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傷亡不到60萬,蘇軍卻高達2960萬,爲何差這麽多?

南齋孤風中 2024-04-05 17:58:26

縱觀人類發展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疑是人類戰爭曆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數量最多,涉及範圍最廣,意義也最爲深遠的一次重大戰爭。

戰爭結束之後,國際環境變換爲全新環境。

蘇聯與美國,這兩個本就具備強大發展前景的國家。

經過二戰的洗禮與進一步催化,最終成爲世界兩大巨頭強國。

兩國相隔大西洋而望,兩兩相爭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

時至彼時,兩國任意一方的任意動作,動辄在國際環境中掀起巨大波浪。

甚至直接左右人類社會未來的既定走向。

然而,就是如此強大的兩個國家。

在二戰之前甚至戰爭時,也曾便露出狼狽難堪的形象。

尤其是蘇聯,作爲與法西斯作戰的最大戰場,更是付出了無比巨大的傷亡代價。

雖然大家都深谙:“戰爭總是伴隨犧牲”的悲切無奈。

但是對于蘇聯這個強國,其在戰後,竟是能統計出高達2960余萬傷亡數量的數據,仍是讓人跌破眼鏡。

畢竟與其幾乎平分天下的美國,在二戰中的傷亡數量爲57萬。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了蘇聯産生了這個多于美國近50倍的傷亡數字呢?

自身原因·肅反運動致使元氣大傷

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蘇德戰爭爆發的前期,蘇聯就處于這樣尴尬的境地。

對于來勢洶洶的納粹550萬兵馬,蘇聯這邊,甚至連找出一個能勝任戰鬥指揮的將領都難上加難。

最後東拼西湊,蘇聯勉強撺掇起一支僅有200萬人的軍隊。

而且戰鬥力十分虛弱。

不論時組織性紀律性,還是最爲重要的戰鬥能力,都是無風自搖晃的豆腐渣工程水平。

而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還要從蘇聯的社會本質說起。

比起生産資料與資本集中,且更重視直接利益關系的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的思想,更能從民主民生的方面打動人心。

但同時,這一特性,也將極易導致社會主義走上的誤區歧途。

社會主義思想,帶領著公民大衆從封建、壓迫、不公的舊環境中脫離。

但是在此過程中,車頭領導人對于這股來自于人民的前進動力的把控,是極爲重要的。

如果前者,沒有找對正確的方向向著錯誤的地點行進,或是沒能在發現道路的轉彎處提前預判,順暢過彎。

那麽在身後巨大的推力作用下。

整個列車,都將不可阻止的沖下懸崖,從而誘發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

而以現在的經驗來看,大多會産生國家經濟、政治、軍事停滯或退步。

社會矛盾激增,甚至國家停止存在等惡劣情況。

我國,就曾經經曆過這種考驗。

而作爲社會主義國家元老人物的蘇聯,自然也曾經曆。

1934年,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蘇聯興起了一場“大清掃”。

彼時,蘇聯的一位重要領導人基洛夫被刺殺。

而他的死,也讓斯大林明白,是時候要開始一場破釜沉舟的肅革。

讓已經在發展道路中,錯過了“轉彎黃金期”的蘇聯,再次回歸正路。

于是在1937、38兩年,蘇聯100多萬人在這兩年中被判刑。

並且其中六成人,都被以各種形勢永遠的閉上了嘴巴。

自此之後,蘇聯的政界、軍界、科學部門、教育界甚至是藝術界,都失去大量的砥柱人才。

這就導致國家發展停滯,國家形勢急轉直下。

甚至直到蘇德戰爭爆發之時,整個蘇聯都還重傷未愈,全國各領域都人才短缺。

再按照斯大林自己的經典名言——落後就要挨打。

蘇聯就自然要在戰場上,吃更大的苦頭了。

巴巴羅薩計劃·被迫成爲戰略主戰場的蘇聯

原因二則是,在于納粹德國的戰略方針。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納粹德國就已經以極快的速度,讓大半個歐洲淪爲一片火海。

爲了穩固統治,納粹德國,必須要防範來自于雄踞亞歐大陸,且完全橫亘在自家南大門門口的蘇聯。

而彼時的蘇聯,又元氣大傷。

所以前者便抓住了時機,用主動進攻來換取更長久的安定。

前文曾提及,納粹德國抽調兵力,同時也聯合意大利等軸心國。

總集合550萬兵力,攻打蘇聯。

而蘇聯加上最初組建的200萬兵力,再到蘇德戰爭畫上句號爲止前又增加的兵力。

雙方共有近1000萬人參戰。

其中蘇聯與納粹德國的傷亡人數比例,大致在4:1。

由此也可見,蘇聯在戰爭中的傷亡之大,而導致如此驚人比例的原因。

其實,也並非只有蘇聯內部的混亂,更多的還是在于蘇聯的軍隊及其作戰方式,都更加符合對手的“胃口”。

希特勒當政時,德國極大程度的透支市場。

以此換來了國家工業的超速發展,且效果斐然。

機械化部隊的誕生和批量應用,讓德國獲得了無比強大的地面力量。

這也讓德國,直接扭轉早先的弱國形象,一躍成爲軍事強國。

雖然如此,但是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德國並沒有更多的成本去兼顧空軍和海軍的發展,地面力量便成爲了主力。

而在此情況下,蘇聯這個世界最大的“地面戰場”。

就理所應當的成爲了納粹德國,向世界展示自家軍隊肌肉的唯一機會。

蘇聯不得已,與納粹德國的主力軍隊正面沖突。

也就成爲蘇聯傷亡嚴重的第二大原因。

鞭長莫及·閃電戰暴露出的弊端短板

蘇美兩國,傷亡情況天差地別。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綜合在德美兩國之間的。

在德方面,選擇蘇聯作爲作戰對象。

一方面是,因爲蘇聯彼時國力孱弱,而且己方的地面力量也有的放矢。

再者便是,美國對于納粹德國而言完全鞭長莫及。

並且本國的海軍力量和空軍力量相對虛弱。

根本無法與海、空軍力量都是世界第一等的美國,進行較量。

這一點,也可以從納粹德國閃電戰襲擊英國的戰略舉措,看出其中端倪。

作爲工業革命的第一獲利者。

英國的海軍與空軍,同樣強大,而爲了彌補這一缺漏。

前者就必須兵貴神速的打擊英國,先手定鼎。

還有便是德美之間相隔遙遙,歐洲與蘇聯戰場就已經令德方分身乏術,根本不可能再抽調出兵力進攻美國。

這也是爲什麽,在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前,德國始終都沒有向美國正式選擇的關鍵原因。

就此,美國也就獲得了更多戰術上的選擇。

不同于蘇聯,必須要使用地面力量大規模正面碰撞的戰鬥方法。

美軍可以更加靈活的,在他國戰場投放地面力量。

同時利用空軍和海軍的優勢,更有效率,風險程度也更小的轟炸打擊。

所以蘇聯和美國相比。

一個是,只能與敵人正面碰撞的前排陣線;

一個是,在遠在幾千裏之外進行襲擾和打擊的後排力量。

自然是蘇聯的傷亡數字,更加龐大了。

寫在最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牽扯進戰爭的國家,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而其中如蘇聯,如我國。

在戰後統計中呈現出的傷亡情況,也更爲慘烈。

據統計,在東方的主戰場上,竟有超4000萬人失去了生命。

這直接占據了二戰期間,全球死亡人數的57%。

千千萬的生命,因爲戰爭而化作成了這些冰冷而沉痛的數字,這當真是令人無比悲憤而惋惜的。

6 阅读:7301
评论列表
  • 2024-04-09 10:34

    蘇聯軍隊共殲滅德國軍隊1100多萬,美國英國共殲滅德國軍隊50多萬人,蘇聯遭到德國入侵,美國本土安然無恙能一個樣嗎!兩者不能比較,蘇聯解放歐洲多少國家,美國呢!蘇聯攻克德國攻克柏林美國有做了什麽

    用戶15xxx74 回覆:
    戰爭不是這樣統計的,英美雖然消滅德軍不多,但是戰略轟炸嚴重削弱了德國的戰爭潛力,而且對蘇聯的戰略援助至關重要,如果沒有美國戰略轟炸,德國的軍工業生産能夠提高至少1-2倍,同時蘇聯空軍所用到的鋁等高等材料,還有幾十萬汽車,蘇聯炮兵運輸等會受到嚴重制約,所以對付德國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英美以打擊德國的戰爭潛力間接打擊爲主,蘇聯直接消滅德國前線部隊直接打擊爲主
    用戶10xxx47 回覆:
    你回去重溫曆史,你真是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象現在西方國家顛倒黑白的說歐洲是美國解放的。
  • 2024-04-05 19:56

    二戰美軍傷亡有一百多萬

    用戶48xxx70 回覆:
    是的
  • 木木 15
    2024-04-05 21:34

    如果,當初德國把歐洲整頓好了,再去攻打蘇聯,並且不要想著一口吃掉蘇聯的話,會不會取得不一樣的結果

    Mark43 回覆:
    第三帝國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蘇聯對它來說太大了
    木木 回覆:
    只能說前期歐洲戰場的所向披靡,沖昏了他的頭腦
  • 2024-04-06 09:18

    一個在自己本土打,又沒裝備又落後,犧牲的除了軍隊還有平民,一個只在他國地方打,惜命如今,能一樣嗎?

    冷星魂 回覆:
    蘇聯軍民傷亡達到3500多萬
  • 2024-04-10 08:45

    歐美人怕死,如果死100萬早就投降了

  • 蘇聯是拿命往裏填,美國是拿鋼鐵往裏砸;蘇聯是沒錢拼命,美國是有錢惜命;蘇聯是人海戰術,美國是科學搭配;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其實,日俄戰爭,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俄羅斯都是這樣。

  • 2024-04-07 23:11

    可惜了德意志,說實話

  • KP 7
    2024-04-05 22:28

    蘇聯是在和德國正面硬剛消耗,一個戰役就發動上百萬人一起打,還有反攻德國的時候也是蘇聯在正面反攻

    用戶17xxx21 回覆:
    你不如說,二戰主戰場就是蘇德戰爭[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海棠 回覆: 用戶17xxx21
    二戰主戰場是蘇德戰場和中國戰場
  • 2024-04-10 07:00

    你讓美國和德國領土接壤 再試試 美國能不能頂住閃電戰?

    不知道 回覆:
    這種純數字要有用,德國憑什麽能掃平半個歐洲?事實就是美國在加入二戰的前期空軍都還打不過小日本,靠著生産力用數量硬堆才打贏。要是領土接壤,你的那些所謂的基建上來就被對手炸沒了,還談什麽生産力?更別說比小日本強上好幾倍的德國了。
    做夢夢到 回覆:
    美國吊打德國,一戰後美國工業産值就占全國一半,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 2024-04-14 18:57

    美軍的質量屬于下限高,但是上限低。蘇軍正相反,下限低,但是上限高。畢竟是交了四年學費跟世界第一陸軍打出來的。

  • 2024-04-13 23:59

    蘇聯死傷6600萬,其中死亡3840萬。這個都解密過的。還可以參考戰前戰後人口統計[得瑟]

  • 2024-04-23 16:22

    這個真沒得比,美國打不過可以撤退,蘇聯打不過那就涼了,所以是拿人命堆。任何一個國家被打進本土傷亡都會很慘烈

  • 2024-04-10 14:39

    戰後美國一定後悔沒有幫助德國滅蘇聯,只是沒法說出來而已

    用戶15xxx89 回覆:
    你比美國人聰明[流鼻涕]。幫德國滅蘇聯,整個歐洲+蘇聯的亞洲部分都是德國的,美國的日子好過?更別說還要先拆散德日同盟的問題
  • 2024-04-13 22:48

    在誰的領土上打仗,誰就受到最大的傷害

  • 2024-05-21 23:21

    可笑是當年二戰最大戰場在基輔,也是傷亡最大戰役。再最難時刻兄弟們誓死打退入侵者,現在基輔確成爲兄弟戰場,有人甘心做狗,出賣全國人民。

  • 2024-04-10 09:39

    廢話連篇

  • 2024-04-10 04:31

    美國1944年6月才介入的戰爭,死的人少是必然的。

  • 2024-04-25 17:43

    在海陸空全面占優勢的情況下,而且德軍西線部隊,基本上都是東線被打殘,去修整的部隊。甚至德國傘兵都到一線除了一開始打了些戰役,後來很多德軍就直接投降了美軍。所以美軍更像是爲了抵抗住蘇軍,而接手了西歐和德國西部防務。就是這樣的戰爭,美國居然還損失了57萬部隊,可見作戰水平之低下。要不是有個巴頓將軍,真不知道美軍會打成什麽樣!

  • Mr.L 1
    2024-05-22 01:13

    通篇不談接壤本土作戰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