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銀行吳東:厚植金融報國情懷更好服務“雙循環”戰略

銀行家雜志 2024-04-29 16:16:05

桂林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吳東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結束對越南的國事訪問回到國內,直接來到廣西考察調研,勉勵廣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2024年1月,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支持廣西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若幹措施》。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具有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營機制靈活等優勢,應立足廣西沿邊臨港優勢開展特色化經營,聚焦中國—東盟合作發展提供精准化服務,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局暢通産業鏈循環,爲廣西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賦予

廣西金融工作新內涵

完整、准確、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首先要深刻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當前外交的核心理念,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行動。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在服務國家周邊外交中肩負重要使命。金融作爲深化與東盟國家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的重要領域,應切實增強金融強國、金融報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更爲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共建“一帶一路”對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更高要求。站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曆史關口,中國始終以實際行動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釋放攜手世界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信號。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好“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一項重要部署,要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觀視角下,更加深入和廣泛地開展金融資源的跨境配置,通過提供優質金融服務,以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實現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的偉大目標。

面向東盟開放合作對廣西做活高質量發展棋局意義深遠。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做活廣西高質量發展這盤棋,‘棋眼’就在擴大開放上”,並在重要場合多次強調中方視東盟爲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20年以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縱深推進,雙方經濟依存度高,互爲最大貿易夥伴,2023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達6.41萬億元。廣西作爲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與東盟國家開展貿易往來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政策優勢,2023年廣西對東盟進出口總值3394.4億元,占同期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8.9%。爲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掌握主動權,布局生産要素流動相對自由便利、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生産經營網絡,黨中央、國務院對廣西加強與東盟國家産業合作提出了全新部署要求,旨在將廣西打造成爲面向東盟産業融合的“蓄水池”和“攔水壩”,不僅爲廣西帶來開放發展的新希望,也爲廣西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城市群等區域的合作帶來新機遇。

服務廣西打造市場經營便利地是當地金融機構的天職。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高度賦予廣西的使命任務。金融作爲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不僅是對內對外交流合作的要素之一,也是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部署落地落實的重要支點。黨的十九大以來,廣西金融系統以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爲重要契機,著力提升金融綜合競爭力,加快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在財金聯動機制、金融改革創新、資本市場服務、金融交流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先試先行、務實管用的“廣西經驗”,總體推動210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地見效,逐步形成與廣西開放型經濟體系相適配的現代金融體系。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廣西當地金融機構來說,應當牢牢把握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核心要義,以金融力量撬動高效互聯互通、做實做強現代産業、循環擢轉貿易大盤、提升內外開放能級、優化營商環境五個關鍵支點,爭取在服務國家重大對外開放戰略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

桂林銀行在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

長期實踐中培育新底蘊

桂林銀行作爲國有控股金融企業、廣西首家邁入中型銀行之列的城商行,圍繞廣西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積極作爲,有力有序推動金融資源流向“鄉村振興”與“面向東盟開放合作”兩大領域,以“四個統籌”的辯證思維科學處理開放發展過程中各類重大關系,始終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同頻共振,爲金融服務廣西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作出有益探索和地方實踐。

統籌金融政治性與金融人民性。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作爲一家有理想信念、講家國情懷、接天線地氣的銀行,桂林銀行堅持把黨的領導和人民利益貫徹到金融工作各領域、各環節,一手抓政策響應、一手抓民生服務,從金融層面將黨委、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轉化爲惠企利民的務實舉措。將金融服務布局在鄉村振興第一線、門戶建設最前沿,依托沿邊臨港地區機構全覆蓋的優勢,用心用情服務“三農”、外貿外資、邊企邊民等重點客群,突出“不唯財報、不唯押品、看現金流、看商業模式”的授信理念,推出“富農貸”“桂邊貸”“互市貸”“惠邊貸”等普惠型融資産品,多渠道拓展金融服務供給,在促進邊疆繁榮穩定與增進民生福祉中實現高質量發展。2019年10月以來,全行鄉村振興領域貸款投放量超2900億元,外貿外資領域信貸投放量超1300億元。

統籌服務鄉村振興與服務面向東盟開放合作。自2019年10月以來,桂林銀行將服務鄉村振興作爲全行戰略的重中之重,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以“渠道進村、人員下村、資金入村、産業旺村、産品出村、治理興村”爲六大抓手,探索形成一套兼顧社會責任和商業可持續的“1+6”鄉村金融經驗做法,建成發達的“市—縣—鄉—村”四級線下服務網絡,目前已經紮根廣西61個縣、近500個鄉鎮和7000個行政村,有效助推邊疆民族地區城鄉金融均等化。在從城市到農村的戰略大轉移中,桂林銀行涵養了服務國家、地方重大戰略的條件和能力,堅持以“開放進取”的經營哲學向外求變,將服務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納入全行戰略規劃,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與總行一級專營管理部門,靶向發力産融對接、渠道升級、産品創新、合作發展、科技提升“五大工程”,推動傳統國際業務經營服務職能升格擴容,形成“邊海+陸海+陸邊”聯動的立體跨境金融服務格局。4年來,全行累計辦理跨境收支業務超210億美元,向“一帶一路”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點領域建設項目授信總規模超1100億元,服務涉外企業近千戶。

統籌金融服務與産業發展。金融服務是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內在需要,桂林銀行緊跟國家、自治區關于加強與東盟國家産業合作的重大部署,全力構建金融與一二三産業相互融合的跨境産業場景生態。一是成立服務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建設工作專班,聯手園區管委會、標杆企業共同打造“服務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示範點”,依托6項全國性創新成果和14項自治區級創新成果,推動跨境電票業務、産業供應鏈資産證券化融資模式等“桂銀經驗”在合作區複制推廣,並綜合運用本外幣投貸聯動業務,加大對金屬新材料、電子信息、醫藥食品等産業領域的投入力度。截至2024年3月末,全行已向合作區累計授信超600億元。二是立足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豐富的優勢,推進“服務面向東盟開放合作”有效銜接全行服務鄉村振興主戰略,依托“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推動RCEP原産地證融資業務、“東盟雲購直通車”等跨境金融産品和模式下沉縣域,已助力桂林羅漢果、柳州竹制品、南甯沃柑等60多種“桂字號”本土品牌叫響大江南北、遠銷東盟與RCEP成員國。

統籌金融發展與風險防範。防範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利好政策的陸續出台,廣西與東盟經貿往來加速發展,催生出大量金融需求,也對風險防範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桂林銀行聚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金融品牌,高標准重塑“講政治、防風險、強合規、重質效”的經營格局,推動各項業務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市場形象、商業價值、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不斷提升;在注重發展的同時,平衡好開放與安全、穩和進的辯證關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22年成功補充百億元資本,形成市場化資本補充機制,依靠自身穩健發展來化解風險,有力地維護了地方經濟金融穩定,切實防範了風險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傳遞共振。

在廣西奮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續寫新篇章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廣西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承上啓下的關鍵一年。站在大開放引領大發展的新起點上,廣西金融機構應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折不扣貫徹落實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擴大對海洋經濟、臨港産業、對外貿易等廣西開放型經濟重點領域的金融投入,爲加快把廣西打造成爲融通四海、暢聯天下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貢獻金融力量。

深度融入國際産能合作。當前,廣西正著力打造承接國內國際産業轉移新高地,加快把招商引資項目從“嘴上談的”變成“紙上簽的”“地上落的”。金融機構應認真扛起金融服務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建設的責任,主動對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啓動開發、企業擴規技改等方面的融資需求,做好來桂投資興業的中東部、大灣區、外資企業的金融保障工作,助力廣西提升“築巢引鳳”與産業承接能力。用足用好東博會、峰會的平台功能,強化中國—東盟各國在金融支持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通過舉辦相關主題論壇、國際友城及友好村屯結對幫扶等形式,將服務鄉村振興的“廣西智慧”推廣到東盟國家,促進政府間農業發展模式互學、銀行間金融減貧經驗互鑒,構建更加穩定而有韌性的中國—東盟農業産業鏈。

服務好“走出去”“引進來”。RCEP生效兩周年,在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下,中國與東盟合作發展提升到新高度,自由貿易區作爲對內對外並重的開放平台,商品、資本、技術等要素雙向流通加速。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的全面推進,廣西金融機構應與東盟國家金融機構共建共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紅利,適時探索在東盟地區設立代表處或分支機構,通過加強“母子聯動”“內外聯動”,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支持礦産加工、汽車制造等行業領域的企業率先“走出去”;打造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體系,實現國際債市、股市優質資金“引進來”,便利跨國集團全球資金調劑,提高民營企業利用外資效率,推深做實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

擴大涉外領域金融供給。2023年以來,國家外彙管理局廣西分局圍繞“涉外金融政策最惠區”和“涉外金融服務最優區”兩區建設,探索建立與自治區戰略定位相適配的外彙管理長效機制。金融機構應以推動外貿提質擴量爲目標,全面落實各項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政策,暢通資金進入涉外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渠道。一是豐富跨境産品體系、傳遞外彙政策紅利,依托有溫度的外彙金融服務,聚焦涉外企業“急難愁盼”,助推“彙小二”專項行動落地見效;二是做好本外幣業務系統的叠代升級,借助跨境金融服務平台,擴大保單融資、提單融資、運費融資、倉單融資的投放規模,加強對外貿新業態和新市場的金融支持和快速響應;三是提升跨境支付、結算、彙兌等服務的便利化水平,優化、簡化個人用彙流程,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堵點。

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23年,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爲4875億元,創曆史新高,繼續保持全國西部和邊境省份第一。金融機構應繼續發揮跨境人民幣服務實體經濟作用,積極引導廣西傳統産業領域、大宗商品進口等經營主體在對外經貿活動中優先采用人民幣結算,夯實跨境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搭建數字人民幣跨境業務應用場景,營造跨境人民幣良好使用環境。同時,把金融服務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作爲義不容辭的責任,接續發力支持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切合邊境口岸通關高效、落地加工産業轉型升級等發展訴求,積極融入“一平台三市場”建設,助推邊民互市貿易一、二級市場支付結算服務全流程線上化,暢通現鈔跨境調運渠道,便利中越雙邊貿易往來本幣結算,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成爲面向東盟跨境使用的區域性貨幣。

0 阅读:13

銀行家雜志

簡介:金融智慧 全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