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中,曾有三位被質疑不夠資格,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史新說 2024-05-05 12:45:46

十大元帥的評定,絕對經得起任何的推敲與檢驗。但是,世上的衆人多以吃瓜群衆居多,他們看到的事情多是表面現象。

但是,不管是元帥還是將軍們本人,不管戰功多麽卓著,他們都對曾經的一切雲淡風輕,所謂的軍銜與名譽對于他們來講,無非是身外之物而已。

可即便如此,吃瓜群衆們還是忘不了對一切事物品頭論足,針對于十大元帥的人選,也有人存在質疑,並且提出三位不夠資格的人選,背後的理由是什麽呢?

這三位元帥分別是葉劍英、聶榮臻以及陳毅。

先來講葉劍英,葉劍英元帥曾被陳光當衆質疑,認爲其未曾親臨戰場,指揮數萬部隊前線作戰。

客觀的來講,葉劍英元帥確實在率領大軍團作戰方面經驗有所欠缺,但是十大元帥的評定,並非單純只是考核戰功,而是從紅軍時期、抗戰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三個階段的表現,綜合其在各方面的貢獻,從而評定的軍銜。

在南昌起義之前,汪精衛以及張發奎就已經對此有所警覺,打算以廬山開會爲名扣押賀龍葉挺,但這件事被葉劍英知曉。他借助于九江城“甘棠湖遊玩”爲名,召集葉挺賀龍准備對策,商討制定南昌起義的決策。

在南昌起義之後,賀龍等人率軍南下,葉劍英機智勸說張發奎放棄追擊,並且在當年年底,他又利用張發奎與李濟深長年已久的矛盾,以副總指揮的身份發動了廣州起義。

葉劍英用關鍵的情報,改變了戰場的走勢,促使了南昌起義的成功,這種貢獻不亞于沖鋒陷陣。

除此之外,在長征途中以及後續的抗日戰爭中,葉劍英常年擔任軍隊的總參謀長,也多次以情報立功,起到了更改曆史走向的作用。這種貢獻雖然不是戰場上攻城略地,但是貢獻卻大的出奇。

第二位是聶榮臻。質疑的聲音同樣是聶帥的軍事指揮能力。他率隊取得的戰功,在十大元帥當中著實排不到前面,並且在解放戰爭時期,他還曾敗給傅作義的軍隊,導致了張家口失守。

雖然聶榮臻曾打過不少敗仗,但是其也有高光時刻,曾率領晉察冀軍區人民,擊斃阿部規秀。在解放戰爭初期的失利,也和國共和談期間制定的削減計劃有關。

原本就敵強我弱,在初期被動防禦中被算計也不能具有代表性。但是,話又說回來,評定元帥看的是綜合能力,聶榮臻建立了晉察冀革命根據地,並且將其打造成了模範根據地,對于我們的根據地建設開創先河。

而且聶榮臻也是南昌起義以及廣州起義的參與者,並且在南昌起義中,就帶領張發奎的兩個團加入到起義軍中,後續又在長征中表現優異,軍中有此實力者屈指可數。

最後一位便是陳毅。陳毅沒有參加過長征,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沒有參與過長征的元帥。但是陳毅領導新四軍在林裏遊擊的歲月,同樣令人敬佩。

诟病陳毅元帥的理由同樣是戰績。在解放戰爭初期,山東野戰軍在與 國民黨部隊的對抗中多次失敗,這也讓質疑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大。

陳毅也直面這些問題,曾向部下毫不避諱的承認自己的過失。解放戰爭前期原本我們就是面對強大的國民黨部隊,失敗也是多方面的原因。

毛主席在經過分析之後,將山東和華中做了調整,讓粟裕和陳毅搭夥指揮,在之後的戰爭中收到了奇效。

有人說是粟裕的指揮才華才取得的成績,但陳毅的指揮協調以及調度各方面的共線,同樣是爲了勝利在保駕護航,二人缺一不可。

綜上所述,世人在評論將軍時,多以戰績來作爲第一考核指標,但是,考核一個人貢獻的多少,要看綜合的實力,畢竟每個人的專長不一樣。

因此,十大元帥的評定無任何不妥之處,吃瓜群衆的質疑也只能是充當茶余飯後的談資罷了。

3 阅读:2928
评论列表
  • 2024-05-05 21:17

    十大帥個個卓越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