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離婚了,淩晨四點,丈夫發了朋友圈又秒刪,毀了我的婚姻

宛凝評情感 2024-05-15 00:34:20

有人說,成名要趁早。亦有人說,致富要趁早。這樣的言論層出不窮,無不是在強調“及時”的重要性。

這的確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早日實現目標,過上夢想中的生活,當然是樂事一樁。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洞察到此理。

有些人便不苟同那些“趁早”的論調,認爲那樣會導致一個人遺漏許多人生經曆,言下之意便是如此。我想指出的是,那些不贊同“趁早”理論的人,他們的人生過得頗爲平凡,甚至可以說,他們已經錯過了“趁早”的最佳時機。

一個從未品嘗過葡萄的人,竟敢妄言葡萄盡是苦澀,這種言論無疑是荒謬的。

此處所指的“趁早”,並非是指慌亂急躁,也不是指手忙腳亂,而是在條件和機遇允許的情況下,爲未來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備。

設想一下,假使你在二十歲到三十歲這黃金十年間積攢了幾百萬,與你過了三十歲卻仍寥寥無幾的十萬存款相比,差別是不是顯而易見?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因爲幾百萬的資本和區區十萬的資本,其差別絕對是天壤之別。

因此,若你忽視了那些本該抓住的機會,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還抱怨那些努力拼搏的人活得疲憊,最終究竟誰會更疲憊,時間自會給出答案。

有人說,成家要趁早,這個觀點背後的現實理由同樣深刻:

很多人在年輕時有過結婚的機會,但他們認爲沒有必要過早踏入婚姻,因而一等再等,最終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大齡剩男”或“大齡剩女”,等到發現身邊的同齡人都已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唯獨自己孤身一人時,才追悔莫及。

雖然人們常說,即使到了中年也有權追求愛情,也有機會找到合適的伴侶,但那個年齡段所找到的伴侶,質量往往大不如前。因爲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在處理愛情時往往會失去原有的激情,婚後的生活也可能會變得單調乏味。

然而,那些早早結婚的人情況則大爲不同,他們正值青春年華,周圍也都是年輕力壯的人,單身者比比皆是,選擇範圍廣泛。更重要的是,年輕夫妻可以一起經曆生活的風風雨雨,培養感情,深化情感。到了中年,他們往往比那些仍舊單身的人擁有更多的財富。

有些人對此觀點或許不以爲然,認爲這是上一代人的思想,甚至還會拿自己身邊那些早年結婚的人作爲例子,說某個朋友因爲結婚早,失去了自由。

然而,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早日結婚,並不是讓你草率地找個伴侶,而是要早日尋找與你相匹配的人,早日開始尋找,自然會早日找到,早日找到早日結婚,肯定比人到中年後再去尋找要容易得多。

也有人提出,離婚也應該早日進行,如下面這個女人對這一觀點的闡述,同樣發人深省:

我一直深信這樣一個觀點:離婚要趁早,猶豫不決只會讓你越來越膽怯。

拿我自己來說,我之前的婚姻是遠嫁,結婚對象是我談了三年戀愛的男朋友。我本以爲我們是真心相愛,我本以爲我爲了他遠嫁會得到幸福,但結果並非如我所想的美好。

結婚前,他充滿激情,風風火火地處理很多事情,不僅在父母面前保證一定會照顧好我,而且果斷地買了婚房,與我一起規劃未來,說以後要如何賺錢還貸,要如何過好我們的生活。

有他在前面帶領,我自然會感動,覺得作爲婚姻的一份子,我不能落後他太多,要努力成爲一個好妻子,不能把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

然而,很快我就發現他變得消沉,整個人突然變得松垮,再也看不到那個充滿幹勁的他了。

我不止一次嘗試與他溝通,想知道發生了什麽,但他就是不說,只是說沒事,但他所表現出的狀態根本不像沒事,給人的感覺很悲觀,連帶著我也變得焦慮,漸漸看不到希望了。

離婚前的一天,淩晨四點的時候,我看到他發了一條這樣的朋友圈:

“我想離婚了,結婚後才知道,婚姻好累,我扛不住了,我想回到一個人的生活,我只想愛自己,不想再爲任何人付出。”

盡管他秒刪了這條朋友圈,但我已經看到了,第二天我就跟他離婚了。

我不是沖動離婚,而是認爲“離婚要趁早”,因爲:我們才剛結婚,他就失去了鬥志,而且什麽都不告訴我,還說不想再爲任何人付出,我本身就因爲他的這種狀態感到很累了,他還有這種退縮的想法,我當然要跟他離婚。

要說累,誰不累?任何人在經曆從無到有的過程時,都需要付出,付出了就會累。如果一感覺累就要放棄,就要逃避,以後的日子還那麽長,怎麽過?

還有,如果我不趁早離婚,之後一旦有了孩子,我就會被牢牢束縛,如果到那時候再動離婚的念頭,恐怕就沒那麽容易了。

在審視了上述兩位朋友的分享後,有人可能會提出異議,認爲“結婚宜早”與“離婚宜早”似乎存在悖論。但實際上,矛盾並不在于結婚或離婚本身,而在于人們的態度和選擇。

無論是倡導結婚要早,還是離婚宜早,乃至我們之前提及的名利雙收也要盡早,這些強調“趁早”的建議,都是基于對個人發展有利的考量。

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都應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日益美好。因此,我們當然應該采納那些“正確”和“有利”的建議,並且越早實施,對我們的益處越大。時間會證明,早期采取的有力行動,能爲我們積累豐厚的財富。

換一個視角來看,如果你對某件事是否應該做感到猶豫,不妨從它的反面去思考。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些“趁早”的事情,如果你延遲去做,可能導致你的人生變得異常艱難:如果錯過了賺錢的最佳時期,等到中年才意識到財務狀況的緊迫,你的生活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困頓。同樣,如果應在離婚時猶豫不決,最終可能會在有了孩子或是被婚姻束縛後,陷入一個“想離而不能離”的尴尬境地,生活同樣艱難。

這些悲劇完全可以通過早早采取行動來避免。我們都不希望變成那些“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人,爲何要讓自己不自覺地變成這樣的人呢?人生短暫,若能早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走向輕松愉快之路,爲何還要在崎岖的道路上掙紮,讓自己痛苦不堪呢?

讓我們以文東林夕亭的筆觸,對這篇文章進行精致打磨,用近義詞替換,使文章內容更爲詳盡且生動,賦予其獨一無二的風采。

0 阅读:9

宛凝評情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