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文旅出圈“流量”如何變“留量”?

牡丹晚報 2024-05-08 09:39:27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孟欣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菏澤遊”依舊火熱。菏澤的商圈客流量日均增幅達636%,排在全國第一位,這也是菏澤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具體體現。菏澤豐富多彩、形神俱備、有深度有溫度的文旅融合産品和服務,吸引著衆多遊客。而如何實現從“流量”到“留量”,由“高流量”變“高長尾”,則是一座城市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深挖資源潛力,加快打造精品文旅項目

5月7日,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從老城曹州景區了解到,在“五一”小長假期間,該景區憑借“水澤華裳”“音悅舞美”“非遺快閃”“時空問答”等多項特色項目,再度迎來客流小高潮,遊客接待量達11.7萬余人。

文旅發展短期看消費,長期看供給,而項目則是文旅發展的重要依托和根本支撐。

推出19個文化旅遊重點招商項目,力爭三年內新創2家以上4A級旅遊景區,實現5A級旅遊景區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零的突破……今年菏澤在文旅項目“有中提質”上發力,加快豐富優質旅遊産品供給。

近年來,菏澤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突出特色,注重品質,大膽創新,高標准策劃打造了一批有文化影響力、旅遊吸引力、産業競爭力的文旅項目。截止到目前,全市有A級景區38家,其中4A級景區6家,省級旅遊度假區1家。

爲深度挖掘文旅産業發展潛力,日前菏澤印發了文化旅遊招商項目手冊,梳理了19個重點項目,其中多數屬于改造提升類。下一步菏澤將在“有中提質”上加大工作力度,立足特色優勢,加快豐富優質旅遊産品供給。以項目建設爲依托,菏澤將大力創建高等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與更多的文旅企業和投資者、創業者共享“菏澤機會”。

“把‘流量’變成‘留量’,需准確把握市場動向、受衆需求及消費潮流,創新推出具有高吸引力、高沉浸度的文旅項目。”曹州牡丹園相關負責人程一鳴表示。

菏澤黃河灘區座落著31個新老村台,周邊分布著獨特的黃河水文、堤壩險工、灘塗景觀、文化遺産。面對如此豐富的文旅資源,可以主動謀劃引進沿堤騎行、農事體驗、民宿露營、故事演繹、民俗展示等文旅業態,加快推動黃河文化“活起來”。另外,圍繞夜遊、夜娛、夜食、夜購等,籌劃推出一批特色夜間文旅産品。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深刻把握城市的曆史文脈和時代價值,提煉並創新展示城市獨特的文化標識,是文旅名城品牌塑造的“生命力”。菏澤曆史積澱深厚,有範蠡、孫膑、曹植、宋江等諸多曆史名人,又有劉邦登基台、陳王台、範蠡湖等衆多文化遺址,還有桂陵之戰、“紅三村”保衛戰、魯西南戰役等重要曆史事件,下一步,菏澤將整合現有資源,打破地理位置局限,通過創新文旅業態,推動文化故事化、故事場景化、場景産業化,“移花接木”到各主要景區,既爲遊客提供多樣的文旅項目,也有利于講好“菏澤故事”,提升菏澤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將“一日賞花遊”拓展至“多日深度遊”

如今人們選擇旅遊的方向逐漸從“名川大山”“文物古迹”向“人間煙火”“市井小食”轉向,那些獨特的風土人情、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和生活方式、有溫度的好客氛圍成爲年輕遊客樂于追尋的“別處生活”。

據光明日報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旅遊地選擇時“獲得積極的情緒價值”“感受不一樣的文化氛圍”“體驗城市的特色美食”排在前三位,占比達到74%。

剛剛結束的2024菏澤市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工作會議指出,菏澤文旅規模小、底子薄,有說頭、缺看頭,有內容、缺亮點,要實現大改觀,必須有大思路、新理念,找准方向、靶向施策,推動文旅産業提質升級。

文旅産業創新突破,必須樹牢策劃先行理念。無策劃不文旅,如哈爾濱爆火前已經做了近一年的策劃和營銷,推出萬人蹦迪、索菲亞教堂旅拍等特色活動,打造了“逃學企鵝”“歌聲裏的黑龍江”等高流量IP。省內像濟南超然樓爆紅出圈,青島啤酒節、濰坊風筝節每年推陳出新、驚喜不斷,都離不開高水平的策劃。在發展文旅産業中,需堅持先策劃、後規劃、再計劃,逐步把創意變成現實。

而策劃時,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空間規劃,沒有引人入勝、打動人心的好故事,沒有文化靈魂賦予內核,文旅産業就會有形無魂,很難形成旺盛的生命力,也無法衍生各類周邊文創産品,刺激更高層次的文化消費。像大唐不夜城、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都是深耕唐文化沃土,以“沉浸式體驗+文商旅融合”模式,實現了文化與旅遊的相互融合、相互賦能。菏澤需更加注重核心文化內涵的挖掘,用好、策劃好“紅色、黃河、牡丹、水浒、非遺、祖源”六大文旅IP,通過創意策劃給文旅産品賦魂,突出特色、打造爆點。

文旅産業既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必須不斷進行自我叠代、策劃翻新,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做到與時俱進。特別要抓住新媒體傳播風口,采取共創和互動模式,營銷熱度話題,放大“網紅效應”,傳播城市魅力,打開將線上流量轉化到線下空間的通道。

菏澤文旅資源散,需要通過全域統籌串珠成鏈,吸引遊客將“一日賞花遊”拓展至“多日深度遊”。今年牡丹節會期間,市縣聯動組織了43項主題活動、推出了15條精品旅遊線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整合、宣推的力度還不夠大,不少來菏遊客反映“看完牡丹不知道再去哪”。對此,菏澤市各級各部門將統籌推進城市建設和旅遊場景共融,將全市優質文旅資源有效整合,全域優化旅遊景觀、配套旅遊服務、加強旅遊治理,實現旅遊産業全域聯動、旅遊成果全民共享。

聚焦宣傳推介,有效擴大城市影響力

視聽新媒體特別是短視頻,內容鮮活生動、豐富多彩,傳播力強、傳播效果好。今年牡丹節會期間,菏澤短視頻運用比較成功,牡丹簪花、並蒂牡丹等成功出圈,吸引了大量關注。今後,菏澤仍需積極擁抱互聯網和網絡視聽,在做好傳統媒體宣推和實地宣推的基礎上,下功夫搞好網絡內容策劃,借助新媒體新銳的視角、靈活的鏡頭、可感的方式,更多展現菏澤之美。

一首歌、一本書、一部劇都可能帶火一座城,吸引遊客到作品描寫的目的地打卡體驗,比如去年熱播的電視劇《繁花》帶火了上海黃河路,山西的喬家大院借助有關影視作品大幅提高了知名度,等等。下一步,菏澤將在文藝作品上開展營銷,引導創作一批攝影、歌曲、戲曲、微短劇、影視劇等作品,將城市形象深度植入,不斷提升“中國牡丹之都”美譽度。

今年,菏澤聘請了祁隆、魏新等知名度較高、充滿正能量的菏澤籍名人爲文旅推薦官,又邀請到司馬南等網絡大咖來菏澤打卡推介,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下一步,菏澤將繼續加強與網絡名人、知名學者、網絡大V的深度合作,也將著力培養本土名人,形成大流量的人物IP,爲菏澤代言、爲菏澤發聲。

探索變“高流量”爲“高長尾”的密碼

從文旅城市“1.0時代”的“看山看水看風景”,到“2.0時代”互聯網打造城市“金字招牌”,再到“3.0時代”的“網紅熱梗”帶動城市IP,以及“4.0時代”去中心化傳播助力小衆城市“出圈”,旅遊業呈現出高質量發展態勢,大衆旅遊消費呈現個性化、垂直化和體驗化的特征。作爲目前國內旅遊消費市場主力軍的年輕人,更加注重旅遊過程中的生活體驗和社交分享,一些高性價比、小衆化和特色化的旅遊目的地跻身新貴。

發展城市文旅産業,既要在創意內容上別出心裁,也要用真誠留住消費者的心,其背後需要政府引導、居民參與和産業融合的多方努力。政府隨時在線和全民共同參與的城市總動員爲消費者帶來了接地氣的正向體驗,也進一步激發了城市市民的主人翁意識。

文化旅遊不僅能夠帶動餐飲、交通、住宿等業態發展,還是提升城市知名度、點亮城市煙火氣的“磁石”。但單純依靠“流量”帶火城市文旅,其背後隱藏的潛在挑戰和負面影響也現實存在。如何變“高流量”爲“高長尾”,才是菏澤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1 阅读:5

牡丹晚報

簡介:菏澤最大的生活類日報,每日提供菏澤最新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