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胃不花錢!谷醫堂谷方益元:用好6食2穴,止胃痛瀉胃火助消化

谷方梨 2024-04-25 06:34:29

生活中,胃的病症主要與飲食有關,若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饑飽失常,就會影響胃的和降功能,出現胃痛、口臭、口渴、便秘、食欲亢進或饑不欲食等症狀。

胃陰不足亦會引起胃熱,胃熱又可分爲以下兩種症狀:胃虛熱者,脘部隱痛,幹嘔,口咽幹燥,大便幹結,舌紅少苔;胃實熱者,脘部灼痛,嘔吐酸苦,渴喜冷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

飲食清熱有妙招

石榴

石榴甘味入胃經,具有滋胃陰,清胃熱,促進營氣生成,改善大腦功能的作用。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的煙酸和維生素D有助于緩解抑郁、焦慮情緒,可減輕人體疲勞,舒緩緊張心情。此外,石榴中豐富的鋅、鎂等微量元素有助于調節人體電解質平衡,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細胞膜的穩定性,有安神作用。

葡萄柚

葡萄柚,亦名胡柚或西柚,屬芸香科植物。葡萄柚是柚子和甜橙的混種水果,是一種營養成分非常豐富的水果,富含維生素C 、且無鈉 、低脂 、高鉀、高葉酸 、亦含有降低膽固醇的天然果膠。

葡萄柚汁有濃郁的香味,其果汁含有豐富維生素C,及多種化學物質,如黃酮類柚苷、呋喃香豆素、香檸素和二羟佛手苷亭,以及新發現的黃酮類化合物。葡萄柚中的檸檬醛成分可有效降低胃酸分泌速度、減少胃熱的發生。

橄榄

橄榄在百果中獨成一味,初入口時又酸又苦又澀,而經過細嚼慢品後,便會苦盡甘來,滿口生津,齒頰留芳,回味無窮。

中醫學認爲,橄榄味甘、澀、酸,性平,入肺、胃兩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除煩醒酒、潤肺利咽等功效,甚至被喻爲“肺胃之果”。《本草綱目》言其“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疼”。自古以來橄榄也是醒酒、清胃熱、促食欲的“良藥”。能有效改善酒後厭食症狀。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木瓜

木瓜性平、味甘,具有和胃化濕的功效。一講起木瓜,大家就會想起豐胸,有人認爲木瓜含有木瓜酵素,這種酵素最接近人體的生長激素,所以可以促進胸部二次發育。

實際上,所謂的木瓜酵素就是木瓜蛋白酶,豐胸的效果有待考究。但在治療胃病方面效果顯著,蛋白酶可以幫助蛋白的消化,適合食肉過多致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的人。

日常烹調用的嫩肉粉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木瓜蛋白酶。它可以分解肉類中的蛋白,從而讓肉變軟變嫩。大家在烹調時也可以將木瓜汁液滴在肉上,讓肉更嫩滑易消化。但是注意,孕婦、過敏體質的人要慎食。此外,木瓜對于一些有胃虛火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綠豆

綠豆性寒味甘,入陽明胃經,能清熱消暑,除煩止渴,通利小便,治暑熱煩渴尿赤。《本草經疏》記載:“陽明客熱則發出風疹,以胃主肌肉,熱極生風故也,解陽明之熱,則風疹自除”,因綠豆主入胃經,所以可以治療胃熱生風所産生的風疹瘙癢。

需要注意的是,綠豆性寒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吃。若要吃綠豆,可以選擇多加一些生姜、陳皮、粳米等搭配煮粥,適當久煮,以減少綠豆的寒性。

小米

小米又被稱爲粟米。中醫認爲,小米性味甘鹹,微寒,具有和中健脾除熱,益腎氣補虛損,利尿消腫的作用。《名醫別錄》中提到:“小米主養腎氣,去胃脾中熱,益氣。”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曾論述:“粟(小米)之昧鹹淡,氣寒下滲,腎之谷也,腎病易食之。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

穴位按摩清胃火

內庭穴

內庭穴在足背上,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荥穴,具有清胃瀉火、理氣止痛的功效。當胃火引起牙痛、咽喉痛、口臭、便秘等症狀時,可以按揉內庭穴。

按壓時,拇指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感覺到有酸脹感爲宜,每側1分鍾,每天堅持按摩。

解溪穴

位于腳背和小腿交接交橫紋中央凹陷的地方。

解溪屬足陽明胃經經穴,五行屬火,火能生土,故又是足陽明經之母穴,按壓次穴能起到清降胃火、通潤腸腑的功效。

針刺本穴可治療因陽明火熱上炎導致的頭痛、眩暈、目赤、癫狂等疾,以及胃火熾盛導致的腹脹、便秘等病。因其位于足踝部,指壓解溪穴,對于腳腕扭傷等腳部疾病也非常有效。

現代研究表明,根據循行所過,本穴還可治療腓神經麻痹、足下垂。

0 阅读:13

谷方梨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