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年會不能停》,沒票房,太正常了

Idlemovie 2024-04-02 21:11:11

《銀河寫手》是角色爲先的影片。

想要更好的理解該片,得從片中的兩位主角入手,再由他們分析、串聯起電影跟現實。

張了一是空想的藝術家,他其實並不曉得自己想要什麽。

天天認爲自己能當諾蘭、姜文,但看到的只是他們成功的表面,沒深究背後的人情世故與妥協。

正如甲方的文學策劃說他的劇本有些地方不合理,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別人沒看懂,在沒有姜文的才華的時候卻有了姜文的傲氣。

殊不知姜文把王朔的小說《動物凶猛》改成《陽光燦爛的日子》能讓王朔滿意並出演小混混一角,也不知姜文曾有爲藝術堅持,卻也有爲三鬥米折腰的時候。

當年《太陽照常升起》賠了,楊受成沖著姜文投的錢,但他不僅沒有怨怪姜文還想跟他一起做電影。

于是《讓子彈飛》劇本出來時,姜文先拿給了楊受成看,上映後大賣,楊受成之前賠的全賺回來了,便給姜文發了個大紅包表示感謝。

但姜文沒有收,把所有人都叫來一起吃飯,反給楊受成包了個幾百萬的紅包回禮,會做人、懂世故,這是姜文的藝術片有人投的主因之一。

然而張了一身上不具備這兩點,自己的劇本都是對的,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沒有bug,錯的永遠是別人,從不會換位思考。

意識流是很酷,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戈達爾與王家衛,可以不把編劇當服務行業,作者性是很牛,但不是每個時代都叫新浪潮。

張了一的不自知是他不了解爲什麽要有鋪墊,合情合理。

片尾還以自己爲例據理力爭,說他看到周可可的第一眼就愛上了,一瞬的感覺本來就是很突然的。

但他沒注意到這種感覺可能是因爲反差,以爲是男的,結果是女的,也可能因爲他們都是諾蘭的影迷,或因爲她長得漂亮。

這都是鋪墊,可張了一不知道,以爲可以憑空而來,就像他根本不明白女友爲什麽與他分手,還幻想著女友主動推門回來,和好如初。

跟他一起北漂當編劇的孫談是個實幹的職業家。

張了一專業出身,有著藝術家所謂的傲骨,孫談半路出家,沒有那麽多文青的堅持,有錢才能談藝術,沒錢先解決溫飽。

虛空的發泄,別人的不理解,有時是別人真的不懂藝術,還是自己太自我?自負與自信的界限在哪裏?夢想和現實的平衡點又在哪裏?

孫談會考慮這些問題,並逐步接受、消化、認清、成長,所以比張了一先有署名作品,能夠在內卷的行業裏生存下來。

他倆就是當下影視圈的一面鏡子。

很多電影人把文藝片等同于看不懂,總覺得把電影拍的晦澀難懂就是高級,通俗易懂就是低級,對觀衆極其不友好。

藝術沒有高低之分,電影也不應該有鄙視鏈,下裏巴人和陽春白雪是可以並存的,如果電影人在拍電影之初,眼裏就沒有觀衆,那這種電影必然不會成功。

電影與觀衆的關系是二元相互,即你讓我看的明白,我讓你獲得票房,而非二元對立,況且投資人不是做慈善的,大都是爲了拿到好片子送到院線賺錢的,不是爲了看不懂。

就像黃建新在金雞創投會說的那樣,“創投的目的是希望把項目送進院線,這是很多公司來的目的。

大家不要把創投變成了爲電影節送電影,如果所有的項目都是這樣的話,金雞創投的意義就點不對了。

我還算是最早拍探索電影出身的,現在這些項目把我都看累了,還需要查一下才知道啥意思,這有點違背大多數電影的本質。

電影真是所有藝術裏最通俗的,諾貝爾只有文學獎,沒有戲劇、電影獎,你不用把你拔得太高了,你要跟觀衆建立親近關系,觀衆才會喜歡你。

這個創投的電影要進入到觀衆層面,你不喜歡觀衆,觀衆怎麽喜歡你?所以大家還是要想想這些問題,怎樣讓電影生動起來。”

張了一就是黃建新口中的電影節編劇,孫談則是通俗編劇。

一個沒想過跟觀衆建立關系,一個後來學會了讓電影生動起來,談藝術是好事,但別總談你那自以爲是的藝術,將觀衆拒之千裏之外。

同時,張了一和孫談也是導演兼編劇的李闊、單丹丹的一體兩面。

《銀河寫手》外表看似在吐槽、抱怨、發牢騷,諷刺、挖苦、道不平,對影視圈無休止的甲方大聲呵斥,爲幕後的乙方編劇發聲。

實際上是在進行自我反思,解構自己,找出答案,最終的答案是打雞血,苟下去,現實不是科幻片,沒有那麽多不切實際的瘋狂。

當然,也在告誡自己保持清醒,擺正心態。

看清自己不棒,沒有那麽有才華,與編劇的身份和制片人和解,達成共識。

大多時候,電影是妥協的藝術,連王家衛都辦不到票房、藝術兩難自解,更何況是不知名且沒有作品的小編劇。

王家衛拍文藝片,不代表他不懂市場,也不理觀衆,只顧自嗨。

他很懂電影制作與商業化,也很有商業頭腦,知道銷售、融資、控制成本。

很多人對他有個誤解,覺得他的電影都賠了,其實王家衛通過海外發行都賺了,就算賠了幾千萬,讓鄧光榮公司破産的《阿飛正傳》最後也賺了。

他會針對不同市場與電影節剪輯不同版本的影片,如《旺角卡門》香港版和台灣版的結局不同,《重慶森林》午夜場首映版比最終版長15分鍾。

《一代宗師》就有四個版本,3D版、華語地區版、歐洲版和美國版,否則劉鎮偉也不可能與他組建澤東影業,公司也不可能存在這麽多年。

因此,不是王家衛就別得王家衛的“病”,選擇了藝術就可能與票房無緣,兩難自解的故事沒有那麽多。

觀衆也沒義務爲誰的夢想買單,去同情某個人或事件,凡是票房大賣的電影,內容與思想基本都是拿來主義。

思考是累人,但讓人思考的影片不可少,《銀河寫手》不是爛片,但也成不了同爲打工人發聲的《年會不能停》。

前者過于自我,若不是業內人士可能無法共情,只覺得無聊乏味還矯情。

這種現實主義有些小衆,但從事過相關工作的人則感同身受,所以對于普通觀衆來說,這片有著天然的隔閡,不喜歡也正常。

另外,預告片中無處不在的喜劇元素在正片中也就僅此而已。

盡是奮鬥、努力、理想、生活等寫實的東西,與觀衆的預期大相徑庭,票房自然不盡如人意。

暫不提演員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僅以文本來看,《年會不能停》更具普適性,能讓人發笑,也能激發情緒輸出。

很顯然,《銀河寫手》沒有這些特點,也不必爲此片票房不佳惋惜,當決定向高山流水靠近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接不了地氣。

4 阅读:7543
评论列表
  • 2024-04-06 17:37

    電影不怕小衆,就怕曲高和寡,怎麽把有深度的事情拍的人人都能看懂且願意看才是真正的高手,這一點我們得向日韓導演看齊,他們這方面有東西的

  • 2024-04-09 10:31

    切,有什麽好分析的?本來就是低成本電影。其次,題材來說本來就無法引起一般人的共鳴好吧,編劇?編劇關普通人嗨事,看的根本不會有感覺。我要不是太無聊,我也不會去看,看完了果然如意料之中一樣平淡無奇,沒有亮點,沒有共鳴,沒有感覺

  • 2024-04-03 03:44

    《銀河寫手》中的角色塑造非常生動,讓人對現實與電影之間的聯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 2024-04-08 08:36

    又不像大鵬一樣營銷,就想電影成功?中國電影靠營銷的!

  • 2024-04-06 16:29

    小衆文藝片可以上院線,但別去要求排片。本來就是小衆,你要多的排片也沒用,別占用大衆資源。追求小衆文藝,就別要求票房了,可以賣版權,賣點播,賣碟片,滿足小衆市場需求。本來就和大衆商業電影不是一個賽道的,文藝片導演就別再出來求排片、求票房了,省的再被大衆影迷罵你們拍看不懂的爛片騙錢,雖然他們罵的不對,但作爲消費者花了錢買了個不滿意,他們是有權利罵街的。

  • 2024-04-03 05:48

    張了一在片中的表現讓人忍俊不禁,他對成功的渴望和對自己的認知之間的矛盾讓人産生共鳴

  • 2024-04-03 10:50

    講屁話沒用,讓別人也節哀

Idlemovie

簡介:電影,應該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