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很偏心,做到這“三點”就贏了

幻梅說情感 2024-05-09 05:13:36

文\江左梅娘

加州大學教授凱瑟琳通過研究發現:

“70%的父母承認會偏愛某一個孩子。”

而《時代》周刊高級編輯傑弗裏•克魯傑還說:

“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也就是說,其實父母對孩子的偏心比比皆是。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習慣了在他們的關愛和保護中生活。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愛。

小時候,可能我們並沒有發覺,但是當你漸漸大了,我們就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的偏心了,這種發現無疑是令人痛苦的,但是你想一想,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的父母都是偏心的,那是不是多少會有一些釋然呢?

今天一個女讀者在後台問我,如果是你,面對父母這種偏心的情況,你會怎麽辦呢?

我想說一說三個建議,供大家參考一下。

01 申明邊界,該說要說

《原生家庭》中作者蘇珊說:

“一個人小時候看到父母對自己的嫌棄,他不會恨父母,而是覺得自己很差才不被愛的。”

是的,這就會導致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從而要一直努力,變優秀,同時還從童年開始,就慢慢形成討好父母的習慣。

而當你長大了,如果你不想成爲那種付出很多,卻始終得不到父母待見的人,親愛的,我希望你先做到這兩件事:

第一件:先肯定自己,不管父母對你的評價如何;第二件:如果父母不認可,那請停止用金錢和情緒價值去討好父母。

我有個朋友,姑且叫他小A吧,他從小,父母就總是偏愛弟弟。

在小A看來,那可能是因爲弟弟成績更優秀,而他則平平無奇吧。于是他總是比弟弟更加努力地去學習,但卻始終比不上弟弟,爲此,他曾經感到非常沮喪。

成年之後,弟弟大學畢業,他則只是職校畢業,不過令人欣喜的是,弟弟不過是擁有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而他因爲頭腦靈活,最終做生意,發了大財,很快兩家公司都開起來了。

然而父母依然沒有改變對他和弟弟的態度,總是會說,弟弟好,會說小A不好。

盡管小A年年過節費都給父母的特別多,而弟弟基本不給,可父母還是說弟弟好。

他曾想我吐槽過,我說你要申明邊界,該說就說。

小A采納了我的意見,他開始明確地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對父母說:“既然你覺得弟弟好,那我就向他學習,以後過節費就不給了。”

小A的父母一愣,他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偏頗行爲,以後再也不會“厚此薄彼”了,你看,不要認同父母對你的評判,同時在遭遇他們不公正的評判的時候,適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態度,你會發現,但凡父母是聰明的話,他們一定會收斂的,最起碼面上,他們會變得更公平的。

02 不要糾結父母爲什麽不夠愛你,你要做的只是遠離

《都挺好》中,蘇明玉是非常不受她的媽媽趙美蘭待見的,是因爲她是個女孩嗎?其實不是。

蘇明玉的父親後來說,蘇母當初並不喜歡蘇父,生下兩個兒子之後,恰好偶遇到了自己曾經的戀人,蘇母想要離婚,跟戀人在一起,但恰恰在這時,蘇母發現自己竟然又懷孕了,最終她只能和蘇父一起,把日子過下去。

那這個蘇明玉就成了蘇母心中怨憤發泄的靶子了。

這理由是不是很荒謬?還有的父母會因爲孩子的性別、性格、優秀程度等等各種理由偏心,所以,作爲孩子,實在沒有必要對父母爲什麽沒那麽愛你而耿耿于懷。

父母也是人,他們有自己的需求,甚至還有性格缺陷,他們會因爲各種原因而沒那麽愛你,但是只要他們盡到了父母應該盡的基本職責,那就值得原諒,值得我們一輩子感恩。

一位朋友小趙,他因爲無法忍受家中父母的持續苛責和比較,選擇了搬出去獨立生活,這個舉動非常好,當一個人成年了之後,可以獨立生活了,那的確沒有必要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和喜歡指責的父母在一起生活,你要麽繼續忍受他們對你的苛責,要麽和他們發生劇烈的沖突,但是無論怎麽樣,他們都很難改變,唯有離開他們,獨立生存,你才可能真正地過得舒心。

這種空間的距離能夠讓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生活,同時也減少了你與父母的直接沖突。

當然,每當家裏有重要的事情或者父母需要你的幫助時,你還是可以挺身而出的,畢竟他們只是性格上可能有些偏激,他們還是對你盡到了責任的,那麽我們應該承擔起自己作爲子女的責任。

你要相信,距離遠了之後,他們也會對你的反哺很感激的,而如果你一直和他們在一起生活,其實你做得再多、再好,他們也會感受不到的。

03 不必抱怨父母的偏心,但求無愧于心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

“沒有誰可以真正定義你,哪怕是我們的父母。如果你曾在父母那裏被不平等對待,請記得,那不是你的錯,那只是你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僅此而已。”

沒錯。家庭中,偏心是難以完全避免的現象,尤其是在傳統觀念影響下的父母心中,常常不自覺地形成了比較和偏愛。

而且你扪心自問一下,你想要的公平是真的公平嗎?我們大部分的人,其實想要的公平,大多是要得到偏愛,所以,有時候我們也要理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確很難。

面對這種情況,抱怨和憤怒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消耗自己的情感和精力,那麽不如,讓我們自己來定義自己,不管父母如何評判,只要我們自己無愧于心就好了。

例如,我的鄰居小陳,在家中,她雖然一直是那個被忽視的那一個,她的弟弟其實更受寵,她小時候也難過傷心的,但是在成年之後,她選擇了接受這一現實,將更多的心力投入到了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中去,她努力地讓自己的事業更加發達,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很快,她的收入就遠遠地高于了弟弟。

雖然她還是經常在母親那裏聽到她的各種負面評價,比如說她對弟弟幫扶得不夠了等等,但是,她絲毫不爲所擾。

她買了兩套別墅,一套給自己住,一套給母親住,還在弟弟換房子的時候,支持了他十萬塊,她覺得自己夠意思了,就不管母親和弟弟如何講她了。

是的,當你徹底精神獨立,你就會由內而外感受到了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富足,你就不會再把自我認同和你父母的評價綁定在一起了。

你坦坦蕩蕩、無愧于心的這種態度不僅會贏得父母的尊重,也會讓你自己的生活清清爽爽、自由自在。

04.梅娘說

《都挺好》中有一句台詞說:

“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

而其實,真的沒必要。

做父母的,不必把自己的付出看得太重,因爲多子女的家庭中,你很難一碗水端平,而做子女的,也不必把父母的評判看得過重,因爲所有的評判中,都包含著父母的主觀需求。

而且,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那些不被偏愛的孩子,往往在成年之後,在事業上會發展得更好。

你看導演姜文和演員姜武,這兩兄弟,姜文從小就不被母親待見,而姜武從小就處處被母親袒護,姜文曾經非常不解,直到長大之後,他發展迅猛、榮譽加深,而弟弟卻始終平平凡凡,他才最終釋懷。

糾結愛不愛是沒有意義的,愛你的人永遠都會愛你,不愛你的人,你在去乞求他也不會多愛你,那麽不如哪怕在稀薄的愛中,也要去汲取溫暖自己的力量,哪怕在不被愛的黑暗中,也要努力地向著太陽生長。

你終究,會長成屬于你自己的參天大樹,你也終究會長出好好愛自己的力量。

再說“父母卸下父母這個身份,其實就是普通人,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兒女啊。”

不是嗎?

還是用《都挺好》的台詞做總結吧。

“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很幸運,它會成爲你一生的治愈。若是你受過原生家庭的傷害,很難愈合,很難忘記,要做到原諒,可能很難,但至少學著放下,還是期望你,能爲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是的,面對家庭中的父母偏心問題,你可以通過設定清晰的邊界、保持適當的獨立以及調整自我期待和態度等等,更加健康地去處理與父母的關系,實現自我價值的彰顯和家庭和諧的維護。

當你真的做到了,你會看到,親愛的,整個世界和我都很愛你!

0 阅读:20

幻梅說情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