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野傷兵揪打開國上將,王必成打算從嚴處理,上將反主動爲他說情

文史江湖 2024-03-05 14:13:12

開國上將鍾期光有一個很有趣的外號叫“媽媽主任”。

所謂主任,是指他曾擔任過新四軍的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處主任,華中野戰軍的的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以及華野(三野)的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爲唐亮上將);

而“媽媽”則是指鍾期光將軍在工作中能無微不至地指戰員們的思想和生活。

1947年2月,萊蕪戰役勝利後,時任華野政治部副主任的鍾期光匆匆乘坐著一輛吉普車到野司開會,不想在路上他卻被一群傷員攔了下來,大家希望把吉普車騰出來,先送傷員去醫院。

但鍾期光急著去野司開會,也很需要吉普車,便告訴大家,他坐吉普車是爲了工作的,等他到野司後再把車送回來接他們。

但是,一個排長完全聽不進鍾期光的話,說道:“老子們在前線拼命……”上前就把鍾期光揪住了,他的舉動很粗暴,把鍾期光衣服上的扣子都拽掉了。

這件事的影響很壞,經過一番調查,最後得知這個帶頭鬧事的人是華野6縱的一個排長,6縱的司令員王必成將軍非常生氣,認爲這個排長嚴重違反了人民軍隊的紀律,造成了很壞的影響,計劃對他從嚴處理。

當時6縱的政委是江渭清同志,他經過調查得知,這個排長自幼家貧,之前是被“抓壯丁”進了國軍了,前年在作戰中被俘虜,經過教育後成了一名解放軍。他身上雖然還有一些毛病,但思想已經轉到人民這一邊了。在漣水保衛戰中,他作戰勇猛,受傷流血了不肯下戰場,因此才被提拔爲排長。

不久後的一個下午,這個排長就押到了鍾期光的門口道歉,他也感到自己當時的行爲確實太魯莽和不講道理了,到門口後撲通就跪下了,淚流滿面地向鍾期光道歉。

鍾期光一眼就認出了他,連忙上前把他扶了起來,安慰他說9:“認錯了就好,這種小事不用請罪的,今後以此爲戒,加強修養。”

鍾期光看這個排長神情沮喪,還專門讓自己的警衛員帶著他去洗了個澡,吃個飯,晚上他親自給江渭清打去電話爲這個排長說情,說他認錯態度誠懇,就不要追究他的責任了。在鍾期光的建議下,這個排長並未受到處罰,還是繼續擔任排長。

鍾期光是我軍政工幹部的優秀代表,他在幾十年的政治工作中,在很多方面都有極大的開拓,其中最引人稱道的,就是他的“三大創造”,即立功運動、評定傷亡研究戰術、即俘即補即戰。

鍾期光是一個擅長深入實際,重視群衆首創精神的人。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是,1948年夏天,華野在取得兖州戰役的勝利後,在一次討論中,一個小戰士說道:“我們的下一步就應該是‘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了。”

鍾期光聽後感到這種說法很有力量,便把它作爲口號寫進了濟南戰役的動員令,這個口號也成了我軍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最著名的口號之一。濟南戰役結束後,王耀武化裝逃跑,最後仍被我軍俘獲,當他得知這個口號來自一個小戰士之口,感到頗爲驚訝。

“立功運動”這一創舉也來自群體的智慧,當年蘇中戰役結束後,華中野戰軍某團創造性地實行了《功勞簿》制度,即在戰後在功勞簿上記功,並頒發功勞證,還把功勞證寄回獲獎者的家中,“一人立功,全家光榮”。

在這種鼓勵政策的影響下,戰士的積極性大大增加,部隊的戰鬥力大大增強,操行簡易而效果顯著,很快就引起了中央的關注。當時《解放日報》兩次發表社論,向全軍推廣這一辦法,在全軍中形成了轟轟烈烈的“立功運動”風潮。

“評定傷亡、研究戰術”也是鍾期光發揚基層官兵智慧的一大創舉。當年漣水保衛戰後,華中部隊基層中反響熱烈,議論不少,1師3旅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全體開小會,從每個戰士的作戰戰術的得失入手,來討論部隊傷亡的原因。

“這三個傷亡是可以避免的,在通過敵人火力點時,應該這樣這樣……”全體士兵集思廣益,彼此糾正改善,對戰鬥動作和技術精益求精,每個士兵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習效率和訓練效率也遠超平時。

鍾期光將這一辦法向全軍推廣,並發展成了更加全面的“技術評論”和“戰術評論”。每次戰後大家互相評議,總結反思,極大地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極大地減少了部隊的傷亡,讓華野部隊不僅成了一支能“消滅敵人”的部隊,還是一支能“保存自己”的部隊。

“即俘即補即戰”在我軍曆史上非常著名的,它的推廣對于淮海戰役的勝利有著很大的意義。

在濟南戰役時,鍾期光就在《攻濟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明確提出了“隨俘隨補隨打”的方針,到淮海戰役時,這一經驗在華野全面推行,到渡江戰役時,這一經驗又被普及到了全軍。這可以說是鍾期光將軍一生政治工作最精彩的一筆。

“即俘即補即戰”的作用是驚人的,淮海戰役前,華野僅有36萬人,經過一場空前的鏖戰,戰役結束後,華野的總兵力卻發展到了55.1萬,到49年6月渡江戰役結束,華野更進一步發展到了63.5萬人。

應該說,這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迹,也是最能體現我軍過硬政治工作的一個案例。

曾任華野參謀長的張震上將晚年在《回憶鍾期光同志》一文中,對鍾期光的這“三大創造”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爲這些創造對華野在解放戰爭中的勝利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0 阅读: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