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落”到底有沒有侮辱八路軍?胡錫進力挺李佳前也太放肆了

舊聞檔案 2024-04-03 10:19:11

胡錫進偷偷刪除《<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一文;網友:老胡翻車了!

“爲公然侮辱先烈、美化侵華日軍的文章辯護,你是怎麽想的?”

3月26日,一名網友在胡錫進的文章下留下這樣的評論。

圖|胡錫進照片

要知道胡錫進作爲前任環球時報主編,一直以來,對外標榜的都是對政府與官方的支持,爲美化侵華日軍的文章辯護?這怎麽可能呢?

事情還得從一篇名爲《杜鵑花落》的文章說起。

這篇出現在中學閱讀理解的文章一經發布,便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爭議,不少網友紛紛在線指責,這是一篇顛倒黑白,而且公然侮辱革命先烈的文章,其中更暗含著美化侵華日軍之意。

不少網友憤然,“這樣的文章竟然出現在中學生的語文閱讀中,簡直其心可誅。”

究竟怎樣的文章,能在互聯網上一時之間招來如此之多的罵聲呢?這還得從這篇文章的內容細細說起。

事實上,杜鵑花落描述的故事相當簡單,一位畢業于帝國大學的高材生前往中國探望年邁的父親崗田。

圖|網友對《杜鵑花落》評論

然而,在武裝護送的途中,這名“無辜”的學生卻意外被八路軍抓捕,因此,日軍瘋狂展開報複,最後卻依舊痛失兒子的故事。

想來,單單看這篇故事的梗概,就足以引起不少激進人士不滿。

“你一個中國人,竟然從侵華日軍的角度寫我軍革命先烈?這是什麽意思?”

而這篇文章中的一些語句,更是讓不少人覺得不適。

“兒子終于可以給你報仇了。你來這裏看望老父親一眼,竟然會在武裝護送的軍車中被劫走了,還是一幫破衣爛衫的土八路幹的。”

“破衣爛衫”,這是作者借這名日本軍官描述的八路軍戰士,可在描述這位日本軍官的兒子的時候,字眼卻又轉變成了“帝國的高材生”、“從不幹預軍事”。

圖|

雖然是借日本軍官之口講述,站在了日軍視角似乎也是無可厚非,但言辭間陡然轉變的態度,也實在不由得令人多想,作是否在借崗田之口,抒發自己的立場,這畢竟也是小說作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網友們的情緒也隨著這樣的描繪越來越氣憤,網絡上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人們也將更多的眼光放到了作者身上。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是河南省湯陰縣一所中學的支部書記,校長,並且有著中小學高級教師的稱號。

在學校的展示欄中,他甚至還宣揚著伴有擔當的教育,這樣的辦學理念。

這樣冠冕堂皇的身份形象,與他的文章內容之間的反差,實在令人感到諷刺。

更何況,在針對這篇文章設計的閱讀理解題目中,有一道便是詢問學生,對于兒子最終死于崗田自己發射的炮火之下的命運,是否感到惋惜。

圖|《杜鵑花落》作者簡介

不少學生便因爲文章中對“兒子”的形象描繪,錯誤地回答了惋惜。

這實在不難令人懷疑,早在用“從不幹預軍事”、“高材生”,包括文章最後“一身潔淨完整的青年學生裝”、“一張白皙清秀的臉”這樣的詞彙時,作者就計劃著誤導讀者了。

圖|《杜鵑花落》原文節選

借著這樣似是而非的語句,塑造著一個無辜的、意外被家仇國恨牽扯進來的不谙世事的學生形象,好用以宣傳戰爭對無辜者的牽連。

至于是否無辜,這自然是相當難定性的,畢竟除了作者沒人能證明一篇小說中的人物的意圖,更沒人知道這名不顧戰爭風險,千裏迢迢從日本遠赴中國的高材生,是否真的只是爲了探望父親。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侵華戰爭期間,絕大部分日本民衆對于侵華戰爭都是相當支持的。

圖|《杜鵑花落》原文節選

單單是在1945年投降之際,日本的總兵力依舊是高達720萬,超過當時人口總數的6%,根據當時的數據表明,幾乎每四個成年男子就有一個直接參與戰爭。

再加上日本國內爲這場戰爭服務的人員數量,用全民皆兵來描述,恐怕也並不爲過。

那文章中這名“帝國高材生”遠赴中國的初衷,恐怕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這恐怕也是不少網友之所以對文章中“兒子”這一形象感到別扭的原因。

然而,網絡上也並非是一邊倒的憤怒聲,也有人試圖從文學的角度,來解釋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這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正處于此次風暴中心的人物了。

事件發酵不久後,胡錫進就在網絡上發不了一篇名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誤入八路軍》的文章。

毫無疑問的,這篇文章已經發表,便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圖|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誤入八路軍》原文

一大批網友紛紛在他的文章下評論,“胡桑,故鄉的櫻花開了。”

雖然抱有玩梗的性質,卻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網友對于胡錫進的點評,是絲毫不買賬的。

有人更是直言不諱,“查查胡錫進吧,說不定就是個50萬呢?”

當然,這樣的評論裏不乏網友對他此舉的不滿宣泄,但也至少能夠從側面印證,他這篇名爲點評的文章,實則是在爲這篇美化侵華日軍的小說做申辯。

他在文中這樣寫道,“這篇小小說既然是完全以一名侵華日軍指揮官爲視角,那對八路軍的評價是負面的、日本式的,是合理的。”

對于日軍的圍剿行徑,他更是解釋稱,作者只是想讓人覺得那名日軍大佐心疼兒子,這也是人性。

那爲什麽要在中國的語文閱讀理解裏,選用這樣一篇以侵華日軍作爲主角展開視角的文章呢?

作爲傳統媒體出身的新聞人,他自然也想到了網友可能提出的疑問。

胡錫進冠冕堂皇的將這種做法稱爲作者對新寫法的探索,甚至堂而皇之的聲稱,絕大多數普通讀者是無法理解作者的用意的。

如此,便合乎邏輯的將這篇文章引發的大衆憤怒轉移爲民衆對于文學探索不理解,並且他還站在所謂文學專業性的角度,高高在上的剝奪了普通人辨別是非的權利。

圖|胡錫進原博文內容

“你們都不理解文學,那又怎麽能夠說這篇文章的情節是在侮辱八路軍呢?”這恐怕才是他這段話實際的內涵。

能不能理解暫且不論,但文章中對日軍的正面描寫,以及對八路軍的負面描寫,絕對是白紙黑字地呈現在所有人的眼前,是無可抵賴的。

“二三十名左右的共匪在灌木間跳躍,卻沒有分散逃竄。”這是《杜鵑花落》的原文。

衆所周知,文學作品中常常用暗含諷義的詞語,表達作者的負面情緒。

那這裏的跳躍逃竄又是否在一定意義上表達了作者的某種不滿之情呢?胡錫進的解釋實在是有些蒼白。

圖|胡錫進原博文內容

不過,繼續往下讀,不由得讓人感慨,胡錫進曾經能擔任環球日報的主編也並非毫無道理的。

在隨後的段落中,他便又爲這篇文章的作者李佳前做出了辯護。

“作者是教英語出身的,並非專業作家。”

文學創作探索不應該是由李佳前他這樣的非專業人士做的,他明顯也沒有能力駕馭這樣敏感的創作方式。

一大長串下來,非但將這篇文章被大衆“誤解”歸因于是作者的創作水平問題,還以“各打三十大板”的方式,批判作者的同時,也呼籲普羅大衆理解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

但是他這樣試圖用所謂的客觀事實與邏輯,做出理中客的派頭,實際上,只是在暗戳戳的指責,網友們的憤怒是無理的、不合邏輯且非常低層次的。

所謂的非專業出身,也只是希望能夠以作者的非專業性身份獲得部分網友的同情,以動搖部分網友對這件事情的評價。

圖|胡錫進原博文內容

相比于《杜鵑花落》這篇文章所帶來的顯而易見的不適,胡錫進這篇點評中對大衆樸實愛國情懷的點評是極爲居高臨下且隱蔽的。

反觀他自己,爲這樣一篇敏感的文章申辯,也順理成章地在文章中不著痕迹的隱了身。

而《杜鵑花落》事件一經發酵,便在當地,也就是成都新都區引起了高度重視。

不僅迅速把文章作者李佳前免職,同時,也針對此次事件開展了深入調查,連帶著新都區的幾位教職員工,包括區教科院院長都被給予了停職處罰。

官方的發聲無疑也是對這篇文章的蓋棺定論,可胡錫進在文章中卻說道,

“我希望無論是對那名已經免職校長的調查,還是對試卷的調查,都要堅持客觀性。”

客觀性?事實擺在眼前,他卻口口聲聲強調著客觀,實在不難讓人懷疑他是否意有所指。

他在末尾,甚至還故作客觀的強調,“”學校長以及考試出題人難道會有意挑釁社會共識嗎?這樣拿著雞蛋往石頭上撞,他們圖的是什麽呢?”

不僅站在看似正面的官方角度,將這篇文章中明晃晃的侮辱包裝成“會有人壞的這麽明顯嗎”,還抓住了大衆最熱衷的陰謀論視角,字裏行間都在聲稱這件事情或許另有隱情。

可以說,他這一手轉移矛盾實在漂亮。

字字看似公平公正,內裏卻早已有失偏頗,他刻意強調的“把文章作者的申辯公之于衆”,難道不正是在爲李佳前做辯護嗎?

圖|網友評論

想來,若不是確實有這樣深厚的“文學功底”,他這樣的思想也很難作爲資深媒體人在互聯網上活躍了如此之久。

當然,再如何巧言令色,也改變不了他的思想立場。

人民群衆眼光是雪亮的,在網友們對他這篇早就歪了骨頭的文章集體炮轟後。

除了一開始還能假裝理中客繼續辯論,後面便立馬灰溜溜的刪除了文章,心虛的意味實在太過明顯。

不過,這也並不是他第一次這樣站在大衆輿論的風暴中心,故作理中客的形象。

湯家鳳老師就曾這樣點評過他,“胡錫進先生擅長將人民內部矛盾搞得像敵我矛盾而敵我矛盾,搞得像人民內部矛盾,高手,高手啊。”

在先前排放日本核汙水的時候,他便跳出來,“像我這個年紀和單身的,放心吃。”

短短幾句話,便把這樣一個嚴肅的涉及全人類安危的環境保護問題,消解成了個看起來無足輕重的玩笑。

包括原先笑果文化旗下脫口秀藝人侮辱解放軍一事,在西部戰區官方都明確聲明不接受道歉的情況下,胡錫進卻說著,不至于永久封殺涉事演員的言論。

圖|湯家鳳老師的原博文

如此看來,他被湯家鳳老師這樣評價,也實在是合情合理。

不過,不管從哪一角度來說,以玩笑消解嚴肅,以所謂的公正客觀指責大衆樸實無華的情緒,實在是有悖他作爲一名資深媒體人應有的品行。

當下,社會環境中,社會輿論早就成爲引領社會文化,引導社會言論方向必不可少的一環。

而胡錫進前有環球時報主編身份背書,如今又在網絡上擁有諸多粉絲,故意違背已知的客觀事實發表這樣或是嘩衆取寵,或是另有所指的文章,絕對是不合時宜且令人不齒的。

也希望胡主編能認識到,如果不對自己的言行多加約束,那他遲早有一天以自身的能力是配不上目前在社會輿論上的地位,他也終將因自己的發言招來滅頂之災。

4 阅读:668
评论列表
  • 念川 20
    2024-04-03 18:13

    這個不殺留著幹嘛

  • 2024-04-09 11:16

    文章還可以歪曲辯解,可試卷提的問題就絕對在誤導學生,所以出題的人審核的人都應該懲罰。

  • 2024-04-03 11:10

    寫的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啊?滑稽調調作怪

    舊聞檔案 回覆:
    中國
  • 2024-04-03 13:43

    口無遮攔,出事是早晚的事。

  • 2024-04-03 11:39

    他後代入了別國國籍

  • 2024-04-22 09:26

    老胡,你有多寂寞,到處刷存在感?這麽大年紀,能不這樣浮躁嗎?

  • 2024-05-01 14:14

    老胡,你這麽大歲數了,能不能悠著點?怎麽哪哪都有你?你明白的,評論一下無可厚非,不懂的,你就歇一歇行不?你那德行,我們不會忘記的。

  • 2024-05-01 19:43

    老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