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長津湖戰報,斯大林抹淚,下令:支援36個師裝備,3500輛卡車

南齋孤風中 2024-02-25 21:26:33

松花江畔清麗的江水裏,倒映著抗美援朝志願軍們的身影。

三八線上刺骨的北風,沖刷著戰爭中炮火不歇的痕迹。

“浮舟滄海,立馬昆侖。”

新中國的威武矗立,離不開抗美援朝迸發的英雄之火。

戰鬥雖止,而精神不竭。

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曆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數萬“最可愛的人“們。

爲了祖國疆土的和平安定抛頭顱,灑熱血。

最終爲我們,拼來了一個安穩發展的和平的新中國,才有了今天的騰飛。

正是有了這一次長津湖大捷,才創造了我軍第一次“全殲美軍一整個團“的神話。

然而長津湖一戰獲得勝利,蘇聯的軍事援助也同樣功不可沒。

那麽斯大林,究竟爲何回心轉意?

又是如何援助我國抗美援朝的?

中蘇關系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百廢待興。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部分裂。

趨于國際輿論和南北沖突,朝鮮爆發了一場浩蕩的內戰。

戰爭爆發以後,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施行了軍事行動。

這一表面看似正義的行動,嚴重侵犯了朝鮮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不僅如此,美國的空軍多次侵犯我國領空,挑釁我國東北邊界的領土安全。

彼時,資本主義世界和社會主義世界分化日趨嚴重,冷戰趨勢明顯。

倘若,美國成功侵占了朝鮮的土地。

那麽對于整個社會主義世界,有百害而無一利。

何況朝鮮國土和我國接壤。

如果朝鮮戰爭失敗,我國將會多出一個國土相鄰的敵人,對我國的發展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多方面考慮之後,我們的偉大領袖致電了蘇聯領袖斯大林,和他共同商討禦敵事宜。

此時的中蘇處于戰略結盟時期。

爲了確保新中國安全且安穩的發展。

中國背靠老大哥,度過了相對舒適的建國初期。

1950年,雙方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表明,中國在這段關系中屬于“保護者“的角色。

秉承著馬克思列甯主義“強國幫助弱國”的信條。

蘇聯在保證自己戰略需求的情況下,會對中國進行包括軍事上的援助。

因此,當我國提出抗美援朝的提案的時候,斯大林向中國承諾會給予中國軍人空軍掩護以及武器供給。

浴血奮戰

蘇聯此時,也經曆了二戰殘酷的洗禮。

社會百廢待興,急需休養生息。

因此,同爲社會主義國家,斯大林並沒有第一時間支持我國抗美援朝的決定,他如約提供給我軍武器。

但是空軍支援,卻遲遲沒能趕到戰場。

戰爭初期,美軍采用兵分兩路的策略,繞過朝軍東部的防線夾擊朝軍。

然而我軍識破了對方的詭計,以出其不意的速度,接連打了對方幾次敗仗。

1950年10月,我軍打響了進攻美軍陸軍的第一槍。

這場快速結束的戰鬥勝利了,但同時也招來了美軍的反撲。

美軍,並沒有被一鼓作氣趕到三八線以後。

我軍錯過了最佳的戰機。

之後,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宣布對我軍采取火力轟炸。

美國享譽世界的空軍部隊,對我國志願軍們施行了殘酷的空中打擊。

在軍隊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我軍作出決策,借助長津湖地區崎岖多山的地形做掩護,來躲避空軍的偵查和轟炸。

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對抗美軍第10軍。

1950年11月初,第九軍團決定采取“迂回切斷、包圍殲擊”的打法。

目的是切斷美軍的後援,使其無路可退。

這一決策直到戰鬥結束,美軍第一師的將領仍直呼“不可能做到“。

因爲要實現對美軍的包圍,中國數萬軍人需要日行幾十公裏,翻過多座雪山,才能到達美軍的後方。

這一奇迹,最終被中國軍人實現了。

爲此,志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

11月27日,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朝鮮境內突降暴雪,零下40度的低溫死傷了許多志願軍人,軍隊凍死率高達35%。

第九兵團第27軍79師235團3連副指導員鄒世勇含淚回憶:

“我們的鞋還是膠鞋,所以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腳都凍壞了,我們每個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天氣又那麽冷,他們從哪個地方(把土豆)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了冰疙瘩,沒法吃,可戰士們餓啊,怎麽辦?硬啃,夾在腋下化,化一層啃一點兒,再化,再啃。”

不僅如此,士兵們還面臨著糧食緊缺、彈藥匮乏,火力不足等困難。

一個班,十幾個人,只有一兩個棉被。

零下幾十度的夜晚,十幾個戰士,互相抱成一團取暖。

剛入朝作戰的一個多月,正常需要900萬斤糧食,實際到手的還不到一半。

還是美軍,看都不想看一眼的炒面和土豆。

然而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

我國軍人仍以血肉之軀,扛起了打擊美國陸軍部隊的長城。

精神不朽

11月30日,在軍隊長途跋涉以及多日潛伏埋伏後,時機成熟。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對美國陸戰一師發起了圍攻。

兵精糧足的美國大兵們,被眼前的“冰原巨人“們嚇破了膽,而包圍圈內,美國驕傲的空軍掩護也失去了作用。

最終,最爲艱難的長津湖之戰,以殲滅美國軍團勝利而告終。

也成爲抗美援朝起死回生的轉折點。

1950年12月24日,美軍根本無力抵禦中國軍人的進攻,不得不在新南港大敗而歸。

中國勝利的消息,傳遍了世界。

各國驚歎于中國軍人的戰鬥力之強大,也敬佩中國能在成立初期,願意爲國際上被欺淩的國家施以援手。

這一仗,可謂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也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軍威。

就連斯大林也不敢相信,中國志願軍能在一個月內結束長津湖的戰鬥,擊敗武器先進的大兵們。

尤其,在聽說中國軍人在冰天雪地裏凍死,也保持沖鋒姿勢的消息之後。

斯大林不禁潸然淚下。

他高度贊揚了中國軍人嚴明的紀律性,以及思想的意志的崇高。

隨後便旅行了條約的諾言。

並派出了多達36個師的裝備,外增3500輛卡車。

有了蘇聯的援助,美軍兵敗如山倒,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被打回三八界。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以美國失敗而告終。

值得一提的是,戰爭結束以後,中蘇依舊保持著良好的交往,而且關系更加緊密。

寫在最後

第九兵團,非戰鬥減員,到達驚人的2萬人!

抗美援朝的火光,既是銘記人民萬衆一心共同禦敵,也是警醒世人和平來之不易。

在國家新生,百廢待興的時刻,290余萬志願軍扛起了保家衛國的重擔,遠赴戰場。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他們手中與心中的火光,閃耀在每一個國人的心中。

照亮了戰爭的黑暗,也照亮了祖國的黎明,時刻指引我們衆志成城。

志願軍們用實力,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民的不可摧折。

證明了中國疆土的不可侵犯,證明了中國尊嚴的不容踐踏。

時代新青年更要接棒前輩的火光,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新時代中國的火焰更亮、更耀眼。

7 阅读:2829
评论列表
  • 2024-02-26 19:18

    向爲國戰鬥,爲國犧牲的前輩們致敬!!!

  • 2024-02-26 05:53

    向最可愛的一代先烈致敬![哭哭][哭哭][哭哭]

  • 2024-02-27 06:40

    我們最偉大的先輩用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安逸生活[哭哭]

  • 2024-02-26 21:27

    中俄友誼萬歲

  • 2024-02-27 15:21

    先烈們山河已無恙,我們會守好我們的祖國

  • 2024-02-27 17:47

    向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先烈致敬!

  • 2024-02-26 02:12

    意思是讓繼續大打出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