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國標出台,讓公衆吃得明明白白|新京報社論

新京報評論5 2024-03-22 05:10:53
預制菜國標出台,有助于行業的標准化、推動行業規範化,而監管也將“有法可依”。 ▲ 在山東日照,一家預制菜企業正在進行生産。圖/新華社 新京報社論 3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旨在強化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預制菜産業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衆食品安全。 此次通知亮點頗多,其中明確預制菜是以食用農産品等爲原料,經工業化預加工,加熱或熟制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劑;同時中央廚房制作的菜肴,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淨菜類食品,以及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等主食類産品均不屬于預制菜。 此前,已經有逾20省份出台了各自的預制菜高質量發展相關文件和地方標准,但一份全國通用的標准,對行業具有更完整和清晰的指導意義。可以說,預制菜國標出台,有助于行業的標准化、推動行業規範化,而監管也將“有法可依”。 預制菜在近些年快速興起,其集中生産、加熱簡單、口味統一的特性,格外適合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以及快速擴張的餐飲行業。有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爲5165億元,新增注冊企業超過4000家,“開疆拓土”的預制菜,展現出巨大的産業前景。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此之前關于預制菜的定義範圍、安全標准始終沒有厘清,預制菜未能擺脫保質期過長,添加劑、防腐劑濫用的疑雲。這也讓預制菜在很多地方被貼上了“不健康”“沒營養”之類的標簽,甚至引發了一種“反預制菜”的情緒,行業前景也變得不再明朗。 因此,對于一個如此巨大體量的産業,一種近乎無所不在的食品分類,行業規範有必要迅速補位,這也是通知出台的背景。 而從通知內容看,對很多社會討論都有所回應。比如,關于中央廚房、速凍食品等一直存在爭議的品類都予以了明確,有利于緩解社會談“預”色變的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不僅精確定義了預制菜的概念,也提高了預制菜的門檻,比如規定“不允許添加防腐劑”。一方面,這表明了行業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視,符合消費者對于健康食品的追求;另一方面,預制菜産品的研發生産和儲存運輸環節難度提升,對從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預制菜如何保鮮、保質可能成爲一個新的課題。曾有研究機構指出,中國預制菜的加工起步較晚,七成以上預制菜加工企業仍處于小、弱、散的狀態。那麽這些分散分布的小企業,是否能夠充分實現冷鏈運輸,保證食品安全,也會備受關注。 對此,通知也有相對應的表述,比如增強優質原料保障能力、提升關鍵技術創新研發水平、加快先進生産工藝裝備應用等。 可以看出,這些都爲預制菜未來的發展厘清了方向,預制菜不能走追求速度、犧牲質量,追求方便、犧牲安全的歪路上去;相反,必須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不斷完善産品質量,進而實現行業整體的提質升級和口碑重塑。 客觀來看,現如今,人們已經不太可能徹底拒絕預制菜,預制菜本身是一種工業化集中生産的産物,已經在呈幾何倍數地提升餐飲行業的整體效率和規模。這也是通知中“高質量發展”所蘊含的意義,預制菜的潛力仍然有待挖掘,也應當走上新的發展階段。 那麽,眼下重要的就是提升預制菜的透明度和美譽度,讓其無論從規模、質量還是輿論接受度上,都迅速成爲一種“普通食物”,而不再是一種被特殊標記的門類,從而以一種更可信的狀態,嵌入人們的生活圖景。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付春愔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報道的當天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