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悅玲:因《大明風華》出圈,演技過人卻不火,年近50歲,她越老越美

侃人吃瓜記 2024-01-29 16:32:13

1999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師悅玲和袁泉、陶虹、朱媛媛一起被贊譽爲“中戲四小花旦”。

20多年過去了,昔日的青蔥少女已各奔東西,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路,而如果按世俗的眼光來看,毋庸置疑的是,師悅玲是事業和家庭都遠遠落後于人,與她們不可同日而語了。

袁泉戲劇舞台和影視熒幕雙管齊下,不僅各大獎項拿到手軟,而且漸趨家喻戶曉,她與影帝夏雨的愛情也羨煞旁人;

朱媛媛近些年也厚積薄發,後來居上,她與辛柏青這兩口子是風雨同舟,並肩奮戰,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2022年,朱媛媛榮獲白玉蘭獎和金雞獎女配,辛柏青也不遑多讓,被加冕了金雞獎最佳男配,齊頭並進的夫妻倆是雙雙把家還。

陶虹呢,雖然漸漸從演藝圈隱退,近些年曝光量大減,但知名度還是不遑多讓的,實際上,她早已完成了一直以來的心願。在一段很多年的采訪裏,主持人詢問陶虹對以後人生的展望是什麽。她是這麽回答的:“我一直夢想著做一個家庭婦女。”

話音剛落,當時同場接受訪問的朱媛媛就插話道:“這還用去夢想嗎?現在就可以做了!”陶虹搖了搖頭,說:“我想要的是全職那種。”

時光荏苒,不得不承認的是陶虹的確如願以償了,她與徐峥,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日子也算過得紅紅火火。而師悅玲呢,一如既往,不管是20年前,還是20年後,在四人中似乎都是最籍籍無名的那一個。

她在熒屏上並不是很活躍,到手的幾乎都是清一水的配角角色。《大江大河》裏的梁思申母親;

《君子盟》裏的太後;

《底線》裏的金阿芬;

《親愛的小孩》裏的朱母;

《司藤》裏的竹子精孔菁華;

《流金歲月》裏的潘經理;

《大秦賦》裏的夏姬;

《武動乾坤》裏的淩素素;

《大篷車》裏的舒霞;

《芈月傳》裏的女醫摯;

《劇場》裏的方敏;

《婆婆來了》裏的繡花;

《女人不哭》裏的申曉玉;

《石榴樹上結櫻桃》裏的孔繁華.....

不過這些加起來都沒有師悅玲在電視劇《大明風華》裏出演的一個角色出圈——女官胡尚儀,也是將胡善祥撫養長大的姑姑。

處于掌管六宮的女官之首,她高冷、克己、嚴苛、冷酷、清高,近乎是沒有感情之人,拒人于千裏之外還顯得死板無趣。

而這位謹小慎微、如履薄冰、步步爲營的尚儀大人卻有一個軟肋,那就是她雖面上是冷漠疏離,但實際卻視如己出的養女胡善祥。

不顯山不露水的胡尚儀往往因其而“破冰”,卸掉了僞裝,流露出細細碎碎的溫柔和脆弱,讓人窺見其堅硬外殼底下的被無限悲涼和孤獨層層萦繞的那顆赤子之心,叫人倍感唏噓,也頓覺滿目怆然。

質本潔來還潔去,最後化作了田間肥料隨風而去的胡尚儀,寫就了一縷朦胧缥缈又虛妄的詩意,這是一個無比理想化又相當殘忍也極其浪漫的角色。

師悅玲的演繹可謂是爐火純青,如畫龍點睛一般讓“胡尚儀”活了過來,甚至碾壓戲裏的一衆演員,令人肅然起敬的同時也久久不能忘懷。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她便是憑此角色第一次大範圍進入了觀衆的視線,實現了破圈。

這時,大家都知道原來師悅玲已然在話劇圈默默無聞深耕了幾十年,而且不是玩票的那種,而是實打實把自己奉獻給了戲劇舞台。1976年出生于甯夏銀川,原名師春玲,其實師悅玲最初的夢想是唱歌來著。

“我小時候愛唱歌,我當時決定長大了要當歌星。”

1994年,她參加了首屆“太平洋杯”歌手大賽,還一舉奪魁,拿下了金獎。不過,這本該是師悅玲做歌手的起點的沒想到卻成了她敲開演員大門的一塊磚。

師悅玲憑此被伯樂賞識,她遇到了自己受益一生的恩師——曾培養出鞏俐這樣的國際級影星的梁伯龍教授。成了其得意弟子,她踏入了中戲的大門。然而,當時臉上滿是嬰兒肥的她在一衆美女如雲的中戲花旦裏根本就不出挑。

早期在各種話劇裏,師悅玲常常只能被分到老太太一類的角色,甚至還被起了一個頗具調侃意味的綽號——不老松。

“我感覺自己像一個灰姑娘,或者准確地說,是站在明星堆裏的一只小灰兔。”

她從不覺得自己有任何外貌上的優勢,更覺得“偶像派”這個標簽跟自己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對別人對其“難稱美女的師悅玲”的評價,她也欣然接受。

“像我這樣的,我就說,別爲難自己,就這樣吧。”

不占優的長相讓師悅玲走了許多彎路,但卻讓她意識到了自己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戲海無涯苦作舟”,得一步一個腳印去夯實自己的基本功。有時候彎路何嘗不就是那條正確的路。她幾乎停不下來,長時間的用功將“勤奮”變成一種習慣刻在了她骨子裏。

一般演員因爲難得有休息時間所以都會選擇睡覺來養精蓄銳,但師悅玲不是在做運動就是在看書看電影看展。

“我覺得睡覺很浪費時間,我的精力比較充沛,所以整天閑不住。”

在那個足夠努力還尚且能有出頭之日的時代,鉚足了勁兒下盡了苦功的師悅玲無疑是走在一條前途光明的路上。

考進中國國家話劇院,她成了實力派的話劇演員。《唐璜》《狂飙》《張愛玲》《仲夏夜之夢》《紅玫瑰與白玫瑰》《大宅門》《蘭花花》等,師悅玲幾乎每一年都有話劇作品面世。

其中值得稱道的是,她在話劇《四世同堂》裏一演就是13年,角色從錢太太、尤桐芳再到大赤包,師悅玲將各個角色把握得尤其行雲流水,爲人所拍手稱快。

話劇名導田沁鑫導演早期便慧眼識珠,對此贊不絕口:

“她雖然很年輕,但在舞台上非常有大將氣質,壓得住台,是個非常有實力和潛力的舞台劇演員,如果加以雕琢,將來必成大器!”

事實也如她所料,師悅玲多年深耕話劇表演讓其跻身了“國家一級演員”的行列,也在業內打響了自己的名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夢想從歌手跨越到演員,她並不後悔,也不止一次地感慨自己找准了路:

“我很慶幸自己從事了演員這個職業,從第一天從事表演開始我就一直都覺得是愉悅的。”

正因爲對表演有狂熱的執著,所以師悅玲一直很心無旁骛地在這個無邊無際的海洋裏探索和遨遊。

“我覺得自己就是爲話劇而生的。”堅信話劇是表演的根,所以她一直沒將其“砍掉”,而是不斷滋養讓其不斷壯碩深植土壤;認爲“書到用時方恨少”,于是就在工作之余,潛心修學,考取了中戲的研究生,還擔任了表演老師的職位。

某種程度上,師悅玲一直在往自己的目標奮進。當初和陶虹的那個同台的“對未來的展望”的采訪裏,陶虹選擇做全職家庭主婦,而師悅玲的回答是“我想當老師”。

所以並不存在什麽孰先孰後,誰優誰劣,只是人各有志,也殊途同歸罷了。有的東西是不能橫加比較的,畢竟每個人的初始設置就不一樣,而由此衍生的人生路徑也大不相同。看清自己想要什麽並去努力實現已然不易。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有的人苦卻是秘而不宣,有的人樂卻是偷著樂,這並不是一句對和錯能概括得了的。甭管什麽現實主義,理想主義,能真的幸福才是實實在在的。

年近50的師悅玲精神狀態騙不了人,她是肉眼可見地透著一股昂然向上的生命力和活力。眉眼如畫,笑眼彎彎,笑靥如花,眉開眼笑之時尤其攝人心魂,無攻擊性也平易近人,給人以恬淡適然,落落大方也知性優雅之感。

膠原蛋白的流失反而削減了其臉上過多的嬰兒肥,再加上良好的骨骼支撐力,師悅玲反而越老越美了。美人在骨不在皮。

除了長相之外,她的氣質也堪稱一絕,松弛優雅,恬淡悠然,知性也富有書卷氣。這是閱曆堆疊出來的,也得靠常年的遊泳、打羽毛球、瑜伽之類的運動來鞏固,更少不了師悅玲常年的從觀影、閱讀和看展事項上得來的藝術熏陶。

當然,心態也是至關重要的。常年憂思焦慮、怨天尤人亦或自責自憐之人必定會郁結于心,而相由心生,免不了一臉苦相,被負能量吞噬了精氣兒神。師悅玲很少被消極情緒所裹挾,在衆人眼裏的她,能以“爽朗”“豁達”“樂觀”來加以總結。

在劇組,開朗外向的她常常能組織起“羽毛球局”,深覺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她一方面勞逸結合,也憑此宣泄負能量。橫跨話劇、影視劇不同的圈子,師悅玲處于不同的生態裏,而每個生態裏也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不喜歡的東西。

她能做的就是“減法”——盡量待在喜歡的那部分裏,而盡量忽略自己不太喜歡或不能接受的部分。

說一千道一萬,師悅玲的宗旨就是盡量不讓自己委屈,自己怎麽樂意怎麽來,還是那句話,她一直在認真對待自己的真實心情和感受,從不糊弄自己。畢竟,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2 阅读:631
评论列表

侃人吃瓜記

簡介:聊聊那些你感興趣的人和瓜,歡迎關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