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區域經濟格局之變:溧陽騰飛、金壇起勢、經開「逆襲」

覓渡新語 2023-12-29 11:13:50

一個學生如果太偏科,總分一定不會太高。一座城市如果有明顯短板,綜合實力一定會大受影響。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常州各轄市區發展不均衡,存在南北強而東西弱的情況。正因爲轄市區發展不均衡,所以在過去很多年裏,常州經濟在總量的計算上,多少有些吃虧。

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溧陽崛起了,緊隨其後的是經開區與金壇突飛猛進。常州已經從過去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轉進爲“四方澎湃”的局面!

因爲“四方澎湃”,所以常州在高質量沖刺萬億之城的道路上信心足、勢頭猛。

01

才貌雙全的溧陽,

在全國百強榜中前進了60位

提到溧陽,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也許是竹海和魚頭。它們是溧陽美景美食的具象化,是溧陽爲人所熟知的一面:山清水秀,好吃好玩。

溧陽“顔值”高,明明可以靠“顔值”吃飯,可是溧陽偏偏在追求“才華”的道路上執著而堅定。

溧陽的“才華”,由紮實的制造業基礎建構而成。現在的溧陽,已經成長爲一個實打實的硬核工業強市。

今年12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報告(2023)》,溧陽在“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中排名全國第17,省內排第7,僅次于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宜興和太倉。在“中國創新百強縣(市)”榜單中,溧陽排名29。

溧陽的發展騰飛是常州城市發展從“一體兩翼”到“四方澎湃”的一個現實案例。1990年,溧陽撤縣設市。三十多年以來,溧陽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從1990年的12.48億,攀升至2022年的1416.22億,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1992年全國首屆百強縣榜單上,溧陽名列第81位。2023年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上,溧陽名列第21位。三十一年,前進了60位。這發展速度令人驚歎。溧陽的崛起是實打實的崛起,“才貌雙全”令人信服。

02

南武進北新北,

仍是常州的實力擔當

2002年,常州在常州國家高新區基礎上設立常州市新北區,常州市區面積躍升至1864平方公裏,常州的北翼更加開闊。

自此,常州主城區呈現出“南武進、北新北”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武進區位于常州主城區南部,自古以來就是強縣。全國百強縣(區)評比,武進連續多年排名全國前茅,在今年的全國百強區評比中,武進區排名全國第三。

制造業是武進的一大優勢和特色。數據顯示,41個工業大類和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中,武進分別有31個、28個,全區還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5家,每千億元GDP擁有“小巨人”企業17.74家,工業規模大、門類全、韌性好、開放程度高。

新北區前身爲1992年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2002年4月,常州在高新區基礎上設立了常州市新北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

建區以來,新北區逐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等産業集群,獲得“全國國家高新區建設20周年先進集體”“國家級綠色園區”“江蘇省先進開發區”等榮譽稱號。2022年,新北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3429.7億元,同比增長11.9%,位列全市第一。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武進與新北是常州經濟發展的“頂梁柱”。也正因爲武進與新北“南北雙雄”的存在,才讓常州的主城區經濟能夠與蘇州無錫並駕齊驅,爲常州打下了“新能源之都”與高質量沖刺萬億之城的堅實基礎。

03

經開「逆襲」、金壇起勢,

「四方澎湃」拓寬常州城市發展空間

曾經的常州“東大門”,發展速度一直讓人著急。常州網龍城博客曾經掀起過“如何開發東大門”的熱議,很多市民爲此心急如焚。

曾經的金壇,實力也很弱,甚至一度被人稱爲蘇南發展的“鍋底塘”。

改變,來自于兩地幹群的“不信邪”,也來自于常州的頂層設計。

2015年,金壇撤市設區,常州市區面積增加至2837.63平方公裏;同年,常州經濟開發區設立,常州向東發展的大門進一步打開。

此次調整後,常州城市區域發展最大的變化是城市東西方向的發展空間得到疏通。常州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增強,原本稍顯弱勢的東西橫向區域逐漸起勢,常州主城區逐漸由一南一北“一體兩翼”,發展爲東西南北“四方澎湃”的城市發展格局。

其中,變化最爲明顯的當屬常州“東大門”經開區。

作爲2015年新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常州經開區發展迅速,後來居上,綜合實力突出,多次榮獲“全省第一”“全國第一”的桂冠。原本老舊的常州“東大門”,實現了華麗逆襲,成爲常州“新貴”,帶動常州東部板塊加速崛起。

2022年,常州經濟開發區在江蘇省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排名躍升至全省省級經開區首位,比成立時提升59位,並獲得“經濟發展”和“創新驅動”兩個單項第一;今年10月,《中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發布,常州經開區在2100余個省級開發區中脫穎而出,在“2023中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位居全國第一。

位于常州西部的金壇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由于産業落後、交通閉塞,金壇曾被稱爲蘇南發展的“鍋底塘”。2015年,金壇的GDP爲525.5億元,在當時江蘇66縣市中經濟實力排名第39,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快速發展,金壇抓住新能源産業風口,成爲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光伏産業鏈最長、最強的地區之一。2022年,金壇GDP達到1216億元,同比增速位居常州市第一,且多項指標增幅位列全市第一、蘇南乃至全省前列。

金壇正在肉眼可見地變得更富更美, 常金一體化進程也正加速升溫。

過去,常州和金壇之間的往來,交通是一大難題。2019年,金武快速路通車,極大縮短了金壇與中心城區之間的通勤時間,成爲“常金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的標志性工程;現在,從常州到金壇,一路上道路寬敞,廠房林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後勁足的産業項目已落地成樓、集聚成片,煥發出勃勃生機。

常州經開區的設立和常金一體化的加速,不僅解決了常州中心城區過小的問題,還改變了常州原本的區域發展不均衡態勢,使得常州向東西方向擴張成爲可能,也爲常州城市空間的拓寬大大提高了上限。

04

“兩湖”落子,

以點帶面帶動常州協同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區域經濟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表現出中心化都市經濟模式的特點。常州適時撤縣設區釋放了常州的城市動能,使得常州市得以統籌大市資源,這也爲後來發展高集聚度的現代産業做好了行政區劃上的准備。

常州行政區劃調整之後,整體經濟實力增長也十分明顯。2002年,常州國內生産總值760.60億元,全國排名39;2022年,常州GDP總量達9550億,全國排名25,不僅絕對經濟總量實現指數級增長,而且GDP排名較20年前上漲14位,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大多數城市。

從這個角度來看,兩湖創新區的規劃設計可以看作常州在城市空間重構和區域資源整合上的新嘗試。

2022年,常州發布《兩湖創新區總體概念規劃》,涉及溧陽市、金壇區、武進區、鍾樓區共17個街鎮。如果沒有此前的行政區劃調整,這樣面積上千平方公裏的創新區,規劃起來難度將非常大,常州也可能因爲城區狹小、缺乏空間而喪失許多産業機會。

從地理區位來看,“兩湖”創新區位于常州城市區劃的“心髒”位置,是鏈接常州各轄市區的中心節點。

“兩湖”創新區橫跨武進、金壇、鍾樓和溧陽,承東啓西、連南接北,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常州“一點居中、兩帶聯動、十字交叉、米字交彙、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承載著常州區域融合和內部創新的使命。“兩湖”創新區的建設和發展,將促進常州大市資源的進一步統籌協調,加深全市“一盤棋”的戰略發展格局。

從戰略規劃來看,“兩湖”創新區的設立符合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內在要求。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提出長三角地區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産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兩湖”創新區的設立,既是常州內部區域協同發展的“棋眼”,也是常州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在長三角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的探索和嘗試。

新千年以來,常州的區域經濟格局從南北“一體兩翼”,到東西南北“四方澎湃”,呈現出由“線”到“面”、以“點”帶“面”的趨勢 ,與改革開放的浪潮相呼應,也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相融合。隨著“兩湖”創新區的建設,常州“四方澎湃”的動能將愈發強勁,這是常州實施“532”戰略、建設新能源之都的依仗和底氣。

千年龍城,“能都”常州,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正四方澎湃。

參考資料:

《撤縣設市激蕩三十年後,常州唯一縣級市又有新目標》,新華日報

《常州行政區劃調整及影響》,常州日報

《綜合考評躍升至省級經開區首位 常州經開區以産業“倍增”促能級躍升》,新華日報

《沖刺萬億之城,常州憑什麽?》,澎湃新聞評論

2 阅读:1980
评论列表

覓渡新語

簡介:中國常州網深度評論品牌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