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再擴容,中國探月工程總師詳解國際月球科研站如何建

華輿 2024-04-26 15:00:54

中新社武漢4月25日電 題:“朋友圈”再擴容,中國探月工程總師詳解國際月球科研站如何建

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4月23日至26日在湖北武漢舉行,月球探測與國際月球科研站成爲大會熱議話題。未來國際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設?中國將如何與世界各國共建“月球家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大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作出解讀。

▲8月7日,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錢煜奇博士在港大向媒體公布並介紹四份共822.6毫克由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圖爲展示的部分月球樣品切片。(圖片來自中新社)

國際月球探測呈現“四個轉變”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探測月球是人類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第一站。近年來,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空局等國家和組織相繼發布一系列探月規劃,掀起新一輪探月高潮。

吳偉仁分析稱,國際月球探測目前正呈現“四個轉變”:一是從登陸月球向在月球開展科學研究、尋求技術突破轉變,二是從過去單點式探測向如今大面積深入探測轉變,三是由過去政府主導向如今由政府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四是從單個國家獨立開展探月到如今多個國家、組織聯合共同探測轉變。

中國于2004年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爲“嫦娥工程”。此後,中國探月工程在16年間五戰五捷,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

吳偉仁表示,中國在月球探測、工程實施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在原有經驗基礎上,中國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下一步將和更多國家尤其是沒有能力單獨實施探月的發展中國家,共同開展月球探測。

“朋友圈”再添三名新成員

中國國家航天局于2021年發布《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夥伴指南》。該指南指出,國際月球科研站以“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爲宗旨,通過多國合作,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共同建設長期自主運行、短期有人參與,可擴展、可維護的綜合性科學實驗設施。

中方倡議得到世界上多個國家和組織的積極響應,中國也一直歡迎更多國際夥伴參與共建。近年來,國家月球科研站“朋友圈”不斷擴容。

24日,國家航天局對外宣布,國家月球科研站“朋友圈”新增三名成員——尼加拉瓜、亞太空間合作組織、阿拉伯天文學和空間科學聯盟。中國將與合作方共同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論證、工程實施、運營和應用等多方面合作。

吳偉仁透露,作爲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階段的重要任務,嫦娥六號將于近期實施發射,執行月背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將于2026年前後發射,開展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勘察;嫦娥八號將于2028年前後發射,開展月球資源原位利用試驗。

國際月球科研站分兩階段建成

據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由月面段、月軌段和地面段構成,由能源動力系統、指揮信息系統和月面運輸系統等基礎設施組成,具備能源供應、中樞控制、通信導航、地月往返、月面科研等功能,可長期持續開展科學探測、資源開發、技術驗證等多學科多目標大規模科學和技術活動。

依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邊建邊用”的原則,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將計劃按照兩個階段分步實施,計劃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爲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開展常態化科學實驗活動和一定規模的資源開發利用;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以月球軌道站爲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開展月基綜合性科學研究和深度資源開發利用,爲載人登陸火星開展相關技術驗證和科學實驗研究。

“人類總要走向太空,走向更遠深空。”吳偉仁表示,月球是人類開展月球與深空探測的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建設,可以爲人類提供一個長時間在月面工作、生活的基地,人類可以在那開展科學研究、技術實驗,這將爲未來奔向火星、奔向更遠深空做技術、物資、智力儲備。(完)

2 阅读:187
评论列表
  • 2024-04-27 07:58

    登月成功出艙第一句話說什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