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的越多,成績越差?”3個管教方法,別再用了

錦囊課程 2024-04-29 03:16:15

許多家長時常困惑:

“爲了孩子,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從生活瑣事到學業規劃,再到興趣愛好的培養,爲何孩子總是一副懶散的模樣?”

父母付出很多,卻看不到孩子的成長。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家長們陷入這種困境呢?

作爲家長要意識到:

“過度管理”的模式,很可能是導致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缺乏責任感、態度消極的罪魁禍首。

家長們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也曾無意中“中槍”。

一、過度管教,過猶不及。

“管的越多,成績越差?”

這3個管教方法,只會是無用功,建議家長別再用了。

第一:過度保護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傷或犯錯,而過度保護他們。

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不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孩子漸漸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孩子變得依賴他人,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

第二:過度幹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的家長會認爲孩子太小,無法自己安排生活和學習。

于是,從孩子上小學甚至更早的時候開始,家長就事無巨細地管理孩子的生活,從收拾書包、整理房間,到學習計劃的制定,甚至課外班的選擇,都一手包辦。久而久之,孩子不願意動腦,不願意操心,自主管理的能力自然得不到鍛煉和提高。

第三:過度獎勵

一些家長,信奉“少批評多表揚”的教育理念,認爲表揚和獎勵能夠激發孩子的自信,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然而,如果獎勵使用不當,也會産生負面效果。

如果家長總是將獎勵作爲激勵孩子做事的唯一手段,孩子就會逐漸變得只關注獎勵本身,而不再重視做事本身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這樣,孩子對某種行爲或學習的內在動力和積極性就會逐漸消失。

二、若想改變?這些建議值得參考。

第一,學會放手

家長應該逐漸對孩子放手,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去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過度幹涉和糾正,只會讓孩子産生依賴感,不敢探究未知的事物。因此,家長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在自主管理中逐漸成長。

第二,不要放任

雖然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他們爲所欲爲。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讓他們明白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比如作息時間,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確定一個合理的作息計劃,並確保他們能夠按時起床和睡覺。對于不遵守規則的行爲,家長也應該給予適當的懲罰和引導。

第三,巧用獎勵

獎勵孩子時,家長應該多使用內部獎勵,少使用外部獎勵。內部獎勵是指通過肯定和鼓勵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價值。

而外部獎勵,則是指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承諾和獎賞。過多的外部獎勵會讓孩子變得只關注物質利益,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家長應該多使用內部獎勵,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第四,正確歸因

當孩子遇到挫折或失敗時,家長應該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歸因分析。讓他們明白失敗的原因是因爲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或努力程度不夠,而不是外部因素導致的。

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承擔責任並做出調整。同時,家長也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走出失敗的陰影,重新找回自信和動力。

0 阅读:0

錦囊課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