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再談華爲:是榜樣;後面還有一句“但榮耀誰都不怕”

三叔科技 2024-03-19 22:04:43

3月18日,榮耀召開了新品發布會。

重點介紹一下榮耀Magic6至臻版、 Magic6 RSR 保時捷兩款産品。

Magic6 至臻版采用素皮機身材質,機身厚度 8.9mm,機身重量 227g。

Magic6 RSR則是采用保時捷Taycan 的垂直造型設計,後攝模組爲居中六邊形,共提供冰莓粉、瑪瑙灰兩種配色。

有人調侃稱,榮耀的發布會,放一輛小米汽車幹嘛?

別鬧……

那是正宗的保時捷。

兩款産品都搭載骁龍8Gen3平台;

電池是5600mAh第二代青海湖,80W 有線+66W 無線充電;

後置5000萬F1.4-2.0 可變光圈主攝H9800,支持 OIS+1200 點激光雷達陣列對焦系統,另外兩顆爲5000 萬超廣角+1.8億像素潛望長焦;

6.8 英寸 2800x1280 巨犀玻璃屏,采用二代納米微晶玻璃技術,支持中高亮度360Hz 3Pluse+低亮度4320Hz PWM調光。

售價方面至臻版 16GB+512GB 售價6999 元,16GB+1TB 售價 7699 元;

Magic6 RSR 保時捷設計 24GB+1TB 售價 9999 元。

産品主要介紹這兩個吧,下面才是重點。

在發布會之後還有個小插曲。“萬能的大熊”問了趙明一個問題,“就是華爲的非凡大師和榮耀的至臻版的英文都用的Ultimate,一開始我以爲是雙方交換了商標結果現在榮耀還有至臻版,到底品牌這塊是怎麽處理的?趙明表示,一開始榮耀國內宣傳的主要是至臻版,沒有宣傳英文,華爲用了之後雙方才發現不過華爲主要宣傳的也是非凡大師,所以就這樣用了就用了。”

目前,手機同行業還能如此和睦的也就是華爲、榮耀兩家了。

在會後接受采訪時,趙明再次談到華爲,“你說華爲的旗艦機賣得好、品牌好,對于我們來講,一個強大的對手進來是好事,這個産業一定是充滿了創新,充滿了競爭,這個産業才有活力。”

“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在海外市場,當這個市場變得越來越平庸化的時候,消費者對産業的關注度會降低的,會延長換機周期。”

此外趙明還表示,“我覺得我們應該是一起協作,來比拼創新。在這一點,榮耀誰都不怕。”

華爲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力真的這麽大嗎?

2022年,華爲Mate50將首發搭載昆侖玻璃,昆侖玻璃是全球第一款可以3D熱彎的微晶玻璃。

之後,榮耀有了自己的巨犀玻璃、魅族有了泰坦玻璃、小米有了龍晶玻璃……

2023年,華爲Mate 60 Pro支持衛星通話,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衆智能手機誕生。

之後,榮耀Magic 6 Pro也支持衛星通話,小米14 Ultra、OPPO Find X7 Ultra衛通版、vivo X100 Pro+紛紛跟進……

還有操作系統、鉸鏈、星閃……

仿佛就是一夜之間,死寂沉沉的手機圈子又熱鬧了起來,平庸的市場多了些許的漣漪。

其實,早在華爲被制裁的第一年後,整個行業就陷入了一個怪圈。

那就是不會“做”手機了,更不會“賣”手機了。

當時失去了華爲這個行業“領頭羊”,友商們連最起初的研發方向都找不到了。因爲曾經那個生産新技術、新硬件,指明産業鏈研發方向的華爲“低調”了。

有網友可能存疑。

咱們還是以上面提到的産品賣點的舉例。

之前便有航空博主透露,電信衛通(即中國電信集團衛星通信有限公司)有了手機直連衛星的想法之後,走訪了很多手機廠家和專家,但都說太難了,不可能做到,最後只有華爲接受了合作。

還有微晶玻璃……

這些都是華爲探好路了,甚將産業鏈、供應鏈打通了,其余廠商再跟進、再研發、再投入……

所以大家才會發現華爲回歸後,它出一個東西,隨後就會有差不多的東西出現,這樣一來整個手機市場便熱鬧了起來。

並非只有營銷上面的熱鬧,創新上也是你追我趕……

與此同時,華爲的回歸讓整個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也實現了銷量反彈。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曾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銷量觸底回升,同比增長6.6%,爲在連續10個季度同比下降後首次實現季度同比增長。

Counterpoint副總監 Ethan Qi 明確表示:“2023年第四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得益于多個因素。市場于2022年第四季度處于低位,使同比比較更有利。此外,華爲新手機搭載自研5G芯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複蘇。”

研究分析師Archie Zhang 則表示:“華爲的麒麟芯片是推動品牌增長的主要因素。小米和榮耀同樣采取了積極應對策略(包括營銷和分銷策略),以提升銷量。小米Mi 14系列、榮耀X50系列和榮耀100推動各自品牌實現強勁增長。”

看到這裏自然也有不服氣的人,畢竟一個企業做不到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它。

他們會質疑,是不是在幫華爲吹呢!

華爲都被制裁了,實力都被限制了,還談什麽行業“領頭羊”啊!

咱們看幾組數據。

2017年,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淨利潤4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

2018年,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淨利潤爲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

2019年,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5.6%;

2020年,全球銷售收入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淨利潤6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

2021年,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8%,利潤增至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淨利潤突然增多,估計是賣榮耀的錢);

2022年,全球銷售收入6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微增0.9%,淨利潤356億元,同比下降68.7%……

2023年,全球銷售收入7000億元人民幣(具體數據尚未公布)。

被制裁以後得華爲不光營收下滑嚴重,淨利潤也是每年在減少。

但……

華爲的研發投入,卻每年都在遞增。

2017年:研發投入89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14.9%,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5;

2018年:研發投入10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14.1%,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5;

2019年:研發投入131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15.3%,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3;

2020年:研發投入1419億元,占全年收入的15.9%,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2;

2021年:研發投入142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2.4%,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4;

2022年:研發投入16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5.1%,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5;

2023年,具體數據未公布……推算一下。

營收7000億,按照2023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占比25.4%,那麽2023年全年的研發投入1778億元(這是理論數據,但超過1700億是一定的)。

這就是華爲領先的奧秘!

簡單得很,就五個字。

砸錢!搞研發!

即便是被制裁以後,即便營收、淨利潤一降再降,但華爲的研發投入卻每年都在增加。

還有一點。

華爲的回歸不僅對友商們造成了或好或壞的影響,對于外國品牌的影響則更大。

2024年前六周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數據顯示華爲增幅高達64%,而蘋果同比大降24%。

與此同時X平台博主指出。由于這家中國公司(華爲)無法與這兩家公司進行合作交易,這可能會導致它們的業務損失。

“這是爲什麽?因爲在美國的制裁下,華爲無法與SK和三星進行貿易。換句話說,華爲在中國獲得的市場份額越多,韓國半導體公司失去的客戶訂單就越多……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情況。”

這裏說起三星,就不得不提一下之前的事了。

其實早在2017年時,刻意針對華爲的事情就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當時是也三星。

潘九堂曾專門發微博表示,這個真是三星不給華爲太多OLED屏。這幾年兩家互視爲對手,華爲能不用三星盡量不用(CMOS sensor/屏/內存),三星當然能坑就坑,據說去年華爲從三星買-些內存價格比其他廠商還高,害得華爲在現貨市場買。

當時華爲Mate 9 Pro因爲缺貨被網友稱爲“耍猴營銷”,結果竟是三星在對華爲的OLED屏供應上卡了華爲的脖子。

自此之後,華爲是能不用三星零部件就不用。

爲了這件事,三星也沒少調侃華爲。

記得華爲Mate 20 Pro曾經出現過綠屏,當時華爲用的京東方、LG的顯示屏。

三星就專門發了“屏實力,不焦綠”……來嘲諷華爲Mate 20 Pro綠屏。

被外國品牌惡意針對、被友商模仿、被美制裁……靠的都是實力!

沒錯,這就是華爲!

圖片來源網絡、文內部分數據信息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賬號處理。

本文爲原創內容,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搬運,已簽全網維權,如有需求請聯系本賬號。

0 阅读:71

三叔科技

簡介:解析最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