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甯節度使王行瑜是唐昭宗的“尚父”,爲何卻被李克用打得走投無路

船長趣談 2022-03-31 20:41:02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鹦鹉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景福二年(893年),邠甯節度使王行瑜向唐昭宗索要尚書令一職,雖遭拒絕,但卻被尊爲尚父。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囂張跋扈的王行瑜就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打得走投無路,遭部下刺殺而亡。爲何王行瑜會落得如此下場呢,船長爲你細細道來。

一,早年從軍

王行瑜

王行瑜少時從軍,在邠州守將朱玫手下效力。廣明二年(881年),黃巢攻入長安,建立大齊。王行瑜便隨朱玫反抗黃巢,屢立戰功,得以升任偏將。

二,擔任節度使

朱玫

光啓二年(886年),邠甯節度使朱玫擁立宗室李煴爲帝,反叛唐朝。然後朱玫封王行瑜爲天平軍節度使,讓他駐守大散關,追殺唐僖宗。王行瑜率軍攻打大唐峰,結果被唐將李鋋(chan)打敗。

王行瑜屢次敗于唐軍,擔心朱玫責罰,又聽說朝廷下令斬殺朱玫的人可以獲封邠甯節度使。于是對部下說:“現在兵敗回京,一定會因爲無功而被處死。如果殺了朱玫,迎接天子回京而獲取富貴,行不行呢?”部下聽了都回答說:“行。”然後王行瑜率軍返回長安,帶著兵器去見朱玫。

長安

朱玫正在處理軍務,聽說王行瑜帶兵闖入府邸,于是當面呵斥說:“你擅自回軍,是要謀反嗎?”王行瑜回答說:“我不是謀反,只是要拿你的首級換取富貴罷了。”然後王行瑜殺朱玫降唐,成爲邠甯節度使。但朱玫死後,叛軍軍心大亂,與王行瑜互相攻殺,雙方各自在京師大肆搶掠,導致百姓死傷無數。

大順二年(891年),宦官楊複恭被人告發謀反,唐昭宗早就怨恨他害死自己的舅舅王瓌(gui),于是派人前去楊府捉拿。楊複恭率府內兵丁抵禦禁軍,但因寡不敵衆而出逃,只得投奔養侄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

唐昭宗

景福元年(892年),王行瑜和弟弟同州節度使王行實、華州節度使韓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人上書唐昭宗,請求討伐楊守亮。唐昭宗擔心李茂貞吞並山南西道而坐大,于是下诏和解。但王行瑜和李茂貞不聽,執意消滅了楊守亮。唐昭宗對此十分氣憤,于是加強武備,防範藩鎮。

三,起兵作亂

王行瑜求爲尚書令,昭度建言:“太宗由是即位,後人臣無複拜者。郭子儀有大功,嘗授之,固辭免,況行瑜乎?”乃更號尚父。行瑜怨。(新唐書·卷一八五)

藩鎮

景福二年(893年),李茂貞與王行瑜進犯京師,擊敗唐軍,還逼唐昭宗殺了宰相杜讓能。王行瑜輕易打敗朝廷,野心膨脹,要求朝廷封他爲尚書令。宰相韋昭度擔心王行瑜專橫跋扈,于是向唐昭宗密奏反對此事。唐昭宗聽從,只是尊王行瑜爲“尚父”,但王行瑜卻對此極度不滿。

乾甯二年(895年),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病逝,侄王珂與子王珙爭位。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支持女婿王珂,王行瑜則聯合李茂貞、韓建支持王珙。唐昭宗怨恨王行瑜他們屢次逼宮,于是任命王珂爲河中節度使。王李韓三人對此十分憤怒,于是再次進犯京師。王行瑜得知自己未能成爲尚書令的緣由,于是擅自殺害宰相韋昭度。

李克用

王李韓三人控制了朝廷,還想廢唐昭宗而另立新君,但聽說李克用率兵勤王而作罷。然後三人各自回歸本鎮,留王行約(王行瑜弟)等人控制京師。李克用渡過黃河,嚇得王行實棄同州出逃。王行實逃到長安與弟弟王行約彙合,想要劫持唐昭宗出逃。幸得京師附近忠于皇帝的軍隊趕來相救,這才保唐昭宗安全。

王行約、王行實劫持唐昭宗不成,只得逃往邠州投靠哥哥王行瑜。王行瑜率軍與李克用在梨園大戰,結果慘敗,母親與兒子都被河東軍俘獲。唐昭宗大喜,下诏免去王行瑜的一切官職。王行瑜則向李茂貞求援,合兵龍泉抵禦李克用。河東軍趁夜發動突襲,斷絕叛軍糧道,嚇得王行瑜與李茂貞各自退回本鎮。唐軍乘勝追擊,圍攻邠州。

四,兵敗被殺

唐朝

王行瑜屢戰屢敗,只得向李克用送去許多財物,請求歸順。李克用不准,繼續圍攻邠州。王行瑜走投無路,于是在城上對李克用大喊說:“殺害大臣,挾持天子,都是李茂貞幹的,跟我沒有關系。我派王行實守衛皇宮只是爲了保護天子的安全,所謂劫持皇帝的罪名是別人誣陷的呀,希望李公明察,捉拿真凶李茂貞即可。”

藩鎮

李克用回答說:“尚父爲什麽自輕自賤?我奉诏討伐三個逆賊,你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要歸順朝廷,應該由皇帝決定,我怎麽敢擅自專斷。”王行瑜聽了,知道李克用不會放過自己,于是放棄邠州出逃,但途中遭部下刺殺。

總的來說王行瑜是唐朝叛臣,仗著手裏有兵就多次進犯京師,威逼皇帝,殺害宰相,幹預藩鎮節度使人選,可以說是十分囂張跋扈。但王行瑜才能有限,無法抵禦能征善戰的李克用,最後被打得走投無路,遭部下刺殺而亡。

0 阅读:233
评论列表
  • 2022-04-03 13:06

    小心光榮特庫摩告你。

    船長趣談 回覆:
    倭奴公司?
  • 2022-04-06 10:52

    如果唐昭宗聽李克用的先除掉李茂貞就不會有後來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