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裝死指南:爲何裝死難逃一死?有成功的人嗎?

台台君說史 2024-05-12 10:45:27

本期台台君說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在古代戰爭那血與火交織的殘酷場景中,軍人打仗是否可以裝死?

畢竟怕死是人的天性,哪怕是軍人,那也是人。

所以在中國古代戰場中,“逃兵”這一群體也幾乎曆朝曆代都有。

那既然有“逃兵”,那有沒有裝死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有沒有人裝死成功呢?

我們先來說說裝死成功的可能性。

古代軍隊雖然沒有現在更加精細、立體且詳實的作戰手冊,但古代軍隊也有著嚴格的紀律和指揮體系,這也使得裝死這種行爲在古代戰爭中很難實現。

在激烈的戰鬥中,士兵們身處混亂與危險之中。

裝死不僅需要面對敵人的刀劍槍炮,還得承受周圍同袍的沖殺和踩踏。

一旦被發現,不僅會被視爲怯懦的逃兵,還可能遭到敵人的補刀或己方戰友的誤傷。而且,古代戰爭往往規模宏大,戰鬥激烈,裝死的人很難在混亂中確保自己不被發現。

戰爭結束後,戰場的清理是不可避免的。

細心的清理人員會檢查每一個屍體,以確保沒有漏網之魚。裝死的人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被發現,從而面臨更嚴厲的懲罰。

即便一時躲過清理,戰場上的各種環境因素,如天氣變化、野獸出沒等,也會增加裝死被揭穿的風險。

同時,古代軍隊的紀律嚴明是毋庸置疑的。違反軍紀的行爲會受到嚴厲懲處,裝死這種明顯的逃避行爲更是不能被容忍。

軍隊有著嚴格的監督機制和問責制度,一旦被發現裝死,不僅個人會受到嚴懲,還可能連累家人和同胞。這種後果對于大多數軍人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所以裝死這種行爲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那有沒有裝死成功的人?

還真有,不過都是特殊情況。

第一個便是飛將軍李廣,《漢書》記載,李廣是在被匈奴俘虜後裝死,讓匈奴人掉以輕心,這才成功逃脫。

第二個便是劉大耳劉備了,《三國志》記載劉備平叛張純,在戰場上受箭傷,不得已裝死,後來被打掃戰場的故人發現,這才躲過一劫。

還有最後一個,但並不屬于戰場裝死,而是兵禍所致,所以不再贅述。

您看,裝死可是概率事件加幸運事件,所以裝死後成功逃脫真不亞于中個500萬的大獎,而且古代軍人也有使命感與責任感。

不是有一句話叫“功名之在馬上取”,還有“不教胡馬度陰山”。在戰場上,勇敢地面對敵人是他們的信條,裝死這種行爲與他們所秉持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古代的勇士們更傾向于用勇氣和熱血去迎接戰鬥的挑戰,而非選擇裝死這種逃避的方式。

各位看客老爺,您覺得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