避家諱,也就是祖先和長輩的名字,但很多字都是常見的,所以明朝之後,在書寫時避諱不再是避開這個字,而是對這個字做缺筆處理,即故意少寫一筆,不將完整的字寫出來,以表示對要避諱的人的尊敬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