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著名進士,左手婉約詞,右手橫磨劍,晚年成爲西夏人的噩夢

曆史大學堂 2024-03-19 21:07:04

都喜歡說宋代重文輕武,沒有培養出幾個能夠名垂千古的猛將,以至于北宋總是挨打,這樣的結論實在是有點片面了。單說北宋一朝,軍事成就最高的除了掃南方的宋太祖和平北漢的宋太宗時期,就要屬宋哲宗時期了。

而哲宗時期就出了一位文進士到疆場的名將,以文才出名,卻能幫助北宋擴展西北疆域,把多年宿敵西夏打得直接自閉。如果哲宗和他活得再久一點,說不定就能在有生之年解決西夏問題了。這位老兄怎麽這麽厲害呢?

曆任地方,文采斐然

章楶他出身于北宋的著名官宦世家,祖父章頻曾任侍禦史,叔父章得象是仁宗朝的宰相,因此他得到祖輩官蔭,當上了將作監主簿和孟州司戶參軍。有這麽優秀的家庭環境不說,他還長得英俊潇灑,有過人的文學天賦,練得一手好武藝,真就是男神一樣的存在了。一般人要是有這樣的條件,可能就會選擇躺平享受了吧。

可能夠在史書留名的,有幾個又是一般人呢?只靠恩蔭過活的生活他是不願意過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片天地來。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他終于在38歲這一年(1065年)來到了禮部進士考試的門前。正在這時候,他聽說父親章訪被冤枉而入獄,正在河北魏縣對質。于是他當即決定先放棄考試,趕赴魏縣替父親辯冤。等到這件事做完後,他馬不停蹄得跑回京城,剛好趕上開考前一刻進入考場。

這麽匆匆忙忙的趕路,換一般人可能心態都要炸了,但是章楶不僅沒有炸,還考了第一名省元,成爲當時的學霸傳奇。隨後他被任命爲陳留知縣,曆任提舉陝西常平、京東轉運判官、提點荊湖北路刑獄、成都府路轉運副使。他在擔任地方官的這些年,正值朝廷展開王安石變法時期,新舊黨政愈演愈烈。但是章楶並不參與其中,而是在地方上做的風生水起,同新舊兩黨大臣都能保持較好的關系。

在地方任職期間,他一度成爲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章楶正擔任提點荊湖北路刑獄,一日望見柳絮飛舞的場景,觸景生情,作了一首《水龍吟·楊花》:“燕忙莺懶芳,正堤上柳花飄。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詞作委婉地表達思婦的寂寞和哀愁,說它是柳永、李清照這樣的婉約詞代表人物寫的都沒毛病。

蘇轼谪居黃州時,就曾寄章楶信誇他這首詞:“《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詞亦錄呈。”能得到蘇東坡這樣的中國曆史頂級文豪如此誇贊,可見他的水平是杠杠的。其後他寫的《聲聲令》等詞作都得到了很多好評,被贊爲柳永之後北宋婉約詞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章楶以60歲的花甲年齡回到朝廷,任吏部郎中。禦史孫升認爲章楶在湖北時曲意逢迎內臣甘承立,使得當地有很多冤假錯案,因而彈劾他。屁股還沒坐熱,章楶就被外放至越州了。元祐六年(1091),章楶以直龍圖閣出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兼知慶州。這時候的他也不會想到,自己即將迎來人生當中最高光的時刻。

沉穩有方,克敵制勝

宋神宗是銳意進取,變法圖新的君主,積極對西夏作戰,一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五路伐夏的軍事行動中受到嚴重挫敗,使得他大受打擊,一病不起,年僅38歲就駕崩了。宋哲宗年僅9歲便繼位,由高太後臨朝稱制。高太後是站在舊黨一邊的,對于西北邊事持保守態度,下令邊境,還將葭蘆、米脂、浮圖、安疆四寨割讓給西夏,想讓西夏歸還在永樂城之戰中俘虜的宋朝軍民。西夏得到四寨後,不但沒有滿足宋朝息事甯人的願望,反而更認爲宋朝軟弱可欺,侵略邊境更加頻繁。西夏掌權的梁太後,更是懷著當年李元昊那樣打入關中,入主中原的願望。

面對這樣的局勢,章楶提出:“西夏嗜利畏威,如不給予懲罰,邊境不得休兵。應當逐步蠶食西夏疆土,“如古削地之制”,然後派各路出兵,扼守要害之處。如此發動幾次攻勢,西夏肯定就要涼涼了。” 這也就是利用宋朝的步兵優勢修建堡壘,對抗西夏的騎兵優勢,從而步步爲營蠶食土地的方略。

章楶屢次派遣輕兵襲擾西夏城寨,西夏人忍不住了,梁太後于元祐七年(1092年)親率大軍出兵環州,進攻木波鎮。章楶事先探知西夏人的動向,一面命宋軍在木波鎮堅守,一面派出身西北折家的猛將折可適在洪德砦埋伏一萬精兵。章楶定下計謀:敵進我退,等到敵人認爲我軍怯戰,不防備我們的邊壘時,就銜枚由間道迂回其後,或者埋伏在山谷中,伺機階段其歸路,同時在夏軍的水源中下毒。

夏軍見難以攻克木波鎮,開始撤軍。章楶命宋軍尾隨其後,在梁太後經過洪德砦時,伏兵四起。夏軍雖然安排了精銳騎兵斷後,但是在宋軍的奮力搏殺下,夏軍大潰逃,相互踐踏、墜崖而死的不計其數,梁太後都幾乎做了俘虜,丟棄帷帳化裝逃跑。洪德砦大捷打出了章楶的威名,被任命爲權戶部侍郎。西夏人,你們的克星來了!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後去世,16歲的宋哲宗親政,章楶的堂弟章惇官拜宰相,而章楶先被派做同州知州,隨後改知應天府,1095年又加集賢殿修撰,改爲權知廣州,再調爲江淮發運使。此時西北邊防基本是新黨強硬派在掌管,比如鄜延路經略使呂惠卿在上任的五十日內,組織了十四次小規模的出擊行動,攻取宥州。夏崇宗李乾順于1096年率號稱五十萬大軍親征,攻陷金明寨(今陝西安塞南),殺死近三千宋軍。夏軍占據橫山,並河爲寨,四出搶掠。宋軍主動迎戰,攻取葭蘆。

梁太後命右廂一帶首領遣使從間道至環慶路,詐言“願舉族歸漢”。章楶遣將鍾傅、折可適率兵前往迎接這些部族首領,結果遇到夏軍伏兵,而這一波突然襲擊竟然也沒有取得多少戰果,鍾傅等全師而還。紹聖四年(1097年),夏軍再次進攻,宋軍乘虛攻破沒煙峽寨,斬首三千余級。七萬夏軍攻綏德,六萬攻麟州,都沒有成功。宋軍修建的葭蘆城剛剛竣工,就被夏軍包圍,好在宋軍援軍及時到達擊退夏軍,再沖入夏境內斬首兩千余級。雙方就這樣反複拉鋸。

威震西夏,打回和平

宋哲宗咨詢對邊境形勢的良策,章楶提出在胡蘆河川築城堡,不斷壓縮西夏戰略空間的方略。哲宗同意,命他出知渭州。章楶公開在邊境修築數十座城池,假裝龜縮防守,暗中卻率領四路兵馬出胡蘆河川,用二十天時間在石門峽江口好水河南邊築起平夏城(今甯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西北)和靈平寨兩座城關。平夏城就是取“平定西夏”之意。

西夏人發現章楶的行動,馬上攻打靈平寨,但是因宋軍扼守險要地勢而沒有成功。梁太後和夏崇宗率領十余萬人轉而進攻平夏城,章楶則調動了熙河、秦鳳、環慶、泾原四路兵馬,總計八萬精兵和西夏人決戰。章楶先派折可適憑借堡壘固守,借助甕城的護城河和城牆等地形優勢死戰不退。折可適在守城的同時,以小股敢死隊不斷突襲西夏軍隊,讓西夏人的進攻一籌莫展。

隨後章楶調部分宋軍在半夜渡河,在夏軍背後山丘修築臨時小寨,力起拒馬,用巨弩居高臨下射擊夏軍,其他路的宋軍也在向夏軍圍城部隊迂回。面對宋軍的分割包圍,西夏軍隊采取人海戰術,每個士兵隨身攜帶幹草和鐵鍬,前排士兵沖鋒,後排士兵不斷挖掘泥土,配以束草填平壕溝,用鐵鍬暴力挖掘城牆,試圖像之前攻打永樂城那樣一股破城。

就在平夏城即將城破之即,章楶帶領宋將姚雄、姚古等率軍沖入夏軍大陣,與城內守軍裏應外合大開無雙。夏軍再也堅持不住,大敗而逃,梁太後母子兩狼狽逃回都城。第一次平夏城戰役以宋軍大獲全勝而告結束。此戰章楶調度有方,能及時把握戰機化被動爲主動,給予夏軍重大殺傷。同年八月,宋軍攻入西夏,包圍夏州,大敗夏將嵬名乞勒。隨後宋軍接連攻取了會州、鹽州、蘭州等地,在南牟會置西安州、葭蘆寨置晉甯軍。

元符元年(1098年),在章楶的策劃下,宋夏以沙漠爲界,宋軍往前修築進築城寨五十余所,一步步往西夏腹地推進。西夏人怒言:“唱歌作樂地,都被漢家(指北宋)占卻,後何以堪?”當年十月,梁太後迫于國內黨項貴族嵬名氏的奪權壓力,再次集結號稱三十萬兵力進攻平夏城。這次她吸取了上次攻城失敗的教訓,准備采用圍點打援的戰術,派大將嵬名阿埋攻城,妹勒都率領騎兵在宋軍援軍將要來臨的路上准備伏擊。

章楶看出了西夏人的打算,派副將郭成鎮守平夏城,提拔郭成爲主將,並當衆祝酒勉勵他要堅守十五日,十五日後宋軍肯定會回來解圍。夏軍攻城部隊准備了上百輛可以抵擋弓弩的工程車推到城下,而郭成鎮命令士兵發射火箭和傾倒硫磺等易燃物,將夏軍燒得人仰馬翻。同時宋軍的神臂弓手在城牆上對夏軍進行定點狙殺。郭成鎮守城十三天,敵衆我寡,逐漸要支持不住了。

章楶此時正率軍和妹勒都的騎兵作戰,抽不出身前去救援。正在這時候上天幫了一把宋軍,東北方向突然刮起了一場巨大的沙塵暴,將攻城的西夏軍吹得都睜不開眼睛,工程車也被吹倒。夏軍士兵連日鏖戰早就疲憊不堪,糧草也要耗盡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句說這是上天的譴責,向來迷信的西夏人頓時嚇得作鳥獸散,站在高處指揮作戰的梁太後只能哭著離開戰場。而章楶殺退西夏騎兵前來救援,再次裏應外合大破夏軍,斬首兩萬余級,斬殺夏將罔羅,俘虜嵬名阿埋。

梁太後在遭遇大敗之後,知道回去沒有好果子吃了,帶著剩下的軍隊在泾原邊想要再撈一把戰果,趁著宋軍主力駐紮在葫蘆河一代的時候,派人偷襲鎮戎軍寨並焚燒。隨後夏軍在回軍途中遇到大雪,人馬凍死無數。梁太後回到朝中,果然被貴族發動政變趕下台,夏崇宗親政,一邊遣使向遼國求援,一邊向宋朝請和。遼國催促宋朝放棄並歸還所有占領的土地、堡寨給西夏,宋方自然予以拒絕,但是表示會和西夏進行和談。

爲了表彰章楶等將的戰功,宋哲宗親坐紫宸殿,接受文武百官祝賀,當場擢升章楶官職至樞密直學士、龍圖閣端明殿學士,進階大中大夫。章楶在宋夏合議達成之前,繼續推進鄜延、河東和麟府三路建成防線,鞏固了經黃河到會州,再沿天都山北巒穿過沒煙峽,最後抵達平夏城的領土,從而對西夏心腹地帶形成威脅。夏軍此時國力大損,無力提出反對意見,只能遣使用辭謙卑地請罪,確定了兩國的新疆界。

章楶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戰功,和堂弟章惇的支持是分不開的。1100年,年僅23歲的宋哲宗英年早逝,宋徽宗即位。章惇之前反對宋徽宗即位,被外放貶官。而章楶以年老爲由辭官,宋徽宗也很欣賞章楶的才能,對他加以挽留,拜他爲同知樞密院事,加通議大夫,同時讓章楶的兒子章縡在開封做官,以便就近奉養章楶。

崇甯元年(1102年),章楶趕到自己時日無多,極力請求辭官退休。宋徽宗只能授其爲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同意他致仕。沒過多久,章楶就去世了,享年75歲。宋徽宗盡管當皇帝不靠譜,但還是想開疆拓土建立功業的,對章楶這樣的名將去世十分感傷,親臨章楶府第祭奠,下诏追贈章楶爲右銀青光祿大夫,隨後後加贈太師,追封秦國公,谥號“莊簡”,給予了非常豐厚的撫恤。

縱觀章楶一生,前大半輩子都是在地方當官,在施政和家庭教育方面都十分用心,本以爲會以宋初名臣張詠那種方式度過余生,或者以著名婉約派詞人爲名流芳青史。沒想到到了老年時候還能在西北打出輝煌戰功,助力哲宗一朝成爲宋朝軍事上的一個高峰,實乃文武雙全也。能活得如此精彩,真是不枉此生了!

作者:鐵騎如風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張玉海 《簡論宋夏平夏之戰》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