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爲何沒有長期對延安進行轟炸?幾經轟炸下來,性價比實在太低

史新說 2024-05-07 12:35:13

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都知道,毛主席就住在延安,在延安寫下了《論持久戰》,並且指揮著八路軍在敵後進行堅持抗戰,極大限度的支持了正面戰場。

日軍攻占一座城市對他們來說不難,但是因爲八路軍的存在,讓他們在統治占領一座城市時,變得捉襟見肘。

中國地大物博,而日軍資源匮乏,人口稀少,在占領城市後,因爲八路軍的存在,他們不得不加大留守人員的投入,使其在後方的投入不斷增加,前方的壓力也在大幅度減少。

日軍被搞得很難受,對于他們來講,他們連做夢都想要肅清八路軍,對于八路軍的指揮中樞,日軍也恨不得連根拔起。

因此,在抗日戰爭的初期,日軍曾投入大量的飛機對延安實施轟炸,意在摧毀八路軍的指揮中心,並且一直持續到1941年的下半年,在這之後,日軍便再也沒有對延安實施過集中轟炸。

那麽問題來了,抗日戰爭打了八年之久,日軍堅持對延安轟炸了4年,爲何後續便中斷了這一行爲?原因是性價比實在太低。

日軍對延安的密集轟炸

驕縱的日軍喊出3個月滅亡中國的言論,在前方戰場他們予取予求,對于後方戰場,自然也不想放棄。雖然一時間日軍的鐵蹄到不了延安,他們也不忘對延安進行火力打擊。

延安遭受到了日軍長達4年的轟炸,共經曆了17次大轟炸,丟在延安的炸彈超過了1600枚。一直到了1940年之後,日軍對于延安的轟炸才緩和了一些。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日軍發現,對于延安的轟炸,其實並沒有什麽毛用。

除了在最初的幾次打了延安軍民一個猝不及防之外,後面的轟炸好像都變成了例行公事。延安原本就地緣遼闊,境內布滿了溝壑,爲了躲避日軍的轟炸,延安軍民開鑿了大量的防空洞,平日裏也居住窯洞。

如此一來,日軍看似猛烈的轟炸,在他們看來轟炸點變成一片火海,但實際上造成的傷害卻微乎其微。長期的被轟炸,以至于延安軍民都掌握了一套躲避轟炸的有效辦法。

炸了幾年之久,還讓八路軍在1940年和1941年組織了一波百團大戰,日軍平日的瘋狂投入,此時更像是一個笑話,這已經宣告他們對于八路軍的圍剿完全失敗。

于此同時,日軍對于重慶的轟炸卻起到了奇效,不僅僅造成了將近4萬人的傷亡,而且還摧毀了重慶的交通與建築,幾十萬人流離失所,給蔣介石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在這種情況下,集中資源打擊大城市,看起來是一件性價比更好的事情。

日軍資源匮乏,放棄也是無奈之舉

從日軍放棄轟炸延安來看,無非是其戰略緊縮的一個信號,抗日戰爭開始進入到轉折點。要知道,日本原本資源就不豐富,在軸心國裏,也是一個較爲窘迫的存在。

中國龐大的疆域拖了日軍四年,讓他的已經開始漸漸拖入泥潭,資源進一步的變得窘迫。要知道,轟炸一趟延安,費用可不低。

日軍距離延安最近的機場也有350公裏,飛一個來回就得3個多小時,再加上炸彈的投入,這麽大的開銷扔下去,對延安軍民造成的傷害卻微乎及微。

即便是造成了傷亡,日軍的軍隊也沒辦法攻占延安,所謂的打擊也只是隔靴搔癢,就在他們資源匮乏之際,放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後記

就算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瘋狂進攻延安,最終也沒能對解放軍的指揮中樞造成任何損傷,只得到了一座空城。

在延安廣闊的地域之上,哪怕是投入再多的兵力,也無濟于事。這也是爲何日軍在中國掙紮了8年都沒能踏上延安的土地,而蔣介石即便是占領了延安也沒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0 阅读: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