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借徑與再創——論《紅樓夢》大調曲子對子弟書《露淚緣》的移植和改編

古代小說研究 2024-04-19 07:05:37

子弟書是清代八旗子弟中流行的說唱形式,代表作家韓小窗的《露淚緣》是《紅樓夢》說唱的傑作,學界對其藝術特色及其對《紅樓夢》的接受和重構等問題均已有較爲深入的探討[1]。

《露淚緣》

河南南陽是全國聞名的曲藝之鄉,大調曲子是當地最重要的說唱形式之一,其中也有不少《紅樓夢》題材的曲目。

此前已有研究者關注《紅樓夢》大調曲子曲目與子弟書《露淚緣》的關系。如《中國曲藝志·河南卷》在介紹大調曲子《露淚緣》時稱:“清光緒四年王庚軒自北京帶回子弟書《露淚緣》十三回,更名爲《紅樓夢》,在鼓子曲曲友中移植傳唱。除保留原作四個回目名稱外,其余均更名。”[2]

該書指出有十三種大調曲子《紅樓夢》曲目移植自子弟書《露淚緣》,且其中四種與子弟書的回目名稱一致。但該書的王庚軒傳記又稱其“把從北京帶回的十三段《露淚緣》曲詞用鼓子曲來彈唱”,“遂成爲十六段鼓子曲的‘紅樓’曲目”[3],顯然與上述說法矛盾。

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現存《紅樓夢》大調曲子曲目移植、改編自《露淚緣》的情況進行系統的辨析和探討。

一、《紅樓夢》大調曲子曲目的整理情況

大調曲子舊稱“鼓子曲”,“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5年)以前,鼓子曲在南陽各地已經唱奏”[4]。不少當地的文人雅士這一時期已經參與鼓子曲的創作,但受限于口頭文學的特殊性質,目前尚未見《紅樓夢》曲目的早期抄本。

王庚軒在光緒四年(1878)從北京帶回子弟書《露淚緣》一事,成爲目前所見關于《紅樓夢》大調曲子與《露淚緣》關系的最早記載。

《韓小窗子弟書》

說唱文學作品作爲俗文學文本,本身“呈現出較爲顯著的流動性”[5],爲了更好地說明《紅樓夢》大調曲子傳統曲目與子弟書《露淚緣》的關系,有必要先梳理相關曲目的整理情況。

最先嘗試整理《紅樓夢》大調曲子曲目的是張長弓,他在20世紀30年代輯錄了《鼓子曲存》,該書原計劃出4集,實際僅在1947年出版了第一集。

根據該書書末所附的《鼓子曲存第二集目錄》,可知其輯錄了17種《紅樓夢》曲目,分別是《黛玉葬花》《黛玉悲秋》《雙玉聽琴》《鳳姐巧謀》《傻姐多言》《黛玉探寶玉》《黛玉探月》《鳳姐探寶玉》《黛玉焚詩》《寶玉娶钗》《黛玉自歎》《黛玉仙遊》《寶玉哭黛》《寶玉探紫鵑》《寶玉證緣》《寶钗閨訓》《寶玉出家》[6]。沈彭年據此認爲其中“包括了《露淚緣》的十二回,只少《鵑啼》一回”[7]。

該書還附了5種曲目,分別是《警誡寶玉》《蘆雪亭》《黛玉歎月》《黛玉焚稿》《寶玉探晴》。

《鼓子曲存》

1962年,在文化部“搶救文化遺産”的號召下,南陽專區群衆藝術館組織人員搜集了大量的大調曲子和三弦書。《河南傳統曲目彙編·南陽大調曲》“編輯說明”稱,編者在南陽專區群衆藝術館主導下“共搜集曲目二千四百五十二篇”[8],原擬出8集,實際只在1963、1964年刊印了前4集。

該書按曲目內容所屬的曆史年代編排,第4集只收到宋代的《趙匡胤哭四門》《賀後罵殿》《穆桂英挂帥》等曲目,實際上並未涉及《紅樓夢》。

1985年印行的《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試圖分期分批整理《河南傳統曲目彙編》未收入的大調曲子傳統曲目[9],這才真正將《紅樓夢》曲目整理出來。

第1集包括《紅樓夢》《白蛇傳》《陳妙嫦》和《梁祝》4個專題,其中《紅樓夢》專題共31種曲目,包括3種《鳳謀》、2種《露淚緣》、2種《黛玉葬花》、2種《黛玉悲秋》以及《黛探玉》《黛玉自歎》《焚稿》《鳳探玉》《借鵑》《娶钗》《仙逝》《哭黛》《閨訓》《證緣》《填還》《潇湘遺恨》《歎月》《賞月》《雙玉聽琴》《賞雪》《夜筵》《探晴雯》《祭晴雯》《余情》《寶玉出家》《鴛鴦劍》。

2004年出版的《南陽曲藝作品全集》中的大調曲子《紅樓夢》專題共收35種曲目。[10]雖然其中31種均已見于上述《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但是二者的篇名有較大區別,其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南陽曲藝作品全集》

表一 《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和《南陽曲藝作品全集》所收《紅樓夢》曲目篇名對比

《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第一集

《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三卷

《鳳謀(一)》

《鳳姐謀婚》

《鳳謀(二)》

《移花接木》

《鳳謀(三)》

《沖喜之計》

《露淚緣(一)》

《露淚前緣》

《露淚緣》

《黛玉悲春》

《黛探玉》

《黛探怡紅》

《黛玉自歎》

《黛玉自歎》

《焚稿》

《黛玉焚稿》

《鳳探玉》

《鳳姐探玉》

《借鵑》

《借用紫鵑》

《娶钗》

《巧計娶钗》

《仙逝》

《黛玉仙逝》

《哭黛》

《潇湘哭黛》

《閨訓》

《閨中訓夫》

《證緣》

《聖僧證緣》

《填還》

《返本歸真》

《黛玉葬花(一)》

《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二)》

《葬花之詞》

《潇湘遺恨》(又名《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

《歎月》

《黛玉歎月》

《賞月》

《冷月詩魂》

《雙玉聽琴》

《雙玉聽琴》

《黛玉悲秋(一)》

《黛玉悲秋》

《黛玉悲秋(二)》

《黛玉怨秋》

《賞雪》

《黛玉賞雪》

《夜筵》

《潇湘夜筵》

《探晴雯》

《探望晴雯》

《祭晴雯》

《痛哭晴雯》

《余情》

《公子余情》

《寶玉出家》

《寶玉出家》

《鴛鴦劍》

《鴛鴦寶劍》

《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中相同故事內容的曲目往往共用同一篇名,最具代表性的是三種《鳳謀》。《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的曲目篇名均爲整饬的四字,情節相近的曲目篇名也有細微差異,如《黛玉葬花》與《葬花之詞》、《黛玉悲秋》與《黛玉怨秋》。這說明二書的整理者采用的是不同的處理方式。

《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

此外,《南陽曲藝作品全集》較《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新增的是曲目是《潇湘遺恨》《黛玉焚詩》《寶玉哭黛》和《祭奠晴雯》。

近年來,雖然《蘭建堂曲藝作品選》《大調曲存》《南陽大調曲子精粹》《南陽大調曲詞精彙(修訂本)》等書也收入了一定數量的《紅樓夢》大調曲子曲目,但仍以《南陽曲藝作品全集》所收最全,《紅樓夢俗文藝作品集成》中的大調曲子《紅樓夢》曲目便全部選自《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11]。

由上述《紅樓夢》大調曲子曲目的整理情況可見大調曲子曲目篇名的不穩定性,這也說明僅以某一種整理本來判定其與子弟書《露淚緣》的關系是不夠嚴謹的。

以下所引大調曲子以《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爲主,同時參考《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

二、大調曲子對子弟書《露淚緣》的移植和改編

《露淚緣》是流傳最廣的《紅樓夢》說唱作品。據《新編子弟書總目》統計,該書現存十三種鈔本、刻本,以及多種石印本、排印本,另有二種別題爲“《紅樓夢》”的刻本。[12]全書共十三回,依次是《鳳謀》《傻泄》《癡對》《神傷》《焚稿》《誤喜》《鵑啼》《婚詫》《訣婢》《哭玉》《閨諷》《證緣》《余情》。

程乙本《紅樓夢》

其大體依程本《紅樓夢》第九十六回至一百一十六回改編,主要講王熙鳳設掉包計使賈寶玉與薛寶钗結婚,林黛玉從傻大姐那裏聽說這一消息後焚稿病逝,最後賈寶玉出家的故事。

《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收錄的兩種《露淚緣》,即《南陽曲藝作品全集》中的《露淚前緣》和《黛玉悲春》,是否符合“原作《傻泄》更名爲《露淚緣》”[13]之說,顯然需要辨析。

從故事情節來看,《露淚緣·傻泄》改編自《紅樓夢》第九十六回“瞞消息鳳姐設奇謀  泄機關颦兒迷本性”,主要內容是傻大姐偶然向黛玉泄露了寶玉與寶钗定親的消息,黛玉因此一病不起。

《露淚前緣》和《黛玉悲春》的故事內容雖與之相近,但二者與《露淚緣·傻泄》的關系並不一樣。以開篇爲例,《露淚緣·傻泄》的是:

仲春冰化水生波,節屆花朝天氣和,輕暖輕寒時序好,乍晴乍雨賞心多。杏花村裏尋芳酒,好鳥枝頭送雅歌,怪只怪青柳條兒偏多事,無端的泄露春光可奈何。[14]

《露淚前緣》的【鼓子頭】移植了其第一、二、四、八句,同時又改寫增加了部分曲詞:

《河南大調曲子全書》

仲春冰化水生波,節屆花朝天氣和。紫燕繞梁把巢建,蝴蝶對對舞小河。陰雲聚散生萬變,乍晴乍雨賞心樂。蜻蜓戲水點又起,鴛鴦沙洲交頸合。芳草萌芽青又翠,牧童笛聲滿山坡。三六學士詩聯對,二八佳人遊戲多。滿園春色觀不盡,泄露春光又奈何。[15]

這些唱詞主要用來描繪仲春時節的美好風光,繞梁紫燕、對對蝴蝶、交頸鴛鴦等意象既隱喻了林黛玉對婚姻的期待,也呼應了尾句“泄露春光”所指的傻大姐泄露消息之事。《黛玉悲春》的【鼓子頭】則只有4句:

冬去春來景致多,雲淡風柔天晴和。鳥兒枝頭送雅歌,它唱道:春至人間能有幾何?[16]

僅第三句與《露淚緣·傻泄》相似,且重在寫春天的景致,並無“泄露春光”的雙關之語。

開篇【鼓子頭】之後的曲詞,《露淚前緣》也較《黛玉悲春》更接近《露淚緣·傻泄》。在《紅樓夢》第九十六回中,林黛玉是在紫鵑的陪同下向賈母請安才出了潇湘館,又因爲紫鵑回去幫她取手帕,她才落了單。

子弟書《露淚緣》將這一情節改爲林黛玉擔憂自己和賈寶玉的未來,爲了排解內心的苦悶,獨自出了潇湘館:

劉旦宅繪寶黛共讀西廂

但不知舅舅舅母肯不肯?外祖母心下卻如何?既是疼他的心太盛,自然要服他心叫他快活。左思右想拿不定,萬轉千回怎捉摸。倒不如訪尋姊妹閑談敘,還可以解散憂懷驅睡魔。獨自兒出了潇湘館,小腳兒步步行來蓮瓣兒托。[17]

大調曲子《露淚前緣》與之對應的是【太平年】一曲:

舅父舅母心意如何?外祖母定然無話說。左思右想心不定,萬轉千回難捉摸。林黛玉心緒多,尋姐妹閑聊解愁索。獨自步出潇湘館,輕轉玉體蓮瓣落。[18]

僅較《傻泄》少了第三、四句,而且其余八句除了字數、用詞有少許不同外,表述幾乎完全一致。《黛玉悲春》對應的卻是兩支曲子:

【漢江】林黛玉潇湘館內倚窗獨坐,細思索這些流言卻是爲何?歎雙親去世早俺是孤女一個,無依靠寄人籬下如浮萍一棵。外祖母她雖然疼愛我,細回想比我初來時有些淡薄。我和寶哥哥愛重情深同舟共舵,難道說外祖母她未察覺?

【倒推船】林黛玉凝神皺雙蛾,愁城高築難攻破,走出潇湘解愁魔。[19]

這裏的表述明顯不同于《露淚緣·傻泄》。

《紅樓夢子弟書》

【漢江】是以林黛玉的心理活動爲全部內容,先從自身的悲慘身世出發,再感慨外祖母對自己態度的變化,最後流露對未來的擔憂,落腳點也在賈母身上,只字未提王夫人與賈政。

【倒推船】雖然也寫林黛玉出潇湘館,但曲詞的重點在林黛玉的“愁”,與《傻泄》完全不同。三者其他部分的差異也與此一致。可見《露淚前緣》確實移植自《露淚緣·傻泄》,而《黛玉悲春》與《露淚緣》關系不大。

子弟書《露淚緣》的一個顯著特色是除了收尾的第十三回外,前十二回以春夏秋冬四時之序串起,“這種季節循環以詩篇形式吟唱而出,極具抒情風範,承載了作家對生命與自然的思索”[20]。

筆者發現,幾乎所有移植自子弟書《露淚緣》的曲目都以季節開篇,構成了如下對應關系:

表二  子弟書《露淚緣》和大調曲子《紅樓夢》曲目對比

曲種

季節

子弟書《露淚緣》

大調曲子《紅樓夢》曲目

孟春

《鳳謀》

《鳳姐謀婚》《移花接木》

仲春

《傻泄》

《露淚前緣》

季春

《癡對》

《黛探怡紅》

孟夏

《神傷》

《黛玉自歎》

仲夏

《焚稿》

《黛玉焚稿》

季夏

《誤喜》

《鳳姐探玉》

孟秋

《鵑啼》

《借用紫鵑》[21]

仲秋

《婚詫》

《巧計娶钗》

季秋

《訣婢》

《黛玉仙逝》[22]

孟冬

《哭玉》

《潇湘哭黛》

仲冬

《閨諷》

《閨中訓夫》

季冬

《證緣》

《聖僧證緣》

《余情》

《公子余情》

需要說明的是,《沖喜之計》雖然沒有以“孟春”開篇,但是與《鳳姐謀婚》和《移花接木》講述的都是鳳姐設掉包計之事。《鳳姐謀婚》和《沖喜之計》同《露淚緣·鳳謀》一樣,都重在講述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感情之深,只是在最後兩支曲子交代了王熙鳳的“移花接木”。

戴敦邦繪寶黛讀西廂

《移花接木》則完全隱去林黛玉和賈寶玉前世今生的感情,【鼓子頭】就已強調了“鳳姐設計配姻緣”,此後【坡兒下】【銀扭絲】【詩篇】【上流】【鼓子尾】均圍繞鳳姐設計的主題展開。

結合曲詞來看,只有《鳳姐謀婚》和《移花接木》移植自《露淚緣·鳳謀》。《公子余情》雖然開篇是“孟春”,但其情節內容、曲詞均與《露淚緣·余情》相近。

綜上所述,現存《紅樓夢》大調曲子中的《鳳姐謀婚》《移花接木》《露淚前緣》《黛探怡紅》《黛玉自歎》《黛玉焚稿》《鳳姐探玉》《借用紫鵑》《巧計娶钗》《黛玉仙逝》《潇湘哭黛》《閨中訓夫》《聖僧證緣》《公子余情》移植自子弟書《露淚緣》。將兩個曲種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大調曲子的改編方式:

其一,直接襲用《露淚緣》每回的【詩篇】。

【詩篇】是子弟書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是在每回回首的一首七言八句詩。《露淚緣》的【詩篇】均爲八句,以七字句和十字句爲主,偶有八字句。大調曲子多是直接將【詩篇】刪改爲四句的開篇曲詞,僅更改個別字詞而已。

如《露淚緣·神傷》的【詩篇】爲:“孟夏園林草木長,樓台倒影入池塘,佛誕繁華香火盛,名園富貴牡丹芳。梅雨怕沾新繡襪,踏花歸去馬蹄香。就知是開到茶蘼花事了,玉樓人對景傷情暗斷腸。”[23]

《黛玉自歎》開篇【鼓子頭】選用了其中的第一、四、六、八句,又將“園林”改爲“大觀”,“牡丹”改爲“花正”,“景”改爲“花”。

朱竹莊繪《黛玉悲秋》

其二,大調曲子開篇之後的曲詞也多襲用《露淚緣》的詞句。

【詩篇】是大調曲子中最常用的雜牌之一,多用于長篇敘事。《鳳姐謀婚》的【詩篇】共二十二句,基本上照搬了《露淚緣·鳳謀》“這寶玉女孩兒隊裏偏和氣,就是那仆女叢中也香甜……選定了良辰並吉日,佳期不遠就在眼前”[24]等二十句,僅刪去了一句“背地裏不知流落多少淚”,又增加了“生就的模樣兒風流身體弱,性格溫柔工于詩篇,真乃是傾國傾城人難比”[25]而已。

由此可見,雖然這些《紅樓夢》大調曲子移植自子弟書《露淚緣》,但其中仍有改編者的再創作。這種再創作繼承了《露淚緣》詩化的特點,是對《紅樓夢》及《露淚緣》的雙重接受。

三、《紅樓夢》大調曲子的改編特點

子弟書《露淚緣》的“詩化”特點曆來爲人稱道:“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出其口”[26]。子弟書成爲說唱文學的重要改編對象,甚至在子弟書這一說唱形式衰落之後,“其曲本爲北方各種大鼓、墜子、二人轉等曲種所采用” [27],至今仍廣爲傳唱。這14種大調曲子曲目移植自子弟書,也有較多改動。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新編子弟書總目》

一是因爲曲牌詞格的限制而改易曲詞。

曲牌體的大調曲子往往根據情感抒發的需要選用曲牌,然後依曲牌的詞格限制增刪子弟書的曲詞,這也是大調曲子相較其他詩贊體說唱曲種最特殊的一點。14種曲目中有12種使用了鼓子套曲,以【漢江】【陰陽句】【坡兒下】【詩篇】等雜牌爲主,僅有個別曲目使用了【石榴花】【上小樓】【小桃紅】等昆牌。

以雜牌【打棗杆】爲例,這是張長弓所列“八大調”之一,“一板一眼節拍,速度較快,情緒昂揚,多用于感情激動或向音樂高潮發展的部位”[28]。《黛玉自歎》和《黛探怡紅》均爲適應牌子的需要,調整了相應的曲詞。

《露淚緣·神傷》中,林黛玉聽說賈寶玉婚訊的反應是“黛玉回到潇湘館,一病恹恹不起床。藥兒也不服參兒也不用,飯兒不進粥兒也不嘗”[29]。通過描寫林黛玉回到潇湘館後的狀態來展現她內心的絕望,曲詞通俗易懂,富于口語化色彩。

大調曲子《黛玉自歎》將其改爲:“林黛玉,回潇湘,病恹恹,不起床,茶飯懶用藥懶嘗。”[30]從曲詞本身來看,大調曲子將子弟書的前兩句刪減爲四個三字句,後兩句刪改爲一個七字句,以此表達林黛玉不吃不喝不用藥,意義並無變化。

戴敦邦繪黛玉葬花圖

其實,這樣調整的根本原因在于【打棗杆】的正格是“三、三、三、三、七(五句組成)”[31]。因爲使用的是“一板一眼”的音樂結構,所以四個三字句是用較快的速度淋漓盡致地表達林黛玉的狀態,加強了這一部分的抒情色彩。然後,再接以情緒更爲熱烈的【羅江怨】,爲下文林黛玉茶飯不思、逐日消瘦,進而以大段唱詞自歎做了鋪墊。

《露淚緣·癡對》中的四句唱詞“紫鵑在背後忙擺手,花襲人心中輾轉費尋思。不知道這般爲著何緣故,又不好明言細問虛實”[32],也是因爲曲牌詞格的限制,被改爲《黛探怡紅》的【打棗杆】“花襲人,犯猜疑,見紫鵑,暗示意,怎不叫人幹著急”[33],後面同樣接以【羅江怨】,有相似的表達效果。

大調曲子《閨中訓夫》和《公子余情》沒有用鼓子套曲,在曲牌的使用上多用昆牌。《閨中訓夫》雖然以【垛子頭】領起,以【垛子尾】作結,中間卻是馬頭套曲:【馬頭一腔】【背弓】【馬頭二腔】【南陰陽】【清江】【馬頭三腔】【小桃紅】【馬頭四腔】【下河】【柳枝詞】【馬頭五腔】【玉娥郎】【馬頭六腔】【滿江紅】【馬頭七腔】,該曲目實際上是一套“金鑲邊”馬頭。

馬頭調的正格由十四句組成[34],“詞格爲七(或十)、四(或五)式,即正句七字或十字,後加四或五字”[35]。因此,【馬頭一腔】雖然襲用了《露淚緣·閨諷》【詩篇】的“水仙花放黃金盞,心字香焚白玉爐”[36],但是因爲馬頭調唱詞結構的限制而改爲“水仙花放黃金蕊,香焚白玉爐”[37]。

彭連熙繪黛玉葬花

接下來【馬頭二腔】的“常用良言指迷津,相勸歸正路”[38]改自“常把良言相勸解,要把他引歸正路指迷途”[39];【馬頭三腔】“林妹妹回首重歸極樂府,返本入蓬壺”[40]改自“回首重歸極樂界,返本還原到蓬壺”[41]。

刪改後字面意思並無明顯變化,但從音樂的角度來看,二者卻有顯著不同。馬頭調“全曲429板,共七腔,每腔平均近60板,僅唱一句帶把的唱詞。詞少腔多,節奏松舒,速度悠緩,每一字都帶有很長的拖腔,最長的一字帶有21板的拖腔,集中體現出大調曲的哼唱風格”[42]。

僅以【馬頭一腔】來看,5個樂句使用了48板[43],因爲字少腔多,所以這一部分雖然較子弟書少了“心字”,但情緒表達更爲舒緩。連用七支馬頭曲子,在情感的表達上也更勝一籌。

張長弓早就指出:“假如‘文人’,病俗曲爲太俗,實在是不知俗曲。譬如劈破玉,碼頭兩個牌子,重沓複奏至四五百板,簡直是古代偉大的交響樂。”[44]正因如此,雖然《閨中訓夫》的曲詞多來自《露淚緣·閨諷》,但兩者的實際表達效果應該有很大的差異。

二是根據情感抒發的需要調整曲詞,目的在于使情節更集中、層次更豐富,便于抒發曲意。

《露淚緣·哭玉》連用“我愛你、我喜你、我羨你、我慕你……我信你”16個排比句,“多層次地抒發了寶玉對黛玉的千般回憶、萬般相思”,並且能在“整齊的排比基礎上靈活地變換文辭”[45]。

剪紙林黛玉

《潇湘哭黛》的【漢江】在連用“我愛你、我喜你、我贊你……我痛你12個排比句勾勒出賈寶玉心中完美的林黛玉的基礎上,又連寫4句“再不能綠窗人靜棋聲響,再不能流水高山琴韻佳,再不能埋香冢上把花葬,再不能栊翠庵中同品茶”[46]。

雖然前兩句化用自《露淚緣》的“我聽你綠窗人靜棋聲響,我和你流水高山琴韻佳”[47],但以“再不能”表現賈寶玉失去林黛玉後的痛苦,層次更豐富。4句“再不能”的吟唱中,林黛玉不再只是千伶百俐、心高志傲 、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女性形象,而是曾和自己下棋、彈琴、葬花、品茶的知己。

一個個場景的轉換融敘事于抒情,滲入日常生活的點滴回憶,讓悲痛更爲具體可感。新增的葬花、品茶等情節又是《紅樓夢》原著中著力描寫的內容,較子弟書的“我敬你冰清玉潔擡身份,我信你雅意深情暗浃洽”[48]更貼合人物。

大調曲子《露淚前緣》的【詩篇】共34句,雖然對應子弟書《露淚緣》的34句,但略有調整。子弟書中,傻大姐用“巴掌掄圓往臉上擱。打的我火星直爆金花落,到如今還是嘴巴生疼不敢摸”[49],詳細陳述了她挨打的情況。

這幾句被大調曲子刪去後,增加了“林黛玉聽了一句怔一怔,氣得她粉臉變色打哆嗦。錐心話紮得她魂魄散”[50],聚焦于主人公林黛玉聽說“掉包計”後的反應,效果更好。

年畫寶玉與黛玉

但是,大調曲子的有些調整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在《紅樓夢》第一百零九回中,賈寶玉已經癡心于和林黛玉“夢裏一見”[51],然而直到第一百一十六回他才在太虛幻境見到林黛玉,潇湘妃子卻並未見到賈寶玉。

隨後賈寶玉被侍女驅逐,還有“幾個黃巾力士執鞭趕來”[52],他這才從夢中醒來。《露淚緣·證緣》繼承了《紅樓夢》的寫法,只是由侍女之口說出:“這裏仙府清嚴地,那許你凡間濁氣擅來沖。再不走叫黃巾力士將錘打。”[53]。因此,賈寶玉雖然最終在夢中見到了林黛玉,但是並無二人相認的場面。

大調曲子《聖僧證緣》的【重樓】【慢垛】兩支曲子卻將寶黛重逢坐實了:“走上前拉著黛玉不放松”“黛玉一見動感情,忙吩咐黃巾力士送他回府中”[54]。這樣的寫法顯然弱化了原作“得通靈幻境悟仙緣”的用意,卻與《紅樓夢》續書與改編者熱衷于讓寶黛二人再續前緣有異曲同工之處。

類似的改動還有子弟書中“要論他才華學問誰能比,就是體態豐神那個如”[55],被改爲“雖說是她才貌學問世間殊,就是那賢孝節義哪個如”[56],大調曲子在美貌和才華之外,將“賢孝節義”單拎出來,流露出濃厚的教化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調曲子紅樓曲目的曲詞主要移植自《露淚緣》,但個別地方卻顯示出對《紅樓夢》原著的堅守。比如《紅樓夢》中林黛玉去世前的一句“寶玉,寶玉,你好……”[57]給後世讀者留下無盡遐思和猜想的空間。

《王伯沆批校紅樓夢》

評點家對此多有稱許:陳其泰認爲“妙在不說完”[58];王希廉稱“黛玉臨終光景,寫得慘澹可憐,更妙在連呼寶玉,只說得‘你好’二字,便咽住氣絕。真描神之筆”[59];王伯沆稱“‘你好’二字,真寫得深痛”,“至此無論何字,總是蛇足”[60]。

但《露淚緣·訣婢》此處只寫到:“喉中哽啞說:‘寶玉……’”[61]刪去了“你好”二字後,表達效果明顯弱于《紅樓夢》。大調曲子《黛玉仙逝》【上流】以“‘寶玉!寶玉!你好……’一口氣再也出不來”[62]收尾,聽者聞之落淚,表達效果顯然優于子弟書。

《紅樓夢》“在民間說唱文學的接受中卻是以突出其‘情’字爲主旨的”[63],大調曲子在子弟書的基礎上增加了多處曲詞,在抒情中增強了故事的敘事性。《潇湘哭黛》中的【陰陽句】就是如此。【陰陽句】常接在【鼓子頭】之後,是“‘一個上下句反複’的板子唱腔”[64],雖然基本結構是四字一句,兩句一疊,但實際上也可以有六字句、七字句、十字句、長短句等,形式靈活,適合敘事。

《露淚緣·哭玉》的【詩篇】後緊接著就是寶玉犯病後衆人的反應,《潇湘哭黛》增入了16句的【陰陽句】敘述掉包計,既呼應了前文,又爲下文鋪陳賈寶玉的悲傷做了很好的鋪墊。類似的例子在大調曲子中還有不少,由此可見大調曲子藝人對《紅樓夢》的理解。

《人類學視野下的大調曲子研究》

總的來看,南陽大調曲子的《紅樓夢》曲目以《露淚緣》爲基礎,再現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通過大調曲子獨特的音樂體制完成了對《露淚緣》的再創作,有助于《紅樓夢》在南陽地區的傳播,最終推動了《紅樓夢》在民間的普及和接受。

對南陽大調曲子《紅樓夢》曲目的梳理,既可見《露淚緣》影響之廣,又可見名著在傳播過程中的複雜情況。雖然《紅樓夢》說唱的整理與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豐碩的成果,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紅樓夢》說唱的研究仍有較大的學術空間,而且對作爲表演藝術的說唱研究也不應只局限于文本。

注釋:

[1] 相關研究如陳毓罴《〈紅樓夢〉說書考》(《紅樓夢研究集刊》第8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沈彭年《話說彈唱紅樓夢》(《文藝研究》1984年第6期)、胡文彬《〈紅樓夢〉子弟書初探》(《社會科學輯刊》1985年第2期)、曲金良《略談紅樓夢子弟書〈露淚緣〉》(《紅樓夢學刊》1989年第3期)、吳文科《論紅樓夢的曲藝改編》(《紅樓夢學刊》1990年第1輯)、陳祖蔭《淺議韓小窗子弟書的藝術特色》(《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崔蘊華《紅樓夢子弟書:經典的詩化重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王曉甯《紅樓夢子弟書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周麗琴《紅樓夢子弟書研究》(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等。劉衍青《〈紅樓夢〉戲曲、曲藝、話劇研究》(上海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陳明珠《〈紅樓夢〉題材說唱文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也有涉及。

[2] 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河南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曲藝志·河南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5年,第200頁。

[3] 同上書,第600頁。

[4] 張長弓:《鼓子曲言》,《張長弓曲論集》,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3頁。

[5] 潘建國:《“俗文學文獻學”若幹問題刍議》,《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4期。

[6] 張長弓編《鼓子曲存》第1集,開封:聽香室,1947年,第206頁。

[7] 沈彭年:《話說彈唱紅樓夢》,《文藝研究》1984年第6期。

[8]河南省文化局編《河南傳統曲目彙編·南陽大調曲》第1集“編輯說明”,內部資料, 1963年,第1頁。

[9] 南陽地區群衆藝術館編印《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第1集“前言”,內部資料,1985年,第1—2頁。

[10]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11] 朱恒夫、劉衍青編訂《紅樓夢俗文藝作品集成·說唱集》(二),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383頁。

[12] 黃仕忠、李芳、關瑾華:《新編子弟書總目》,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468—471頁。

[13] 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河南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曲藝志·河南卷》,第200頁。

[14]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第241頁。

[15]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32頁。

[16] 同上書,第34頁。“冬去春來景致多”句,《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第1集爲“仲春冰化水生波”,詳見南陽地區群衆藝術館編印《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第1集,第9頁。

[17]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42頁。

[18]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32頁。

[19] 同上書,第34頁。

[20] 崔蘊華:《紅樓夢子弟書:經典的詩化重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21]《借用紫鵑》的開篇句,《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爲“冷露透羅帷”,詳見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46頁。《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第1集爲“孟秋冷露透羅帷”,詳見南陽地區群衆藝術館編印《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第1集,第21頁。

[22] 《黛玉仙逝》的開篇句,《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爲“秋季雁聲哀”,詳見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50頁。《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第1集爲“季秋天際雁聲哀”,詳見南陽地區群衆藝術館編印《大調曲子傳統曲目彙編》第1集,第25頁。

[23]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49頁。

[24] 同上書,第238—239頁。

[25]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27頁。

[26] 傅惜華:《子弟書考》,《曲藝論叢》,上海: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3年,第98頁。

[27] 胡文彬:《〈紅樓夢〉子弟書初探》,《社會科學輯刊》1985年第2期。

[28] 朱敬修:《南陽大調曲子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54頁。

[29]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49頁。

[30]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40頁。

[31] 馬紫晨:《河南鼓子曲源流概說》,《河南曲藝史論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9頁。

[32]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46頁。

[33]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36頁。

[34] 馬紫晨:《河南鼓子曲源流概說》,《河南曲藝史論文集》,第31頁。

[35] 朱敬修:《南陽大調曲子研究》,第105頁。

[36]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76頁。

[37]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57頁。

[38] 同上。

[39]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76頁。

[40]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57頁。

[41]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77頁。

[42] 朱敬修:《南陽大調曲子研究》,第105頁。

[43] 朱敬修《南陽大調曲子研究》以《六出戲》的【馬頭一腔】爲例分析了音樂結構和唱詞結構,詳見第105—113頁。

[44] 張長弓《鼓子曲存》“序”,《鼓子曲存》第1集,第2頁。

[45] 崔蘊華:《書齋與書坊之間——清代子弟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46頁。

[46]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53頁。

[47]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75頁。

[48] 同上。

[49] 同上,第243頁。

[50]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33頁。

[51] 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紅樓夢》下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第1464頁。

[52] 同上書,第1547頁。

[53]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83頁。

[54]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60頁。

[55]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77頁。

[56]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57頁。

[57] 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紅樓夢》下冊,第1354頁。

[58] 陳其泰評,劉操南輯《桐花鳳閣評〈紅樓夢〉輯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96頁。

[59] 曹雪芹、高鹗著,王希廉、姚燮、張新之評《紅樓夢三家評本》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1745頁。

[60] 王伯沆批《王伯沆〈紅樓夢〉批語彙錄》下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14頁。

[61] 胡文彬編《紅樓夢子弟書》,第272頁。

[62] 雷恩洲、閻天民主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第3卷,第51頁。

[63] 張雲:《誰能煉石補蒼天:清代〈紅樓夢〉續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317頁。

[64] 馬紫晨:《河南鼓子曲源流概說》,《河南曲藝史論文集》,第28頁。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