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人,千年來無法解釋,卻在1971年解開

遙河 2024-03-31 18:53:52

這是我國最難挖開的一座皇帝陵墓,一千二百多年來,這座陵墓曾遭到過無數次盜挖,有記載的盜墓活動多達17次,其中大規模的盜掘共計3次,最多的一次竟出動了40萬人,但最後卻沒有一人真正成功。

這座不可思議的陵墓,就是唐代的乾陵。千百年來,所有和它有關的故事,似乎都帶著一股神秘色彩,失落的《蘭亭序》、不存在的墓道、武則天無字碑,這每一個字眼的背後,都暗藏著驚天謎團。

不過在乾陵中,真正難以解釋的還是武則天墓前的那61尊無頭石人,他們是誰?頭又去哪了?

挖不開的乾陵

公元683年,武則天派吏部尚書在陝西乾縣的梁山上修建乾陵。

次年,唐高宗李治安葬于乾陵,隨後陵墓又繼續修建,武則天死後,其子唐中宗將武則天葬入乾陵中。一夫一妻、兩朝皇帝,合葬于一墓,這在中國史上都僅此一例。

乾陵建于盛唐時期,曆經22年完工,此時唐朝的國力充盈,所以乾陵的規模自然是極其宏大的。

它承襲了唐太宗“因山建陵”的禮制,仿照長安城的格局修建,有皇城、宮城等部分,其四周還有兩道城牆保護,陵墓的主體地宮則藏在梁山之中。據史料記載,乾陵的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

乾陵中究竟藏了多少奇珍異寶,沒有誰說的清道的明,據說天下第一書《蘭亭序》就藏于此。在往後的一千二百多年間,乾陵的寶藏曾勾起了一批又一批盜墓賊和軍閥的野心,盜掘活動幾乎從未停歇。

其中,以唐末黃巢的盜掘規模最大。公元880年,黃巢率農民軍進入長安,在長安城稱帝,國號大齊。大齊政權建立後,黃巢又帶著40萬大軍前往梁山,欲盜挖乾陵。

在當時,他們把半個梁山都給鏟平了,卻仍然沒有找到墓道入口,反倒是給梁山留下了一道40米深的“黃巢溝”。

五代時期,後梁的崇州節度使溫韬調遣軍隊,對管轄境內的所有唐皇陵進行發掘。

據說,溫韬挖了三次乾陵,然而每次動土都是雷雨交加,這讓溫韬有所忌憚,加上乾陵建築牢不可破,最後只能放棄挖掘。

民國初年,國民黨的孫連仲以保護陵園爲由,率領部隊盜挖乾陵,最後也沒有找到墓道口。

除了這三次大規模的盜掘活動外,曆史上還有無數個盜掘乾陵的計劃,但他們均未取得成功。爲此很多人都猜測,乾陵或許不存在墓道口。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幾個農民的誤打誤撞,竟然揭開了乾陵的巨大秘密。

乾陵的秘密

1958年,乾縣當地農民在梁山附近炸石,結果卻把乾陵的墓道入口給炸了出來。墓道入口被發現後,陝西省立馬在1960年成立了“發掘委員會”,並于4月份開始對乾陵地宮進行發掘。

經過初步挖掘,專家們發現,乾陵墓道的格局和《舊唐書》中的描述基本吻合。

地宮墓道全都由石條堆砌,每塊石條之間還有鐵栓板加固,並用鉛錫水澆灌縫隙。石條一共有39層,層層堆疊一路從墓道口延伸到墓門。

從勘察的結果表明,陵墓四周均未發現盜洞,所以考古工作組推測,乾陵是唐帝陵中唯一一座未被盜掘的陵墓。

據悉,乾陵的地下宮殿是以主陵和17座陪葬墓爲主,其中主陵尚未發掘,陪葬墓現已發掘2座太子墓、1座公主墓、1座王墓和1座大臣墓。此外,地宮內還設有獻殿、回廊、阙樓等建築群。

在1960年-1971年間,乾陵出土的文物已達到4300余件,不可不謂富麗堂皇。

而在乾陵的發掘過程中,陵墓的一些細節同樣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墓前的61尊無頭石像。

這些石像坐落在朱雀門外的神道兩側,每一尊石像的大小都和真人相仿,但裝束各有不同,有緊袖翻領的,有袍服束腰的,還有將左襟放在裏面的(左衽,漢人爲右衽),可見他們是少數民族的藩臣。

因爲每一尊石像都是雙足並立,拱手做輯,整齊恭謙地位列在陵墓前,所以稱作“六十一藩臣像”。

但奇怪的是,這61尊石像均沒有頭部,只有身體,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些石像的脖子處都有明顯的砸痕,也就是說,藩臣像並不是一開始就沒有頭的,而是因爲某種緣故失去了頭部。那麽,它們的頭顱是怎麽斷裂的?現在又身在何處?

61尊無頭石人

關于61尊無頭石像的謎團,各家的說法不一。

根據當地人的說法,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外國使臣曾來過乾陵,他們對石像的洋人面孔感到恥辱,于是就將石人的頭給敲掉了。但實際上,八國聯軍當年並未到過此地,所以這種說法的可信度不高。

還有一種說法是,明朝時,當地瘟疫肆虐,導致大量村民病死。人們認爲瘟疫和這些石像有關,于是就將石像的頭給砸碎了。這種說法雖然有可能發生,但沒有實際的證據。

第三種說法結合了上述兩種,說這些石像是在明朝時,被當地百姓所毀壞的。

在明朝末年,一位外國使節曾在乾陵遊玩,卻發現他的祖先居然被立在此地給唐朝的女帝守陵,覺得有損本國尊嚴,于是想要將石像給毀掉,但他又怕引起當地人的不滿,于是這位使節便想出了“借刀殺人”的計劃。

在那天夜裏,他先是毀壞了農田裏的莊稼,然後又將泥土抹在石像腳下。第二天,這位使節便誘導當地民衆,稱他看見石像在夜間複活,還糟蹋了田裏的糧食。結果,當地百姓真的聽信了這位外國使節的話,爲了保護莊稼,百姓一怒之下就把石像的頭統統砍掉了。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1971年,又是兩個農民的意外發現,揭開了無頭石像的秘密。

1971年,乾縣瓜婆嶺村兩個村民在挖地時,其中一人挖到了一塊堅硬的東西,當兩人合力將它從土裏刨出來後,發現這竟是一顆石雕頭像。

在當時,兩位村民都認爲這東西很可能是個文物,于是連忙將其送到了乾縣文管會。

當地的文物管理員一看到這顆頭像,就感覺它的來曆非同一般,隨後他們立馬將這顆頭像帶到乾陵,和陵園中所有無頭石像進行一一比對。

最終,他們發現朱雀門西側的一尊無頭石人和這顆頭像基本吻合。這就意味著,這顆頭正是來自于六十一藩臣像。

經過考古學家們的後續研究,發現這尊石像的頭並非是人爲破壞,而是天災所致。

根據史料記載,61尊石像斷首的時期是在元、明時期。宋朝時,遊師雄曾對藩臣像進行了考察,並寫下文字記錄,可見此時的石像還是正常的。但到了明朝,李夢陽在詩中卻記述了石像斷首的現象,由此推斷石像的損毀時間是在元、明之間。

根據這個時間範圍,結合這一時期中國的天災情況,就能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嘉靖大地震”。

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級達到了8-11級,範圍廣至28萬平方公裏,影響了陝西、山西、甘肅等多個省份,甚至連福建、廣東都受到了波及,死亡人數約爲83萬人。

而乾陵所在的位置,距離地震中心華縣僅有100多公裏,同樣是重災區,所以這61尊石像的頭部,極有可能是在這場大地震中斷裂。除此之外,陵墓前許多石馬的頭,也可能毀于關中大地震。

在明朝末年,一位詩人曾遊曆過乾陵,並寫下了“赤馬剝落離倒旁”這句詩,可見當時的石像已經是七零八落了。

至于爲何會出現頭身分離的情況,是因爲石像的材質並不好,一旦人像被某種外力推倒,那它就很容易從最細的頸部斷裂。

值得一提的是,這61尊石像並不全是因關中大地震而損毀,還有一部分可能毀于明朝末年的戰爭。

到了這,武則天墓前的這61個無頭石人的秘密,就被兩個農民的無意之舉,給揭開了。

14 阅读:6740
评论列表
  • 2024-04-22 07:24

    什麽樣的地震,能特麽橫著震,然後只震掉頭

  • 2024-04-26 15:42

    無法解釋就杜撰一個,磚家的智慧能判斷太陽什麽時候會燃燒贻盡。

  • 2024-04-20 06:54

    扯淡

  • 2024-05-01 11:27

    所謂的科學研究,考古啥玩意的,有過一次真憑實據麽[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4-30 08:37

    腰沒有斷的[得瑟]

  • 2024-05-27 20:55

    解釋比較牽強。

  • 2024-04-26 12:32

    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