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師金榮:從專業設計師蛻變爲人民設計師

揚眼 2024-03-07 12:51:12

從業25年,金榮回顧過往參與的項目,從高鐵、公園、住宅區、樓宇的景觀設計及改造,逐漸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曆史文化街區改造等傾斜,可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改造的難度越來越大,接觸的人群越來越接地氣。

金榮(左一)在項目現場指導

如今,金榮已是東南築境常務副總經理、築境設計景觀設計研究院院長,但她的身影仍活躍在每個項目現場。在這漫長的設計之旅中,她逐漸感受到一種轉變:從單純的景觀設計到更加注重項目的社會價值,從一位職業設計師轉變爲真正的人民設計師。

金榮(右二)與工作人員一起走訪准備改造的街區

在鄉村振興項目中,覺察到朦胧的使命感

金榮出生于南京,美麗的玄武湖畔留下了她童年的歡聲笑語。或許正是這份與自然的親近,讓她對景觀設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畢業後,她毫不猶豫地投身到這個行業中,開始了她的設計之旅。

金榮

在她的職業生涯初期,金榮參與了衆多項目的設計工作,從道路綠化到景區改造,她的身影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然而,在這繁忙的工作中,她很少停下來思考景觀設計對普通人的意義。直到2018年,她負責了徐州邳州姚莊色彩童話村的改造項目,這才讓她朦胧覺察到設計師的使命感。

金榮帶領團隊冒著酷暑奔赴現場,面對的是臭氣熏天的溝水和塵土飛揚的村莊。然而,正是這樣的環境讓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村民的生活和需求。在與村民溝通的過程中,她發現村民們看不懂專業的設計圖,也沒有多余的資金來支持改造。于是,金榮開始思考如何用最經濟、最實用的方式來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

金榮(右二)在小西湖居民家中溝通改造方案

“我充分利用了村民現有的老物件,如土罐、陶罐、木頭和石頭等,因地造景,也留住了鄉情;同時,將專業的設計圖紙轉化爲效果圖,用實景的照片拼成效果圖,讓村民們對著圖做就行了。”最終,金榮團隊成功地疏通了村莊的河道,讓河水流動起來,也爲村民們打造了一個美麗宜居的家園。

姚莊色彩童話村的改造項目讓金榮明白了一個道理:設計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創作,更是要貼近人民、服務人民的實踐活動。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所在,並努力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融入到每一個項目中。

金榮(左三)在項目現場指導

在城市有機提升項目中,真切感受到責任感

小西湖片區距離熱門景點老門東僅有幾百米,承載了深厚的“南京記憶”。 2019年,小西湖成爲南京城市更新的試點,陸續開啓以院落爲單元的“微更新”,金榮作爲設計師參與其中,認識了居民徐有才。

生活中的金榮喜歡花草

徐有才三兄弟的十幾口人蝸居在總面積僅10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裏,房屋已是破敗不堪。在狹小的空間,彼此的生活相互幹擾,各種矛盾不可避免。“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老城區居民的生活,每一平米的土地,都是他們用來安身立命的;每一平方厘米的空間,都得發揮最大價值。”金榮介紹,徐家的房屋改造必須考慮空間有效利用。恢複徐家在堆草巷原有的一扇門,使各家進各門,互不幹擾;第一層是2.8米,二樓層高是2米,在狹小的空間內合理規劃起居室、臥室、廚房和衛生間等功能區域……改造後,房子大了,布局更合理了,矛盾也解決了。徐有才主動出去找工作,逢人就說:“我賺錢修房子。”他的生活充滿了動力。徐有才生活態度的轉變,讓金榮深刻感受到了作爲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感。

于是,在2020年參與南京火瓦巷黨建文化街區景觀設計時,她先帶領團隊成員在周邊發問卷,采訪老人、學生、學生家長及路人,聆聽他們的需求。火瓦巷小學的學生家長表示,校門口路太窄,常有車輛經過,不安全。金榮跟學校協商,把學校的牆往裏退一退,留出空間作爲家長等待區。周邊居民說沒有路燈,晚上出行不安全,金榮跟街道協商,先把路燈裝上。老人反映沒有飯後遛彎的地方,金榮在廣場上設計出紅飄帶形狀的人行棧橋,打造口袋公園,既象征著紅色精神似革命之火生生不息,也增加了居民的活動空間。每一項改造都惠及群衆,金榮做到了。

生活中的金榮喜歡山水

關注新課題的同時,探索年輕設計師的出路

在25年的職業生涯中,金榮目睹了景觀設計行業的興衰變遷。以往,她一年平均參與四五十個項目,如今卻縮減至十幾個,這種轉變不僅放慢了她的工作節奏,更給予了她更多深入思考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金榮不禁開始探尋未來的行業趨勢,以及那些正在學習景觀設計專業的學生的出路所在。

“每年春天,我總會看到長輩們相約外出賞花,他們對自然界的花草樹木充滿了好奇與喜愛。這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讓我深感春天不僅是季節的更叠,更是象征著希望與新生。”金榮表示,近期她開始關注園藝康複治療,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爲公園帶來更加適老化的改造,讓老人們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增加與孩子們的互動,看到生命的延續與希望。

早在2019年,金榮榮獲江蘇省紫金文化創意青年、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稱號。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行業的巨大變革,她深知作爲行業前輩的責任與使命。她認爲,傳統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這也爲新興領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她希望能夠通過自己與同行的努力,爲年輕人探索一條新的道路,讓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敢創新,爲景觀設計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塞塞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校對 徐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