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見別人家長爲子女鋪路後,思考年輕人不喜歡建議

燭照四方 2024-04-28 23:03:25

偶然刷到一條視頻,當被提問對年輕人有什麽建議時,正在宣傳新電影的胡先煦表示,沒有建議,而且自己正年輕,自己很了解自己,不愛聽建議。胡先煦的發言,確實代表了年輕人的心聲,但是,誰的年輕不曾迷茫過?習慣性拒絕建議的同時,又有多少年輕人,在人生路上,曾經期待過一位引路人的出現呢?

某次,參加一場學者參觀企業的活動。當然,所謂參觀活動目的並非爲了參觀,重點在于爲各方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全程跟了一場活動下來,也確實開了眼界:一方面,是親眼見了幾方大佬各顯神通的精彩發言;另一方面,是親眼見識了某位專家,如何在人情世故裏給子女鋪好人生路。

事情是這樣的,該學者自打活動開始,便是一通又一通的高情商發言,從專業角度對該企業實力贊不絕口的同時,又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己手上可供合作的資源,順帶恰到好處地勾勒下雙方合作的美好前景。眼見如此,感覺該學者此行主要目的就是爲了談合作。然而,接下來的交流裏,由于企業方面談起了人才培養話題,事情竟有了令人大開眼界的轉折。

該專家順勢提議,企業可以加強對高校在校生的培養,比如可以通過實習的方式培養在校生,如此一來,到學生畢業時已積累幾年工作經驗,爲企業也爲行業培養了人才。企業方面的代表對此深以爲然。而後,該專家又轉換成爲人父母的身份,開始以身說法,表示自己會有此般看法的原因,在于自家孩子就是高校在讀,而且恰好在該企業所屬領域,自己的提議是有實踐基礎的。聽聞此言,企業方面領導立馬福至心靈地回應道,孩子如果感興趣,來實習、工作都是可以的。

在當事人缺席,甚至當事人本人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一次優質企業的實習機會已被安排妥當。進一步聯想,比起多數同齡人,當事人必然要少走很多很多彎路。畢竟連一次實習機會,尚且得到家長如此保駕護航,更何況在就業這些人生重大選擇上呢?眼見了一位家長如此,天下又有多少家長同樣如此呢?雖然該專家爲子女人生鋪路的行爲,是否契合我們社會大衆的價值觀,暫且需要另當別論,但確實生動展示著何爲“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回顧了一下自己大學時期,乃至初入社會的人生經曆,更是感慨這樣的父母,又有誰不想擁有呢?

回到開頭的問題,思考了一下,大家不愛聽建議的原因,一面是年輕人三觀未成但自我意識強烈,面對建議會誘發出于自我保護意識的反感;另一面是建議尤其專家建議,多不具可行性或缺乏善意。所以,拒絕建議不代表著年輕人不想走出迷茫,只是因爲絕大多數建議,只會徒增煩惱的作用,對改變迷茫現狀于事無補。換句話說,年輕人更需要的,不是一位稀裏糊塗的指路人,而是實打實的鋪路人。對于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可能一份穩定的工作,能擊碎絕大部分的迷茫。

1 阅读:12

燭照四方

簡介:東聊一點,西聊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