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推動通脹溫和回升——2024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解讀

全産業 2024-05-14 00:13:46

報告正文

貸款利率略有反彈。央行公布,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較去年四季度回升16bp至3.99%,但仍爲數據有記錄以來的次低水平。從分項來看,一般貸款利率下行8bp至4.27%,房貸利率延續回落28bp至3.69%,而票據利率大幅回升79bp至2.26%,此前已連續三個季度走低。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率爲1.5%,較去年末下行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

信貸增速或保持平穩。央行在專欄中特別提到“貸款增速與經濟增速無必然聯系”,且信貸增速放緩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力度減弱,首先,經濟結構轉型帶來信貸需求的“換擋”;其次,信貸存量規模已經較大,信貸投放增加的邊際效果遞減,貸款投放不應超過實際融資需求;最後,直接融資對信貸有良性替代效應。總的來說,央行繼續強調信貸結構的優化,並提出信貸投放要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相適配,意味著未來信貸增速或保持平穩甚至延續放緩,而投放趨于精准高效,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會獲得更多融資。

消費需求待進一步激活。本次報告中,央行以專欄形式通俗地解釋了貨幣的層次,並通過分析存貸款流向數據解答了“錢去哪”和“錢在哪”的問題。一方面,貸款主要投向企業投資和實體經濟供給端,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費仍有較大增長潛力;另一方面,存款主要留在了居民部門,而沒有通過支出轉化爲企業存款,3月末居民部門存款占比較19年明顯上升7.1個百分點,且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央行在本篇專欄提到貨幣存量並不少,未來貨幣總量增長可能放緩,這是金融支持質效提升的體現。考慮到貨幣政策的重點落在盤活存量、暢通循環,後續宏觀政策的重心或更多轉向提升消費需求和促進供需平衡。

債市供求或逐步平衡。針對年初以來長債收益率持續下行的現象,央行在專欄中做出了解釋,一方面,長債收益率反映長期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另一方面,市場缺乏安全資産,債市投資需求增長。不過,4月下旬以來,長期國債利率有所回升,4月末30年期國債利率回升至2.5%以上、10年期國債利率上行至2.3%以上,債市供需關系邊際改善。展望來看,隨著政府債發行加速,疊加超長期特別國債漸行漸近,債市供求有望進一步平衡;此外,若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的買賣,市場供求調節更趨于靈活,能夠進一步促進長債利率平穩運行。

財政穩經濟,貨幣調結構。首先,Q1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對于國內經濟形勢指出“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具體主要是“經濟大循環存在堵點”以及“社會預期依然偏弱”。外部環境方面,Q1貨政報告提及“增長分化有所加劇”,未來的風險點在于“主要發達經濟體降息試點的不確定性”和“需求下滑對于全球貿易和投資的拖累”。其次,在經濟形勢展望部分,Q1報告最先強調政府穩增長力度繼續加大,然後是消費和投資,考慮到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動員會即將召開,超長期國債或將較快開啓發行,年內財政政策尤其是中央加杠杆對于經濟的支撐作用或持續加大。最後,基于以上判斷,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整體與去年Q4報告的表述一致,但Q1報告有以下四點側重,一是繼續強調信貸的“質”而非“量”,Q1報告延續“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的表達,且在專欄1中特別提及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速無必然聯系,後續信貸總量增速或放緩,但投向會更精准高效;二是暢通傳導避免資金空轉,Q1報告首次提出“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避免資金沉澱空轉”,這與信貸結構優化相輔相成,後續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支持力度有望持續加大;三是對物價重視程度明顯提升,Q1報告提出“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並解釋當前物價處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實體經濟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非貨幣供給不夠,未來物價有望伴隨內需轉好呈溫和回升態勢;四是地産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Q1報告針對地産延續了政治局會議“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産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的表述,意味著房地産政策重在保持市場供求平衡,後續取消限購、放松房貸條件、降低交易稅費等或將以更大力度、在更大範圍落實。

0 阅读:3

全産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