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實驗室門口的病毒學家張永振:已受聘廣州一研究院,上海公衛中心稱會妥善安置

新黃河 2024-04-30 08:30:23

因進不去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自己的實驗室,雨中在門口睡了一夜的病毒學家張永振,在網絡上持續引發關注。據此前社交媒體所述,公衛中心要求實驗室搬離,並封鎖了門禁。

4月29日淩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服務號就此事發布通報稱,部分實驗室因改造封閉施工,對于在該區域開展科研活動的張永振研究員團隊人員,醫院提供了另外的辦公及實驗場所,事前醫院已制定相關安置方案並提前告知。下一步將會同有關單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4月29日,紅星新聞記者致電59歲的張永振。電話中他表示,自己打了個地鋪一直躺在大樓門口。28日晚上海中雨,自己用傘等物品搭起來擋雨,好在整晚有兩位團隊成員陪伴。

28日晚,上海公衛中心,中雨,張永振用傘和保溫材料搭起來擋雨。受訪者供圖

28日晚,上海公衛中心,中雨,張永振用傘和保溫材料搭起來擋雨。受訪者供圖

現場一位廖同學(化名)表示,張永振29日晚仍然堅持睡在門口。紅星新聞查看天氣預報,當地溫度最低將至14度。

4月29日夜,張永振與團隊人員繼續睡在實驗室大樓門口。受訪者供圖

該團隊成員陳研究員向紅星新聞表示,自己去年與上海公衛中心續簽協議時,院方承諾了6月底前不換辦公室和實驗室。

有團隊成員在樓內睡了3夜

公衛中心稱會妥善安置

張永振對紅星新聞說,自己此前在廣州開會,本來27日就要趕回上海,但因天氣影響,航班兩次被取消,在廣州機場待了10個小時,28日晚才回到公衛中心。

上海公衛臨床中心在通報中表示,近日部分實驗室因改造封閉施工,對于在該區域開展科研活動的張永振研究員團隊人員,醫院提供了另外的辦公及實驗場所,事前醫院已制定相關安置方案並提前告知。下一步將會同有關單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張永振4月29日在微博稱,已經在第一時間對公衛中心的聲明作了回複。他公布的回複稱,公衛中心勒令搬離的25日當天,團隊成員就已經向院領導表達了意見和回複。28日院方直接封閉實驗室後,團隊成員也主動向院方領導提了訴求和協商意願,但沒有獲得相應的搬遷方案。

4月29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上海公衛臨床中心宣傳科一位工作人員,其表示,公衆號已經發文反饋了,有其他情況請關注公衆號。其主管部門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黨辦工作人員也向紅星新聞表示,以公告爲准,其他無法答複。

4月29日晚,紅星新聞多次致電上海公衛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範小紅等院領導,未獲接聽。

紅星新聞了解到,有一名團隊成員陳研究員堅守在樓內,已經睡了3夜。紅星新聞記者與她通話時,她稱自己待在大樓一樓的辦公區,自己的辦公室和實驗室由于門禁失效都已無法進入。目前她拒絕出來,希望院方給出合理的搬遷方案,搬遷完成前保證科研活動的正常開展。

團隊成員:

院方提出可搬去另一位教授實驗室,但場地、設備難以協調

廖同學是張永振團隊中一名學生,他告訴紅星新聞,他是複旦大學生科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的學生,獲上海公衛臨床中心聯合培養,在張永振實驗室工作。據其所述,4月25日下午,在張永振、陳研究員都不在的情況下,院方臨時開了個“前後不超過5分鍾”的會,張永振團隊僅有兩人到場。院方表示,因爲二樓P3實驗室關閉改造,要求一樓的張永振團隊實驗室搬離。而相關改造此前已經開始進行,部分牽涉一樓。院方的具體要求是,張永振團隊全部人員立即停止科研,4月26-27日兩天內將全部個人辦公用品、實驗樣品和試劑耗材等清空,4月28日起將關閉全部門禁。但會上沒有對搬運事宜做任何具體安排。

陳研究員則表示,自己26日趕回公衛中心,再次與院方溝通後,得到通知可以搬往前樓另一位教授的實驗室。

但陳研究員和團隊學生都表示,組裏有大量病原未知的樣本,至少要在P2實驗室進行,但那位教授的實驗室在生物安全等級和物理空間隔離上都難以滿足需要。此外,因爲研究方向不一樣,場地和設備安置都存在諸多難以協調的問題。

學生隔著窗戶向樓內的陳研究員遞飯。

陳研究員向紅星新聞表示,她從26日開始便待在樓裏,目前已經在辦公室睡了3夜。自門禁關閉後,學生通過窗戶給她遞飯。

廖同學說,4月28日早上8點來上班時,他們發現大樓門口有6-8個保安排成一排,稱封閉改造不讓進,門禁也失效了。他們試圖跟院裏溝通能不能讓學生先進去拿個人物品,無果。

背後:

病毒學家被聘任5年兼職教授

中途改全職引進,但未能辦理入職

原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做研究員的張永振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根據2018年2月25日至3月1日期間形成的協議,他被上海公衛臨床中心及複旦大學聘任爲兼職教授,協議期5年。

張永振說,2020年上海公衛臨床中心希望聘任他全職工作。當年,上海公衛中心與中疾控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協商一致,把他調到上海公衛中心全職工作,並獲黨委會通過。紅星新聞在上海市人社局官網注意到2020年10月的一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擬錄用人員公示,擬錄用張永振,擬聘崗位爲“專技崗位”。

上海公衛臨床中心官網顯示,2020年10月,華東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成立揭牌儀式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防控樓舉行。張永振教授和石正麗教授(兼職)分別擔任正副所長。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一直沒有辦理入職手續。”張永振說,糾紛始于2021年院領導的更換。2022年10月底,他被院方告知,因合作協議到期,從11月1日起不再合作。他收到的通知函表示,2017年10月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約定“本協議自簽署之日起有效期5年”。張永振說,院方隨後撤銷了他的OA辦公系統權限,並要求他和團隊成員離開上海公衛中心。

2023年9月,張永振團隊在頂級期刊《Cell》發表論文《宿主特征決定野生小型哺乳動物中病毒組組成和病毒播散》。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團隊所有成員署名的所屬單位均爲複旦大學。

已受聘廣州一研究院

但實驗室仍在上海

陳研究員表示,自己承擔的一個以上海公衛臨床中心爲依托單位的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啓明星項目于今年6月30日到期,因此在張永振團隊的5年協議去年到期後,她與公衛中心續簽了一年的協議,直到項目結束。續簽時院方承諾了協議到期前不換辦公室和實驗室,這也是她當時唯一的要求。

紅星新聞在複旦大學生科院官網上看到,陳研究員現在是複旦大學的正式職工,是生科院的青年研究員。她表示,自己與上海公衛臨床中心是合作關系,本計劃項目到期後實驗室搬回複旦,那邊的實驗室已處于試運行狀態。

目前,張永振已受聘複旦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精准醫學研究院(廣州),但他表示,實驗室和人員建設仍在籌備,目前他的實驗室仍在上海,自己2021年以公衛臨床中心爲依托單位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也仍在執行中。據粵港澳大灣區精准醫學研究院(廣州)官網,其爲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和複旦大學三方共同舉辦的廣東省屬事業單位,由複旦大學校長金力擔任院長。其官網相關新聞稿顯示,張永振爲資深研究員、全職課題組組長,入選2023年廣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張永振課題組今年還在依托複旦大學發布博士後招聘啓事。

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中,張永振在教師目錄。頁面顯示,張永振2001年-2020年9月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任職,2018年-2023年3月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任兼職教授。張永振近年來,帶領研究團隊在世界上率先發現了5500余種新病毒,是全球發現新病毒最多的研究團隊,填補了病毒進化上的空白,重新界定了RNA病毒圈。2020年1月,張永振的研究團隊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並做出精准判斷提出正確的應對建議,獲得國際贊譽。2020年12月15日,張永振入選《Nature》年度十大人物。

來源:紅星新聞

編輯:俞丹

3 阅读: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