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面試技巧!

職場蛙 2024-04-27 22:13:04

隨著就業壓力加大、求職的人增多,關于面試技巧的問題,開始多了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講下最厲害的面試技巧。

求職成功,很重要的一點,不是你能力如何厲害,業績如何突出,行業多麽了解,更不是要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貫通古今,通曉多國語言。求職成功,一般認爲關鍵在于面試。

我們有些群友,工作做得好好的,原本跟自己的領導之間關系還不錯,但這個領導突然翻臉了,像變了個人似的,各種打壓、PUA、一對一每天開會批鬥他,真是莫名其妙。其實主要原因很難想到:最近兩三年來,每年都有上千萬的應屆生畢業,這些就是三四千萬的應屆生數量,實際上大多數是畢業即失業,他們中至少有20%的人是有些關系的,你的領導現在打壓你,主要就是想不花錢勸退你,你挪出來了地方,他才好安排表哥表姐的孩子進來,你的主管已經收了人家家長的禮物甚至禮金了。

大家不懂如上背後真相的,看下這裏《微信提出離職,算不算數?》。平時的“姐妹情深”,敵不過金錢誘惑,這個學姐主管,已經拿了別人的好處,所以需要你挪位置,主動走人哪怕被辭退也可,她必然需要你空出位置,這樣她才好安排本地親戚的孩子進來,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家躺平。

繼續引申,就來到了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後續你剛離職,那邊就會將這個剛畢業不久的孩子招進來,但過程中也會裝模作樣請人事發招聘信息、叫幾個人來面試複試,但沒有終面,結果自然是你的主管將這個小關系戶招了進來頂替你的位置。這個招聘就叫做挖蘿蔔坑,本就安排好了人選,你再行業符合、專業對口、崗位匹配、面試對答如流,也不會錄用你。

我最近群直播的《反辭退流程》中的主要實時案例,就是北京一個群友小卡被辭退的情況,她的主管2個月前剛招了個親戚的孩子過來了,本已經讓小卡轉了正的,哪知道1月份又收了其他家長的禮物,看來金額不小,所以在小卡入職的第8個月開始猛烈爲難她,各種PUA,給小卡安排一個人要飛到月球背面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知道她完不成,所以也不給完成時間,直接每天小房間一對一打擊她的自信心,目的是讓小卡主動離職,其實這位主管已經在開始裝模作樣面試新人。

小卡的月薪是2萬9,這個工作是可以賣錢的,不但安排個新人過來給月工資1萬8,讓在家躺平的這位往屆大學生及其家長都很滿意,而且主管收禮後還獲得了一份當地中年夫妻親友的長期人情,而留著小卡則啥好處也沒有。

大家可以看下這2篇《提出轉崗後,領導一般是答應還是拒絕?》《小主管,算不算領導?》,就更能明白這場戲的原理和演進過程了。這還是在一線城市的體制外已上市民企,足可見當下求職的內卷程度。這種買賣職位的情況已經開始在向一線城市蔓延,向體制外蔓延,難爲了我們那些沒有關系但一心追求專業對口、行業匹配、好好准備面試的職場人了。

1、面試的關鍵在于誰?

面試成功,關鍵則是面試官。打個比方,面試官就是你的叔叔,你說你的成功率是不是奇高無比?再來,面試你的那個部門經理,是你的堂姐,你是不是基本肯定這次面試已經成功?再大衆化一點,這面試官是你前同事的朋友,即使你倆不熟悉,你們的距離是不是瞬間拉近了?

實例來看,2016年夏天最熱的那三個月,我面試了蘋果(Apple)、奎斯特(Quest Dianotics)、西門子醫療(Simens)、林克斯設備(Lynxx)、英格索蘭(Ingersoll Rand)、溯高美索克曼(Socomec)、丹納赫(Danaher)、德國杜爾塗裝(Durr)和飛利浦(Philips)等大公司的部門經理職位,也去面試了瑞典奧托立夫(Autoliv)、德國歐司朗(Osram)的總監崗位,甚至去面試過民企米高、貝斯特、屹上自動科技的副總,還包括一家叫做吉徕(Gira)的德國公司中方負責人一職。

在去這些企業面試之前,我幾乎都找到了面試官本人,使得我的面試成功率陡增。你別看好像外企居多,實際上這十多家公司的面試,除了其中的三家(蘋果是多人群面你好幾輪,其他倆外企是外國面試官),大多數都是一個中國面試官一個人說了算,盡管面試的是中層管理崗位。這裏的推斷就是:如果你面試的是部門經理以下崗位,則你的錄用與否,就是面試官一個人說了算。

2、新職位産生的流程

在當前人才市場充分競爭的激烈環境下,一個優質崗位一旦産生就會被人搶了。也許你也曾有過面試機會,但就是沒被錄取,總是這樣那樣各種原因。你會將原因歸類爲自己面試沒發揮好,哪個問題沒能回答到位,甚至會怪自己當天衣服沒穿對。是不是如此呢?我們來看下新崗位産生到合適人選入職的流程。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來看,比方你是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現在因爲新項目多了,人手不夠,你申請了一個招聘需求,該職位的工資預算還不低。好的,這份新出現的好職位出來了,首先,作爲部門經理,你顯然會下意識地要將這職位留給自己朋友圈的熟人。接著,你會發現其他部門經理也會給你推薦人選,大多是他們各自的熟人,比如TA的前同事、好友。再接著,居然你的大領導也發了郵件過來,裏面有一份簡曆附件,這是大領導給你推薦人才!這一輪大概三四天時間,此刻HR還沒公開發出這個職位的招聘信息。

這幾天顯然來不及確定人選,那邊HR也會繼續他們的招聘計劃。HR首先會在公司內部發布內部的招聘信息;一兩天後,這職位才會在公司主頁上對外發布;半周到一周後,才會上“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等網站;大概也是內部招聘信息發出的一周時,這個新職位也到達了獵頭公司的手上。

大家看下這個真實的流程:新職位需求確定-->部門經理自己物色人選-->其他部門經理和大領導推薦人才-->公司內部招聘信息群發-->招聘網站/獵頭發布職位信息-->初選簡曆-->精選簡曆-->面試通知-->初試-->複試-->談工資-->背景調查1-->發Offer-->背景調查2-->入職。

3、比你更早更占優的人

大家注意下,如上流程中,從新職位需求確定到入職之間,這十幾個箭頭(-->)中的每一個,都是將你淘汰的步驟。

在你收到面試通知之前,已經有了六七個箭頭,已經有了龐大的候選者,即使你是第一批被HR通知來面試的第一個人。這部分搶在你之前先來“認籌”的候選者,包括用人部門主管自己的人、其他部門和領導推薦的人、公司其他部門有意轉崗過來的人、公司內部員工推薦的熟人。這就好比一個性價比不錯的樓盤,或者鬧市中的一排商鋪,你認籌後選房時,你會發現已經有很多套已經被“內定”了。

在你接到面試電話後,從商定面試日期、初試、複試、談工資、背景調查等等流程的每一步,都有更多候選者跟你競爭。你仍然有機會參加了面試,但然後就沒有了然後。甚至到了談定工資之後,你仍然會落選,因爲前面的人會早于你先要了這個Offer。

這裏有個先後和優先順序,這是你所想不到的,也是新公司死“卡”你背景調查的原因。嚴格的背景調查,誰還沒一點不符合項?但公司拒絕你這位貌似即將成功的候選者,畢竟要讓你口服心服。

4、好職位,貌似觸手可及

當下,如果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年收入大致超過30萬的職位,你想通過網投簡曆後的面試去取得,這得過九關斬十將,你的概率極低;如果在蘇州杭州等二線城市,年薪超過20萬的崗位,大多數情況下,也是輪不到你這樣的一位網絡海投陌生面試者的。

歐美也歡迎員工自薦和內部推薦人才,更何況自古以來“舉賢從不避親”的中國。這裏,大家就明白了高薪職位你難獲得的原因,偶爾也能參加面試,貌似觸手可及,實際上做了陪練。

陪練是啥?也可以叫做陪聊,就是陪太子讀書,主角不是你,你就是個讓人看的流程。

5、面試的功夫,在面試前

以上流程演習,讓人看得寒毛都豎起來了,尤其對于當下還在失業中的求職者。那麽,我們一開始不認識這部門經理面試官,也不認識這公司裏的人,如何在面試前迅速拉近距離?如何才能進入那個提前的候選者名單呢?

我這裏就簡單介紹下,如何在面試前找到你的面試官。比方說,這位面試官,就是安徽首府合肥的XX公司的王枝華總監。

你可以先通過微博,搜索“王枝華+合肥”“王枝華+公司名”“王枝華+英文名”,這總監有微博賬號的可能性大概80%的概率。他的照片、曾經的動態、留言,甚至轉發微博時的地理位置、所在公司曆史、聯系信息,等等,你都能找到。

當然,還不全,你可以用剛剛那幾個關鍵字,繼續用QQ搜索、微信搜索、微信朋友圈等工具,繼續搜。總之,大家都在合肥,找個王枝華還不簡單?

即使沒能找到這主管,你會發現有了意外收獲,你找到了在這個公司上班的熟人,朋友的同學,同學的朋友,還不止一個!

好了,接下來就不用教了,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朋友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你進入了對方的朋友圈,在面試之前拉近了距離,你的面試就成功在望了。並不是說你在工作業務上就技不如人,而是在同等情況之下,你多了這一層關系,你就容易勝出。否則,一份好職位,憑什麽給你?

以上,講的就是在中國面試的最厲害的技巧,已經深入到戰略層面。

有人問:“面試技巧爲何不是面試時的?”很簡單,就跟談判一樣,所有重大決定,都是在談判之前已經談好了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9年的某次來華期間,簽訂了2000億的合作項目,顯然並不是他在中國的那兩天談成的。

如果你面試的職位確實是個好崗位,那成功的面試實際上大多是面試之前就搞定的,等你穿著正裝、注意自己不隨地吐痰、提前10分鍾不遲到、彬彬有禮有節、准備了一肚子的“面試技巧”“面試100問”、現場絞盡腦汁去答複面試官每一個無關痛癢的問題之時,你實際上已經出局了。

年薪十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的崗位,沒要你,顯然不是因爲你沒能回答好某個問題(“你的缺點是什麽?”“你有什麽特長?”“你最拿手的項目是什麽,舉個栗子。”)

當然,如果你的職位年薪低于十萬,還是沒必要擔心過多的,這樣的職位一般也懶得有人去事先謀取。

6、戰略決定全局

上文,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面試的功夫,在面試之前,更在面試之外。職場老鳥還好理解一點,但剛畢業的大學生,就容易進入思維定勢的誤區了。以下,舉幾個例子,提醒下剛畢業的大學生。

某人沒能上大學,更主要原因是他沒上高中;

大學畢業即失業找不到工作,絕不是因爲父母當初給你選的專業不好;

沒找到對象,不是你自己不會打扮;

看空派沒買房錯失良機,去年首付差5萬今年差50萬,TA卻怪老天沒給自己機會;

在台企成天加班卻收入非常低,不是因爲你工作不努力;

工作多年不去主動提升學曆,卻怪企業現在都要求高學曆 ......

這幾個例子,就是我們理解現實社會和職場的基礎。並且,在現實的中國,我們特有的國情更加重了這種現象,你在國內做任何事,實際上都是一個迂回往複、曲線救國的過程。你以爲跟學校書本上教得一樣,做了A動作,就能得到意料中的a結果,你就已經徹底地輸了。

下面幾個例子,則是提醒下職場初期的菜鳥。

某個同學在校招中被好公司錄取了,主要不是因爲TA成績有多好;

升職加薪,並不主要看你工作能力有多強;

被裁失業,也不是因爲你工作不夠努力;

開飯店成功與否,不在于你的廚藝多麽高超;

資産多寡,並不是看你目前工資有多高;

相親的時候,對方並不在意你說“我是個好人,人品好”......

用到我們求職上面來,大家也記住如下幾個規律。

簡曆投出去杳無音信面試電話少,主要並不是你簡曆沒做好,而是人家沒看到你的簡曆;

求職成功的核心,並不在于你簡曆上如何寫,真正的功夫,大多在簡曆之外,尤其是面試;

面試成功的關鍵,在于面試官,而不是你的臨場發揮,更不在于所謂的“面試100問和面試技巧”;

面試最後一輪工資談判,其實這談工資的功夫也在談之外。

以上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理論,不但與時俱進,而且屬于中國傳統禮儀、現代招聘模式、現實面試技巧,這三者密切結合的典範,是面試的戰略。

基本沒人曾經這麽深入涉及過此戰略,爲何?因爲談面試技巧的,大多是HR。HR更偏于戰術,浮于表面,她一沒在具體職能部門工作過,二也並不知道更深層次的戰略因素。當然,HR也只能浮于表面,因爲很多流程主要就是表演給HR看的。

您可以收藏、打賞、點贊,但沒必要轉發,讓你的那些同學繼續蒙在鼓裏。

祝大家事業都順利,好的准備,就是成功的一半。

0 阅读:1

職場蛙

簡介:開發中國職場第三條道路(求職、職業規劃、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