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的韓信爲何不造反?只因劉邦麾下有一個人

文诩曆史 2024-03-29 10:38:26

公元前202年,起于微末的劉邦在擊敗項羽後,在定陶稱帝,建立大漢王朝。曾經幫助劉邦打天下的人自然就成爲開國功臣,得到豐厚的賞賜。而在其中,韓信作爲開國的最大功臣,自然而然就被劉邦封王。

然而,雖然劉邦是皇帝,但是對于韓信,他一直都存在著忌憚之心,因爲他的用兵之能以及建立的功勳,已經隱隱有蓋過自己的趨勢。因此,在之後,劉邦多次找借口,將韓信一貶再貶,最後更是授意呂後將韓信除掉。

按照常理來說,韓信雖然政治敏感度不高,但是在第一次從楚王被貶

爲淮陰侯後,就應該明白劉邦對自己的忌憚之心,更是有著兔死狗烹的例子。那麽明知道自己境地的韓信不造反去博得一場生機呢?主要是在劉邦麾下有一人,讓韓信不敢這樣做。

韓信是秦末最爲璀璨的一顆將星,出身貧寒的他最初並沒有得到項羽的認可,因此投身于劉邦麾下。在這裏,他遇到影響他一生的人,這個人就是蕭何。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因爲蕭何,韓信得以被劉邦重用,讓其在楚漢爭霸中,盡情展現自己的鋒芒。

這幾年間,韓信每戰必勝,攻無不克,消滅了項羽當初分封的各個諸侯國。然而也正是如此,韓信也引得劉邦忌憚,更是因爲滅齊後向劉邦討要封王一事,讓劉邦不喜。最終劉邦礙于當時的局勢將韓信封爲齊王。

在當時,項羽曾派人前去遊說韓信,稱韓信已經功高震主,未來恐有性命之危。雖然韓信有點略微被說動,但是想到自己兵權在手,再加上他也相信劉邦不會這樣做,因此還是決定效忠劉邦。

在消滅項羽後,劉邦爲了穩定韓信,親自來到其軍中,巧妙地將韓信兵權收回,並將其封爲楚王,徹底斷了韓信在齊國的根基。但是韓信還是認爲劉邦並不會卸磨殺驢。

公元前201年,劉邦擔心韓信造反,于是采用陳平的計謀,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當時的韓信不明白劉邦的意思,但是又覺得自己並沒有被抓住把柄,可是去的話又擔心失去自由。最終想了又想,還是選擇相信劉邦,前去拜見。

可是這一次劉邦是有備而來,于是將韓信抓獲。韓信這時候感慨: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因爲韓信並沒有造反的直接證據,最終被釋放,不過也因此被降爲淮陰侯。

此時的韓信已經不複往日榮光,因此不願出門,但是對于劉邦也是多有怨恨。不過在蕭何的勸說下,他也沉下心來,因爲他相信蕭何。不過,不甘平凡的韓信還是有著不一樣的打算。

公元前197年,陳豨造反,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當時的韓信打算暗中幫助陳豨。然而,劉邦在離開前就囑咐過呂後,如果韓信有異心,就將其鏟除。

呂後知道韓信的能力,因此她與蕭何合謀,將韓信誘騙進宮。韓信因爲相信蕭何不會害自己,于是進入長樂宮,最終被殺。

韓信其實是有過幾次造反的念頭,但是最終沒有行動,一方面是在這件事上,他過于優柔寡斷,顧念與劉邦和蕭何的情誼;另一方面,他對自己過于自負,不相信自己真的會輕易的被殺。因此,在最初兵權在手的時候沒有造反,而到後來就沒有力量造反了,再到最後僅僅是想要配合造反,就被輕易誅殺。

說到底,韓信終究只能爲將帥,做不了君王。想做君王,必須是心狠手黑,哪裏會顧及各種,只要機會來到,就一定會抓住。這也正是韓信不足之處。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