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赴一場文化藝術之約

文旅中國 2024-04-03 16:36:50

梨花風起正清明。京劇、話劇、舞劇、芭蕾……清明假期,文化和旅遊部直屬文藝院團爲觀衆准備了一道道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文博場館也將以主題豐富的展覽,邀全國觀衆赴一場文化藝術之約。

清明假期,國家京劇院“這裏有戲”將在北京人民劇場上演,觀衆可在京劇經典唱段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4月4日至5日,京劇折子戲《時遷盜甲》《打嚴嵩》《遊龍戲鳳》等將陸續上演。4月6日,京劇《大英傑烈》將爲觀衆講述俠女陳秀英的傳奇故事。

中國國家話劇院與杭州演藝集團攜手出品的原創話劇《蘇堤春曉》,將帶領觀衆品味千年宋韻。《蘇堤春曉》講述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才華橫溢、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該劇主創陣容強勁,編劇爲田沁鑫、張昆鵬,導演爲田沁鑫、高蕾蕾,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辛柏青飾演北宋名士蘇東坡。該劇將于4月5日至14日在國家話劇院劇場連演9場。

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兩部大熱舞劇將分赴山東青島、浙江杭州演出。4月5日至6日,舞劇《昭君出塞》將在青島大劇院上演,講述昭君“請纓赴塞上”,完成和親甯邊使命、促成民族和睦的傳奇故事。同期,舞劇《趙氏孤兒》將在杭州金沙湖大劇院上演,講述晉國貴族趙氏托孤,門客程嬰犧牲親生骨肉、冒死曆險的忠義故事。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將于4月5日至6日登上大連大劇院。該劇講述了一位故宮青年研究員“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窺見畫家王希孟創作《千裏江山圖》的故事。原創音樂劇《星辰》將于4月5日至7日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該劇以音樂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理想之城。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將奉上精彩的兒童劇,陪伴小朋友度過小長假。現實題材童話劇《螢火蟲姐弟曆險記》將在清明假期連演3天,該劇以小小的螢火蟲爲切入點,通過探索自然界的各種生物、法則,認識生命的意義。4月4日至14日,兒童劇《鹬·蚌·魚》將用肢體語言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與哲思。一鳥一蚌一魚,一對靠打漁爲生的夫妻,重新講述“鹬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

2024年正值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誕辰160周年。4月5日,中央歌劇院將推出紀念理查·施特勞斯誕辰160周年室內音樂會。音樂會曲目包括理查·施特勞斯《降E大調管樂小夜曲,作品7號》、莫紮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作品622號》等。

4月2日至7日,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芭蕾舞劇《吉賽爾》將再度如約而至,在北京天橋劇場連演6場。芭蕾舞劇《吉賽爾》首演于1841年的法國巴黎,是芭蕾浪漫主義時期的巅峰之作,有著“芭蕾之冠”的美譽。舞劇的故事脫胎于德國詩人海涅和法國文豪雨果的文學作品,講述了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淒婉故事。本輪《吉賽爾》演出中,中央芭蕾舞團將以實力陣容爲觀衆再度呈現這部經典之作。

中國煤礦文工團出品的詩畫情景劇《衆裏尋他》以甲骨文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符號爲切入點,兩位主人公通過解密探尋甲骨文,追溯華夏文化根脈,以詩爲引,以歌舞、器樂再現生動、恢宏、浪漫的節日場景。舞台呈現清明、端午、中秋、春節、元宵這幾個傳統節日的不同場景氛圍,在古琴、埙、箫的現場演奏中,古詩詞吟誦、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交融互動。4月4日至6日,該劇將在北京順義大劇院與觀衆見面。

在展覽方面,據了解,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在清明假期正常開放,觀衆可提前預約參觀,合理規劃行程。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現場     本報記者 于帆 攝

2024年是中法兩國建交60周年。作爲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項目,“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于4月1日至6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廳展出。展覽以中法兩國外交、文化和藝術交流爲主題,通過故宮博物院、凡爾賽宮以及其他收藏機構的約200件文物精品,展現百年間雙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賞的政治交往史,以及彼此借鑒、相互學習的文化交流史。展覽共分“龍與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國風景”“凡爾賽宮的中國時尚”3個單元。觀衆可以通過展出的瓷器、繪畫、鍾表、科學儀器、琺琅、家具等諸多種類文物,追尋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一百多年間,中法往來交互的曆史印迹。

每到假期,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複興之路”等基本陳列展覽往往人山人海。今年清明假期,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展的專題展覽、臨時展覽也十分精彩。如“中國古代玉器”“中國古代瓷器”等專題展覽都已經過改陳,在去年重新開放。此外,有兩個臨時展覽也適合觀衆在清明時節參觀。“岐陽世澤——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李文忠家族文物展”展出館藏文物及明代複原服飾共計72件套,李氏家族的曆代先祖容像按年代順序排列展出,體現出中華民族對優秀先祖遺訓的尊崇、保護和傳承;“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英模蠟像展”展出館藏蠟像200余尊,再現了英模人物無私奉獻的曆史瞬間,適合開展祭奠和緬懷英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統稿:張影 參與采寫:劉淼、于帆、劉源隆)

責編:武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