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閃耀時》中正邪對決太精彩,這次終于不是無腦反派

南煙大眼侃娛樂 2024-04-24 06:30:11

民國新劇《群星閃耀時》經過前期劇情的鋪墊,現在已經即將要進到最精彩的環節了,相信不少看過這部劇的朋友,都能夠發現這部劇和其他劇很大的一點不同--不管是正反人物還是小角色,都有很強的“立體感”。

對于人物的塑造,是一部劇的靈魂,說白了,故事怎麽發生,到底還是得看人物。

《群星閃耀時》現在已經播出的這麽多集裏面,大多數人物都已經塑造的差不多了,說說我目前看下來,感觸最深的幾個角色吧。

華祯:“現”男友扮演,富家子弟,選擇走上革命這條路是性格使然

在第一集裏,通過一段華祯的內心獨白+家庭對話,華祯的性格其實就已經向我們展現出來了許多。

作爲一個富家子弟,他的人生本是坦途一片,基本上只要順從他父親的安排,他的起點線就是別人一輩子也到達不了的終點。

但就算這樣,他也甯願去前線當一個小兵。

這種行爲,自然就會和他父親的觀念發生沖突,所以他父親就說:“他現在是個少尉,畢了業, 不過是個中尉而已。”

究竟是什麽,支撐他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其實答案一開始就已經給出來了--報國。

這一點到在後面鄧銘遠和華祯對話的時候,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

在一開始,作爲地下黨的鄧銘遠,其實並沒有准備將任務交給華祯,但是當聽到華祯說“窮天地,保家國”、的時候,鄧銘遠明顯有許多的動容。

包括後續的許多對話,也都揭露出了這個人物許多的內心世界,厭惡黨派之爭,保家愛國,有責任心。

後續的劇情裏面,還有一段劇情更讓這一形象立體了起來。

前面是華祯的華梁告誡他,如果和鄧銘遠扯上關系,可能整個家族都會受到牽連,另一方面是“信仰導師”的托付,和素未謀面的陌生小女孩,但在經過了一晚上的思想鬥爭之後,華祯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

這部劇在前期用寥寥幾個劇情,就已經將“華祯”的形象刻畫入木三分,性格促使人物作出抉擇,而不同的抉擇,又帶領主角走上了另一條路。

魏岱擎:反派專業戶,不是反派的反派,小人物悲慘命運的淋漓體現

如果說主角的人物形象在一開始就是豐滿的,那作爲這部劇的反角,魏岱擎則是隨著劇情的推進,一步一步“刻”出來的。

不像傳統的反派死于話多,目前整體看下來,這個角色的台詞是相當少的,但這種無對白的演繹,就很考驗演員的演技。

光看前面兩集,對這個人物的理解將會是四個字--陰鸷瘋狂。

從一開始,這個人物就是從陰影裏出現的,作爲這次抓捕行動的總負責人,目標明明已經出現了,卻不急著進行抓捕,而是要看看目標能玩出怎樣的手段出來。

這一點不禁讓我想到了“貓”,當貓抓捕獵物的時候,並不會一下子把獵物殺死,而是要慢慢欣賞獵物在絕望中掙紮。

到了多看幾集,又能發現這個人物的另一面,他也是有信仰的--對自己軍人身份的認同。

在第四集開頭,鄧銘遠和魏岱擎對話的時候,鄧銘遠說他調查華次長家是野心,他反駁說,那是身爲一個軍人的責任心。

關掉上帝視角,魏岱擎會認爲自己是一個反派角色嗎?我想未必。

或許在他的心裏,他所做的事情,才是一項偉大而正確的事業,並且,他對于自己軍人的這個身份很認同,在目前已經播出的劇情裏面,他多次提到了“軍人”這個詞。

並且認爲他所做的事情,是軍人的職責所在。

哪怕是在雨中,不管是敬禮的手勢,還是對于著裝的規範,都是嚴格高要求,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爲面對的人身份地位的原因。

再往後,到第八、第九集的時候,或許又能看出來他真正的意圖--對權力的向往。

不打傘,淋著雨在外面等,這是一種刻意的表演。

但是你別說,這種刻意的表演,倒是很有效,也讓更高層的領導注意到了他,彙報事情的時候,更是連用了幾個“卑職”。

這場雨中對談結束之後,又描繪了兩個場景,一個是同事和直屬領導對他的評價,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看不起的小角色。

而另一場,則是大領導畫的餅,郭秘書長雖然沒有直說,但大意是,只需要一次和權力的遭遇,就能讓人平步青雲。

從角色後續的表演來看,顯然這一番話是說到心坎上了。

雖然沒有什麽語言,但顯然在雨中的這段表演,已經把人物那種苦熬十年,終于看到了光的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了。

讀懂了這一點,也就能讀懂後面的第十集裏的一幕,魏岱擎在車裏監視,看到華祯抱著孟多慈後,情緒從眼含淚光,到重歸黑暗的陰鸷。

不少人可能不理解,爲什麽會眼含淚光,是因爲太溫馨了嗎?

其實不是,對魏岱擎來說,這是自己的青雲之路啊,後續歸于平淡,是

不過這一點,也不難理解。

和同樣都是小角色出身,勝天半子的祁廳長,都是太想進步了。

在這個角色身上,還有其他許多的特質,比如工作狂,自己家臥室的鏡子背面,就是調查事件的線索串聯。

比如處事圓滑,感覺到法租界警察的車又異動,不好直接搜查,借著放花的名義查看後備箱。

比如心思缜密,從一個單獨的線索,就能夠一直追查,精確定位到主角,這樣的偵查意識很難讓人不服。

總之,這個角色身上有很多特點,雖說是和主角直接對決的反派,但是卻很難把它理解成一個無惡不作的反派。

這背後的問題,是抉擇。

配角:不知名配角,但哪怕是一些戲份很少的配角,演繹的也都十分生動

第六集的劇情裏面,有一幕是魏岱擎和地下黨叛徒見面的場景,這一段劇情只有三分鍾左右,或許叛徒的戲份,總共也不到五分鍾。

但是他的演繹,卻真的讓我看到了一個失去信仰、失去靈魂的人的真實寫照。

這裏也不得不提一下劇組的用心,在叛徒的身上,還有不少沒有完全痊愈的傷痕。

至于叛徒最終成爲告密者的原因,或許就是“毒”。

這一幕在表演的時候,演員暴起的青筋,真的很難讓人不懷疑是不是真的XD了。

從這些小的細節裏面也可以看出來演員和劇組對于細節的把控。

正因爲正反派都有靈魂,所以我也更加期待劇情的後續發展。

畢竟如果主角各種牛逼PLUS,那也只會讓整部劇失去色彩,我更加期待的是,在這部劇裏,可以看到華祯和魏岱擎的智力對決。

當兩方的智力相差無幾的時候,才能夠體現出信仰的可貴之處。

整部劇,也會更加精彩。

當然,在我看來,最好看的還是這部劇裏面,複雜的人物關系,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不同階層、不同思想的碰撞。

在《群星閃耀時》裏面,華桢面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兄弟情誼”,一種是基于血緣關系爲紐帶的親情,另一種則是基于共同信仰的戰友情。。現實中的民國時代,親朋好友、門生故舊在各種部門增殖, 以至于像魏岱擎這樣有野心、有能力的反派,搞不好也要受某位大人物底下關系戶的掣肘。

首先是華桢的哥哥華梁,他可以說是當時的既得利益者,在國黨內部擔任要職。

他和華桢的分歧是很明顯的,華桢傾向于支持抗日,但華梁表示要和當前的國黨政策一致。

華桢選擇了追求個人的信仰和理想,華梁想維護家族的地位和安全。

所以兩個人之間的爭執不僅僅是兄弟之間鬥嘴,而是立場和路線的對立。

華桢和華梁就像是兩個反面,華桢喜歡冒險,我們看到他潛入警局去調查案件,而華梁則更加穩妥、保守,因爲他覺得保護自己家人安全是第一優先級的。

其實也可以看出來,兩兄弟可能因爲不同的成長經曆和遭遇,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華桢一直被保護得很好,而這種保護反而讓他更有勇氣。這也呼應了整部劇的背景,1936年的中國正處于動蕩之中,不同的人對于如何救國和如何處理內外矛盾有著不同的看法和選擇。

再說說陳浩,白天是一名警察,而且私下裏積極參與地下黨的活動。

我們也可以看到陳浩從對華桢(向遠生)的懷疑到逐漸建立信任的過程。

陳浩對華桢的身份感到困惑和懷疑,因爲在孟多慈父母被殺的現場,他唯一見到的警察就是陳浩本人。

隨著劇情發展,陳浩開始調查華桢的背景,像弄清楚華桢的真實身份和動機。

然而,隨著兩人在追查案件中的合作,陳浩逐漸發現華桢並不是敵人,而是一個有原則和勇氣的人,他同樣在尋求正義和真相。

在最近幾集中,華桢也就是如今的向遠生才知道,原來陳浩從一開始就知道向遠生是他的化名,因爲真正的向遠生早就已經失蹤了。

看到這裏觀衆才恍然大悟,陳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同樣拯救了華桢的命運。當然,多年的地下工作也讓他保留了警惕性,並沒有對華桢和盤托出,而是保留了一些關鍵信息。

這個處理一方面是增加劇情的懸念和複雜性,另一方面也讓觀衆看到陳浩在保密工作上的謹慎。

這種善良但不聖母的人設,可以說是非常符合當下觀衆的審美了。

隨著劇情的深入,觀衆對即將到來的高潮充滿期待。在這場智力與信仰的對決中,華桢騰挪轉移,與各方勢力的較量,不僅是個人的鬥爭,更是時代背景下不同理念。《群星閃耀時》錯綜複雜的人物關系和深刻的曆史背景,確實讓人看得過瘾。

0 阅读:327

南煙大眼侃娛樂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