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美國老太賣掉家産來到中國,只爲了自己13歲時的一個誓言

小小美的異想世界 2024-03-24 16:53:27

999年,一位80多歲的美國老太,變賣所有家産只身來到中國定居,一住就是13年 。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也選擇留在中國。這一切,只爲自己13歲時的一個誓言。

13年期間,這位美國老太不僅成了人人愛戴的“慈善之星”,更是成爲感動中國”的候選人。

那麽,那句舊時的諾言是什麽?又是什麽原因,讓她對中國愛的這麽深沉?她又做了什麽感動中國?

01

1917年,中國土地上戰火紛飛,恐懼、動蕩、和饑荒裹挾著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美國女孩牧琳愛誕生在中國的北戴河。

她的父親牧鴻恩,是一名美國基督教的傳教士,早在1904年就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履行傳教的使命。

在牧琳愛出生之後,牧鴻恩便帶著全家搬到山東聊城劉廟村,並在一條河邊,修建了一座教堂,以方便傳教。

那會兒,經常有附近的流民來到教堂尋找心靈的慰藉。而牧鴻恩,也時常帶著牧琳愛到村裏傳教。

也正是因爲如此,小小年紀的牧琳愛就目睹了這裏的老百姓忍饑挨餓的模樣,也目睹了在這樣艱辛的時刻,他們依舊保持著友善、勤勞和對生活的渴盼。

不知不覺,牧琳愛喜歡上了這些樂觀、堅韌的人們。

不過是五六歲的時候,牧琳愛就會學著父親的樣子,將家裏的餅幹分享給他們吃。

不過,牧琳愛的母親並不想讓女兒和他們頻繁見面,因爲牧琳愛的一個哥哥就是死于傳染病。

盡管如此,牧琳愛還是和一名中國男孩成爲了好友。

這名中國男孩,名叫周仁傑,就住在牧琳愛家附近。

他特別癡迷于畫畫,即便是在這樣忍饑挨餓的日子裏,他也沒放棄對畫畫的熱愛。

這樣熱愛十分打動牧琳,她總是會帶一些好吃的和他分享。

作爲回禮,周仁傑也總是會把自己畫好的一幅幅畫送給牧琳愛。

很快,在牧琳愛的房間裏就貼滿了豐富多彩的畫,它們像一朵朵美麗的鮮花裝點著牧琳愛的房間,也給她帶來了好心情。

兩個孩子也在這樣的互動之中,成爲了好友。

因爲有這個好友,牧琳愛的童年充滿了快樂的回憶。

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牧琳愛13歲那年,離別時刻終于到來。

02

1930年,牧鴻恩完成了傳教任務。與此同時,戰火紛飛的中國讓他十分憂慮家人的安全問題,于是牧鴻恩做了一個決定:

離開中國,回美國定居!

從小出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牧琳愛,早已對這片土地有了感情,甚至于在心中將它視爲自己的故鄉,又如何舍得離開?

一向懂事的她,又哭又鬧,想讓父親改變主意。

奈何父親心意已決,說什麽也要回美國。牧琳愛見狀,只好接受這個事實。

臨走前,牧琳愛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周仁傑,許下一個誓言:

“我永遠不會忘記你!請相信我,我一定會回中國找你!”

這對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就此揮淚告別。

回到美國之後,牧琳愛由于思念中國,思念自己的朋友,一天天變得消瘦。

牧鴻恩見狀,拿出一張照片給牧琳愛,照片你正是她的朋友周仁傑,牧琳愛見後喜極而泣。

此時,牧鴻恩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

“孩子,好好學習吧,等你學有所成之後,可以回去幫助中國!”

也正是這句話,讓消沉多日的牧琳愛突然又提起了精神,她在心中暗暗發誓:

等我長大後,我一定會回到中國!回到那片故土!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爲這份信念,牧琳愛發奮學習,長大後取得了護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成爲一名醫護人員。

彼時的她,兢兢業業地工作,總是盼著自己的醫術日益精湛,將來報效那片遙遠的故土。

也正是在從醫期間,牧琳愛邂逅了自己後來的丈夫埃德溫,並在相互了解中成爲了情侶。

兩人打算定下婚約之際,牧琳愛向他訴說了對中國這片土地的思念,並且渴望這個准丈夫能夠在婚後,和她到中國定居。

埃德溫果斷拒絕了這個想法,祖母口中的中國讓他感到,中國是貧窮落後的。

他不理解爲何牧琳愛放著優渥的生活不過,要跑到那裏過苦日子。

兩人因爲這個問題,一度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沒辦法,爲了這段多年的愛情,牧琳愛最終選擇了妥協,並和埃德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過,即便如此,對中國的思念和向往,始終盤亘在她的心間。

03

婚後,牧琳愛收獲了四個可愛的孩子,還成爲了醫院的院長,家庭、事業雙豐收。

這樣的生活堪稱圓滿,但是有一個遺憾依舊時常萦繞在她心間。

爲此,牧琳愛幾次三番對埃德溫提起到中國探訪朋友的想法,奈何都被他拒絕了:

“那裏現在還戰火紛飛,咱們過去不安全!你不爲自己考慮,也要爲咱們的四個孩子考慮!”

由于拗不過丈夫,牧琳愛只能暫時將這遺憾擱下。

此後幾十年的時間,牧琳愛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那個令她心心念念的故土,她時刻在找時機說服丈夫到中國。

1972年,牧琳愛55歲,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緩和。

牧琳愛又一次和丈夫提起到中國看看:

“現在中國已經迎來和平時代,咱們的孩子也已經長大不需要我們操心了,怎麽樣,咱們一塊到中國看看?”

然而,埃德溫未曾到過中國,更沒有像牧琳愛那樣的經曆,又怎麽能理解他對中國的感情,他再次拒絕:

“呆在這裏不好麽?何必奔波來奔波去?”

因埃德溫的固執,牧琳愛只能又一次擱下心中的遺憾。

終于,時間來到1977年,中美關系全面正常化,此時的牧琳愛也已60歲。

彼時的她,時常看著兒時的夥伴周仁傑的照片,想念著那片故土,想念著他的朋友,不知不覺就流下眼淚。

她始終記得,她當年對她許下的誓言。

她眼含熱淚,又一次向埃德溫提起到中國看看的想法:

“我這把年紀了,再不去還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去,你就陪我到中國看看吧。”

這一次,埃德溫終于是被牧琳愛的執著打動,他點了點頭。

1992年,牧琳愛終于等到了聊城相關部門的消息,故土似乎在召喚著她。

然而,高興之余,牧琳愛也得到了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

她的兒時夥伴,周仁傑老人,已經去世。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雳,讓牧琳愛的眼淚止不住流下來。

萬幸的是,這位故友的女兒還健在。

牧琳愛得知後,表示一定要回去看看他們,履行當年的誓言。

于是,牧琳愛和丈夫踏上了前往中國的飛機,直奔聊城,尋找周仁傑的女兒周保玲。

04

飛機落地後,當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貼心地爲牧琳愛夫婦安排了一個翻譯,並且帶著他們找到了周保玲。

見到周保玲那一刻,牧琳愛激動地掏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舊照片。

得知父親居然有這樣一位外國的兒時夥伴,周保玲很詫異。

更令她詫異的是,這段友誼竟穿越了大半個世紀。

就連一張父親小時候的照片,也被這位美國老太完好地保護了幾十年。

周保玲感動之余,不禁眼含熱淚。

稍微平複了情緒,她便招呼兩位老人進屋,並親自下廚,爲他們備了一桌可口的山東菜。

飯桌上,周保玲和牧琳愛說了很多關于父親後來發生的事,牧琳愛含淚聽著,爲無法見證這位老人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感到遺憾。

吃完飯之後,牧琳愛在周仁傑的遺照前點上一只蠟燭,告慰他的在天之靈,就算是完成了兒時對他的誓言。

那之後,周保玲帶著牧琳愛到她童年呆的村落看看,牧琳愛見到了許多童年的玩伴,回憶起童年時光,涕淚縱橫。

後來,周保玲又帶著牧琳愛夫婦遊曆聊城。

牧琳愛驚喜地發現:

這裏,高樓林立,到處都是現代化的設備,路上車水馬龍,城市生機勃勃,早已不是她兒時那破敗的樣子了。

她十分感慨:

短短幾十年時間,聊城竟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太可喜了!

臨別之際,周保玲向牧琳愛借了那張老照片,並且翻印了好幾張分發給親戚和後輩,紀念父輩這段跨越國籍的友情。

告別了周保玲,牧琳愛和丈夫在中國各地到處走走看看。

他們遊曆了北京、桂林、海南等地。

這一個個先進的現代化都市、一棟棟林立的高樓大廈、一幕幕山水間的風土人情,都讓牧琳愛感到十分震撼:

中國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

就連埃德溫也不禁感慨:

“這和祖母嘴裏那貧窮落後的中國,根本不是一個樣子!多麽現代化啊!”

幾天後,帶著一種對這片故土的自豪,牧琳愛和丈夫回到了美國。

這一次回歸不是結束,牧琳愛定居中國的願望,依舊堅定。

05

1998年,牧琳愛的丈夫埃德溫去世,兒女們也早已各自成家。

彼時,已經80多歲牧琳愛在美國已經了無牽挂,她決定變賣所有財産,告別子女,到中國定居。

定居地正是自己兒時成長的地方,也就是劉仁傑的家鄉,山東聊城劉廟村。

當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得知後,積極安排了一座小院給老人居住,並給她配了一位翻譯。

牧琳愛卻覺得無功不受祿,堅持要自己給這位翻譯發工資。

都說入鄉隨俗,牧琳愛學起了中國老太太的打扮,和大媽一塊跳廣場舞,和孩子們一塊玩耍,和老人一塊唱中國戲曲,很快就融入了這裏。

她的心在歡呼:

“我心心念念的故土,我終于回來了!”

不過,此次回到中國,牧琳愛不是來享受的。

她深深地記得兒時立下的志向,要爲這片土地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一次,她正是爲此而來。

所以,在村裏准備打造梨棗基地時,她毫不猶豫地拿出30萬支持。

後來,她還主動給村裏的學校當免費的外教,並且捐贈了不少電腦、圖書給學校,只爲孩子們能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

再後來,她還主動出手術費幫助當地看不起病的老人。

不僅如此,她還到聊城國際和平醫院,向醫護人員分享美國先進的醫療技術。

此外,但凡國內有天災人禍,牧琳愛都第一時間捐款捐物,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

也正是因爲如此,她被聊城評爲“慈善之星”,2007年又入選“感動中國人物”。

由于多年的善舉,2009年,牧琳愛拿到了一直心心念的“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牧琳愛喜極而泣:

這一次,她終于真正紮根在這片它熱愛的故土!

此後,牧琳愛繼續在這片熱愛的土地上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感動著無數人。

2013年4月28日,牧琳愛在山東聊城與世長辭,並留下一份遺囑:

將遺體捐獻給中國醫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牧琳愛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這片土地沉沉的愛。

而今,牧琳愛雖已離去多年,不過關于她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

人們不會忘記,有一個美國老太,用她的一生見證中國的騰飛,並竭盡全力地爲這片她熱愛的故土,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0 阅读:178

小小美的異想世界

簡介:左手情感,右手面包。看別人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