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鋼構武漢有限公司一車間裝焊班組:腳踏實地精益求精中挺起新時代的“鋼鐵脊梁”

長江日報 2023-12-04 11:50:34

“我們將繼續紮根一線,走出國門,深入世界各地,在一個個建築中留下屬于我們的印記,挺起新時代的‘鋼鐵脊梁’,爲提升武漢、蔡甸的國際化發展水平與國際影響力,作出咱産業工人的貢獻。”12月1日,“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蔡甸區專場現場,“全國工人先鋒號”獲獎集體、中建鋼構武漢有限公司一車間裝焊班組班組長周志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荊楚工匠、班組成員李雲飛,“全國優秀農民工”“湖北省勞動模範”、班組成員李啓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班組成員李榮清4位代表登台分別作報告。4人結合自身工作經曆,分享了各自責任擔當、創新突破、傳承技藝的動人故事。

12月1日,“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蔡甸區專場現場,“全國工人先鋒號”獲獎集體、中建鋼構武漢有限公司一車間裝焊班組4位成員代表周志明、李雲飛、李啓龍、李榮清登台作報告。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據介紹,一車間裝焊班組成員始終堅持腳踏實地、精益求精,勇當新時代英雄城市建設先鋒,到目前已湧現出2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位“湖北省勞動模範”、2位“湖北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位“荊楚工匠”等。

周志明:把中國制造的鋼印,刻在了五洲四海的地標建築上

周志明作報告。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當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我們焊工的弧光,已經在近500米高的武漢綠地中心的鋼板梁上開始閃爍。當一天的太陽從天河機場T3航站樓鋼結構屋面上慢慢滑落,我們手裏的焊花又飛濺著融進了萬家燈火的煙火氣裏。”周志明動情講述道。

據介紹,該班組自2013年成立以來,憑著一股拼勁和韌性,曆經天河機場T3航站樓、古田橋、馬來西亞標志塔等一批重大工程的考驗,把中國制造的鋼印刻在了五洲四海的地標建築上。

“我們想,‘工匠’就是對技藝的執著追求和精益求精,要一門心思把焊接搞好,能對得住本心和良心。”周志明說,正是有了身邊的工友和正在一線焊接的班組同事們,“我們”才成了集體。

中建鋼構武漢有限公司一車間裝焊班組其他22名成員代表來到報告會現場。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聽指揮,能打仗,打勝仗!聽指揮,能打仗,打勝仗!聽指揮,能打仗,打勝仗!”報告會現場,一車間裝焊班組4位登台作報告的代表與22位台下代表齊聲合誦,磅礴氣勢感染了現場所有觀衆,贏得雷鳴般的掌聲。

李雲飛:15天完成近7000噸桁架焊接

李雲飛作報告。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這十年,我們班組參與了很多‘一帶一路’的地標建築建設。”李雲飛說,今年也是她來到武漢廠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班組參與建設了烏魯木齊機場T4航站樓、阿克蘇電視塔、新疆大劇院、馬來西亞標志塔、巴基斯塔貝布托國際機場、阿布紮比國際機場以及國家“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永久性會址——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等工程。

工作中的李雲飛。通訊員李博燦 供圖

李啓龍:開創高強鋼在房建鋼結構領域的成功應用

“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去年4月做馬來西亞KLCC項目任務的情景,那是我20年焊接生涯中最難的一次。”李啓龍說,KLCC項目鋼材屈服強度達690MPa、最大板厚200mm,在房屋建築領域開展這麽高強度焊接作業,在全國乃至全球行業裏都是首次。

李啓龍作報告。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共産黨員就要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李啓龍回憶說,曆經14個夜晚、21次實驗,他和班組裏其他黨員骨幹終于找定了焊接參數和工藝標准。“當時爲了趕構件出海的船期,身材較小的工友拿著焊槍,鑽進內徑不到37厘米高的構件腔槽裏,夜以繼日開展焊接。”

裝焊班組成員在馬來西亞KLCC項目工作時的情景。通訊員李博燦 供圖

“開展焊接工作時,人趴在構件上,豆大的汗珠滴在100多度的鋼板上瞬間就蒸發了。我們只能用木板墊著,但時間一長木板也被烤焦了。最終,拼著烤焦近190塊木板,我們如期完成任務,也開創了高強鋼在房建鋼結構領域的成功應用。”李啓龍說。

李榮清:代表湖北奪得國家級大賽曆史最好成績

李榮清作報告。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除了對創新突破、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技藝傳承的優良傳統也一直都在裝焊班組裏傳承。

2022年11月,湖北省爲籌備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中的“焊接設備操作工—機器人工種賽”成立了專班,由李榮清負責技術指導。隨即,他和3名選手開始了2個月的封閉集訓。

李榮清說,封閉集訓時,他們每天白天進行14個小時的操作訓練,總結參數、研究優化焊接編程;晚上9時開始,還要刷滿一遍1萬道題的理論題庫。最終,李榮清帶領團隊代表湖北省摘得全國第四,這也是湖北省在該項賽事曆史上的團體最好成績。

李榮清帶領團隊組成的湖北省代表隊,奪得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中的“焊接設備操作工—機器人工種賽”團體第四的成績。李榮清 供圖

李榮清說,現在,他的徒弟也開始帶學徒了。“雖然說技藝上講究獨門絕活,但我們的想法只有一個——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把經驗技能傳承下去才更有意義。”

(長江日報記者熊美琪 通訊員李博燦)

【編輯:趙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