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衫女孩”爆火背後,我看到大部分普通女孩的悲哀

妍妍創意 2024-05-15 03:01:45

01

最近我上網沖浪,被一個3歲小女孩徹底吸引了。

起因是她拍了條視頻。

說想上網問問,爲什麽別人的帽衫看起來帽子大大的,漂漂亮亮的。

而自己的帽衫這麽小,穿起來像個大耳朵矮人。

有位博主根據她這條視頻裏講的,創作成了一首很歡快的兒歌。

隨後,這首兒歌迅速火遍全網。

爆火後,大家都叫她“帽衫女孩”。

隨著這首歌的傳唱,大家都紛紛注意到這個女孩。

紛紛感歎她驚人的造句能力。

她形容自己的帽衫:“顯得很忠誠,像謝夫涅”;

形容頭上撿來的花:“這是免費的美麗”;

問爲什麽把自己喜歡的禮物送出去,覺得舍不得又要回來一半?

她說:“別讓不好意思給耽誤了。”

等等,還有很多。

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講出來的話,讓很多大人都自歎不如。

然而,除了她的詞彙量,

我更驚歎的是,她由內而外散發的底氣和自信。

她對創作那首兒歌的博主回應:

“唱的不錯,下次有機會再合作,嗷~”

嫣然一個小大人模樣,沒有絲毫扭捏。

我好奇扒了扒她的視頻。

發現這離不開父母對她的教育和培養。

帽衫女孩的父母很明顯受過高等教育。

爸爸講英文,媽媽講中文。

女孩從小就耳濡目染,兩國語言隨意切換。

同時,他們還經常向她提問,給她話語權。

讓她在鏡頭前表達自己,表達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不像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對待孩子,直接下達命令。

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02

相對應的,生活中我們大部分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卻完全是另一個畫風:

“安靜點,你一個女孩子哪那麽多話。”

“爸媽賺錢不容易,所以你一定要乖乖聽話,懂事一點。”

“不許胡說,女孩子家家的,懂什麽!”

……

安靜、聽話,是很多父母培養女兒的標准。

在家聽父母的,在外聽老師領導的。

所以,自然而然,遇到問題習慣找朋友;

結婚後也習慣性聽丈夫的。

我看過太多女孩因爲這點,而失去自我的例子。

比如網上一位母親的自述:

“女兒想養狗,爸爸二話不說就給買了一只。兩人都忘了我對毛發過敏。”

網友:感覺媽媽在這個家裏像個透明人。

還有某位博主說:

“翻老照片才知道,媽媽在八九十年代還當過歌手,出過專輯。

問她爲什麽後來沒當了,媽媽說,因爲結婚了有了你。”

網友:感覺都是媽媽在放棄一切。

以及網上一個博主曾當過HR,她說:

“一個女孩來面試文員,我翻她簡曆,發現她曾做過部門經理。

就想把她調去更高的職位,她拒絕了。

問及原因。

她說,因爲這個崗位要跟男領導接觸,我老公不同意。”

網友:當你放棄事業爲家庭付出的時候,你賭的是人性,輸的是下半輩子。

小時候父母給她們灌輸的那些思想,

就像提前制定好的牢籠,困住她們一生。

所以即便她們自身條件再好,翅膀再堅硬,也無用。

再怎麽飛,都飛不高。

03

人從小培養的意識,是很難改變的。

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受困于此,走不出來。

甚至很多人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既可悲又可歎。

我想起之前刷到一條視頻,很有感觸。

標題是:普通家庭的女兒是如何被養廢的?

裏面有幾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有錢人養的是女兒,普通人家養的是兒媳。

所以有錢人家的女孩通常有種主體思維,

即:我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但普通人家的女孩天生就有一種客體思維,

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來服務別人的。”

“普通人家女兒進入雌競市場,有錢人家女兒參與雄競市場。”

“有錢人會主動培養女兒的人格性,普通家庭只會培養女兒的功能性。”

當然,博主講的大部分,並非所有。

話雖刺耳,卻很有道理。

尤其是“主體思維”、“人格性”,這兩個詞彙簡直太妙了。

這樣的思想通常都是用來教育男孩的。

我們現在講女權,講女性覺醒。

可到底該如何維護女性權益,提升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卻很少有人說。

我覺得,女性覺醒的第一步,就是從廢除“乖乖女”的標簽開始。

用教育男性的思想來教育女性最合適不過了。

男孩女孩本就不該區別對待。

希望屏幕前所有父母都能明白這點。

時刻提醒你們的女兒:

女人不是家雀,而是雌鷹。

天高海闊,任鳥飛翔!

0 阅读:0

妍妍創意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