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中國水兵個個戴面罩?1916年的慘痛教訓,至今不敢忘

南齋孤風中 2024-03-21 15:41:12

我國軍艦在一場夜間,軍事演習中接到上級命令,要求對敵軍進行確認,以保證敵軍徹底喪失作戰能力。

我國第一艘“大型遠洋驅逐艦”廣州號,圓滿完成任務。

從這次演習曝光視頻中。

眼尖的觀衆發現,這次演習和以往演習有不一樣的地方。

這次軍艦全體作戰人員均戴上蒙面面具。

不僅如此,手上同樣戴著顔色手套,全副武裝。

像早年CS槍擊遊戲中造型。

事實上,這並不是我國軍艦演習中,第一次出現這種面具和手套。

早在2020年,我國軍艦在演習中早已高調曬出。

軍艦全體作戰人員全副武裝,並不是怕相貌曝光,被打擊報複。

而是這些裝備,具有更大價值意義。

這些面具和手套。

並不是普通材質做成,而是采用高科技材料制作。

具有耐腐蝕性、耐高溫、耐酸耐堿、絕緣、高強度等優點,這套裝備統稱“防閃火裝備”。

血淋淋的教訓

這套裝備的出現,不是偶然。

是經過血淋淋的教訓,換來的。

當然這些血的教訓,不是來自我軍,是來自有著“世界海軍強國”之稱的英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爲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以確保德國海軍能在海上自由行動。

于是找准機會,在丹麥日德蘭半島向英國發起攻擊。

這場1916年,著名的“日德蘭海戰”。

德國以少噸位軍艦,戰勝海軍強國英國。

6094名海上士兵犧牲,讓英國回家後抱頭反思。

這次的反思,讓他們發現爲何這次交戰中,士兵傷亡如此嚴重的原因。

海上不同于陸地,炮彈飛來。

士兵能跑,能找遮擋物進行掩護。

軍艦上的士兵卻沒有辦法,他們無處躲藏。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炮彈的命中率要比陸地上准得多。

一旦被擊中,便是致命傷。

假使被炮彈擊中,炮彈的威力主要是爆炸和瞬間騰起的高溫,高溫會燙傷士兵裸露的肌膚,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

並且著火的衣服,難以從皮膚上脫落。

即便是在房間裏,沒有被炸傷的士兵,也會因爲瞬間騰起的高溫。

導致金屬類部件溫度升高,士兵無法采取自救措施。

英國海軍,認識到這些問題後,便開始從穿著裝備入手。

他們嘗試將布料放進硼砂中浸泡後使用,制作成面罩和手套。

硼砂具有防腐,保護皮膚黏膜的作用。

在較大程度上,保護了士兵原本裸露在外的肌膚。

英國的成功,使其他國家紛紛效仿。

二戰中,海上士兵傷亡程度大大降低。

直到美國杜邦公司。

在60年代研發出的一種新型材料,徹底替代了硼砂的位置。

杜邦公司研發的NOMEX防火阻燃纖維。

在防火、耐腐蝕方面比硼砂效果更爲突出。

諾梅克斯(NOMEX)是一種化學人造纖維。

用這種纖維制作的裝備,能經受住3厘米以內,300到400攝氏度明火10秒內,不被點著。

國際公認絕緣材料,總共分爲7個等級。

而諾梅克斯絕緣材料可達H級,最高允許工作溫度爲180攝氏度。

要知道,這個等級的最高級是C級。

最高允許工作溫度,大于180攝氏度。

在這種高達200攝氏度高溫下,持續工作100小時。

諾梅克斯絕緣材料,制作的防火服飾,仍舊能夠保持原強度70%左右。

不僅如此,它能在人體和熱源間形成隔熱層,有效防止人體被高溫灼傷。

由此可見,杜邦公司研發的諾梅克斯絕緣材料。

從任何一個方向來說,都是制作”防閃火裝備”的絕佳材料。

這一點,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得到檢驗。

如此實用的裝備,那爲何不早一點給我國士兵們使用,在以往的演習中也鮮有看見士兵佩戴。

這就不得不,從我國國情展開說說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社會到來。

在前後較長一段時間當中,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相較于其他強國是落後的。

對于防火一類材料的研究,並沒有過多重視。

我國有更重要的東西,需要研究。

直到1964年,我國第一顆蘑菇雲升空。

代表著我國腰板硬了,再也不用看西方列強眼色。

與此同時,美國杜邦公司研究成功“諾梅克斯”,並申請專利。

要知道,專利一旦申請,便預示這種材料技術屬于杜邦公司獨有。

其他公司,乃至其他國家需要使用這種技術,均需要向杜邦公司繳納相應費用。

購買這類防火材料價格不菲,對于處處需要用錢的我國,是筆不小開支。

1984年之後,我國對外開放腳步加大。

杜邦進軍中國,正式同我國企業合作。

中國是個大市場,杜邦公司心知肚明,但美國相關領導出爾反爾的手段我們見識過太多,加之專利技術始終不是我們自己。

擔心這一點的不止我們國家,其他國家同樣擔心,于是全球風靡關于聚苯二甲酰苯二胺的研究。

聚苯二甲酰苯二胺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芳綸。

諾梅克斯,便是芳綸其中的一個間位1313。

此前,全世界相關間位生産商主要是美國和日本。

2011年,全世界對芳綸的需求量在53000噸左右,僅我國便需要10000噸。

單靠我國自主生産的産量,是完全不夠的。

幾乎依賴于進口,售價在20萬元每噸。

直到2020年左右,我國自主開發能力提高,大量減少了對外進口的産量。

2020年,我國軍艦演習。

“放閃火裝備”第一次出現在全國觀衆眼前。

愛玩槍擊遊戲的人說,是不是在模仿CF。

不明所以的人認爲,是怕暴露參戰人員的樣貌,被打擊報複。

僅有少部分人知道,“防閃火裝備”其實是最基礎的戰鬥裝備,這是國外部隊早就已經在使用的東西。

我國是因爲産量不夠。

加之采購價格過高,導致裝備不足。

從2020年開始,到2024年。

每一年大型軍艦演習,其實均能發現參戰人員佩戴這套裝備。

這不止能說明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更能說明我國對軍事裝備研究的重視。

9 阅读:9721
评论列表
  • 2024-03-29 08:20

    盡管裝備的晚。但也可慶可賀…

  • 2024-03-31 12:01

    [紅臉笑]好事情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