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日丨中國有望第一個從火星采樣返回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4-26 09:40:31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通訊員 楊德義

“2030年前後發射天問三號,實施火星采樣返回任務。”4月24日,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披露我國深空探測重點任務和國際月球科研站有關情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作特邀報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祝融號”火星車開展巡視探測,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迹,中國航天實現從地月系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

吳偉仁透露,我國計劃在2025年前後發射天問二號,對距地球4000萬公裏的一顆小行星進行伴飛探測和取樣返回。2030年前後發射天問三號,實施火星采樣返回任務。

“縱觀世界各個國家的進展,我們國家有望成爲第一個火星采樣返回的國家。”吳偉仁表示。目前,我國已經開始籌劃建設世界首個火星樣品實驗室,同時深化論證天問四號探測任務,實現木星及其衛星環繞探測,隨後抵達天王星。

4月24日下午,數千名市民和航天愛好者來到武漢國際博覽中心B5、B6館參觀航天科普系列展覽。圖爲小朋友在互動裝置上體驗模擬火星救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小行星撞擊地球概率極小,但危害極大。”吳偉仁表示,曆史上小行星曾經多次撞擊地球,造成了恐龍滅絕等危害人類生存的重大災害。我國已經開展了小行星防禦計劃,預計在2027年前後對一顆數千萬公裏外的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使其改變運行軌道,並在軌開展撞擊效果評估,實現“撞得准、推得動、測得出、說得清”。

吳偉仁介紹,在本世紀中葉,我國將計劃發射新型動力航天器,飛抵80-100AU(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爲1個天文單位)太陽系邊際,對極遠、極暗、極寒的未知區域開展科學探測,有望在人類認識宇宙的曆史上樹立新的豐碑。

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B5和B6館,1名志願者參觀火星基地模擬沙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近年來,我國空間技術能力實現重大跨越,建成深空探測重大基礎設施,並與世界多個國家建立起合作,這些都爲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依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邊建邊用”的原則,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將計劃按照兩個階段分步實施,計劃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

吳偉仁表示,作爲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階段的重要任務,嫦娥六號將于近期實施發射,執行月背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將于2026年前後發射,開展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勘察;嫦娥八號將于2028年前後發射,開展月球資源原位利用試驗。

4月24日,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在湖北武漢開幕,現場嘉賓專注聽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據悉,國際月球科研站是由中國發起,聯合多國共同研制建設,在月球表面與月球軌道長期自主運行、短期有人參與,可擴展、可維護的綜合科學實驗設施。未來,我國將打造“五五五工程”,歡迎五十個國家、五百家國際科研機構和五千名海外科研人員加入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攜手共同建設和實施國際月球科研站這一大科學工程,共同管理科研站設施,共享科研成果。

論壇還發布了地外資源利用的重力場效應問題、地外天體介觀尺度動力學問題、空間帶電粒子操控機理與方法等10個2024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更多報道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