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2萬顆衛星訂單、分萬億級紅利!商業航天開始“飙火箭”

小白鴿財經 2024-05-08 09:57:24

當我第一次聽到“商業航天”這個詞時,我的心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畢竟,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的夢想,而現在,這個夢想似乎正在逐漸變爲現實,並且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近日,我國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這一事件不僅標志著我國航天技術的新突破,更意味著商業航天領域的競爭正日益激烈。

長征六號丙火箭的成功發射,是我國在商業航天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這款面向未來商業發射市場打造的新一代無毒、無汙染液體運載火箭,不僅展示了我國在環保和高效能方面的技術創新,更通過商業化競拍實施的“拼車”發射方式,展現了商業模式的靈活性與創新性。這樣的發射方式,無疑將大大降低發射成本,提高發射效率,爲商業航天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商業航天”作爲新增長引擎提出,這無疑爲整個行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回顧2023年,我國共實施了67次航天發射,其中商業發射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發射成功率也高達96%。這些數據顯示出商業航天在我國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商業航天領域的競爭壓力正逐漸加大。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數據,地球低軌衛星的總容量有限,而目前全球申報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了這個容量。特別是像SpaceX這樣的公司,他們的“星鏈計劃”打算在不久的將來將數萬顆衛星送入低軌,這樣的規模讓人驚歎。

面對如此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我們早在2020年就提交了發射約1.3萬顆低軌衛星的申請,上海市政府主導的G60星座也計劃發射超萬顆低軌衛星。但要按照ITU的規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些衛星的發射,否則將失去軌道使用權,這對我們的航天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國的航天運力還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業內普遍認爲,在未來幾年內,只要能夠研發出“夠用且廉價”的火箭,就基本上不會缺少衛星互聯網的發射訂單。這樣的市場前景無疑爲商業航天領域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作爲一名投資者,我對商業航天領域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從A股市場的數據來看,2023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新增企業數量大幅增長,這顯示出市場對這一行業的看好。而根據業內的“10倍理論”,當衛星發射量達到萬顆級別時,下遊應用的市場規模理論上可以輕松達到萬億元級別。

當然,投資商業航天領域並非易事。目前,我國商業航天産業鏈的上市公司主要以承擔配套業務的民營企業爲主。因此,在投資時,我們需要關注那些涉及基礎材料、配套件、電子器件等相關的公司。這些公司或許能夠在商業航天的浪潮中脫穎而出,爲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

中國目前商業航天領域的排名並非固定不變,且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火箭發射、衛星制造、運營服務等。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在中國商業航天領域中表現突出的企業:

1、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並在2019年成功發射了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的第一枚運載火箭,即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星際榮耀因此成爲中國第一家實現火箭入軌的民營公司,顯示了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領先地位。

2、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河動力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注于低成本商業航天發射業務。公司的核心産品及服務包括“谷神星”系列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服務,表明其在商業發射服務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

此外,中國衛通、海格通信、中國衛星、航天電子、中科星圖等企業也在商業航天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些公司在衛星通信、導航服務、航天電子等方面提供專業的産品和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商業航天領域發展迅速,新的參與者和技術不斷湧現,因此具體排名可能會隨時間發生變化。同時,評價一個企業在商業航天領域的地位,除了考慮其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外,還需綜合考慮其創新能力、客戶服務、品牌影響力等多個方面。

雖然上述企業在商業航天領域表現突出,但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仍然十分激烈,未來誰將成爲領軍者仍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總的來說,商業航天作爲新的增長引擎,正逐漸展現出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業價值。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和挑戰,我們需要不斷創新、提升航天運力、降低成本,以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而作爲投資者,我們也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商業航天將成爲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之一。

0 阅读:587

小白鴿財經

簡介:本賬號爲國元證券王霆所有,執業編號:S00206220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