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年,國貨5月不求賞?忙著嘞

張書樂 2024-05-10 11:02:21

每年5月10日是中國品牌日,今年中國品牌日主題爲“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國貨潮牌,品築未來”。

只是,國貨這幾年,爲何不像以前那般,集中在5月求打賞了呢?

是忘了嗎?還是有了新目標?

答案或許是:沒忘,忙著呢!

01 五月,國貨紮堆促銷?

人的荷包是有限的。如果將有限的荷包,用在無限的的促銷中,就算是想,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電商平台上,卻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在雙十一年底大促之後,會在雙十二的時候玩一把返場。

而在6.18年中大促前,則往往會在5月10日開始搞一場國貨促銷季。

有意思的是,2022年開始,就沒集中促銷,是因爲如此高頻的掏錢包,消費者受不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只因爲新國貨長大了,不裝了、攤牌了,要破圈了。

怎麽理解?

雙十一連雙十二,還好理解,雙十二相當于是個掃尾,可有可無,已經越來越不被人當回事了。

先搞轟轟烈烈的國貨大賞,然後再接檔國貨、洋貨齊上陣的年中大促,這是不是先把洋貨的市場搶一把的節奏?

答案當然不是如此!

參加不了國貨大賞的品牌會反過手來抵制6.18的。

但反複掏兜,似乎消費者也不會持續買單,這樣的神操作有意義嗎?

答案是非常有,非常必要。

先說個背景,國貨大促選擇在5月,是有原因的,原本和6.18沒任何關系。

02 爲什麽一定是五月?

2017年國務院定5月10日爲中國品牌日,以“強化中國設計、中國制造,凝聚中國力量”。

隨後,2018年,天貓圍繞品牌日推出了“國潮行動”,2019年升級爲“新國貨計劃”。

而在2020年,京東也不甘示弱,在5月10日當天,在其京東秒殺上推出"新國品計劃"專屬會場,並計劃成爲常態。

刺激京東跟進的理由很簡單。

在其2019年12月發布的《 2019“國貨當潮”白皮書》中就指出,在2019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國潮”相關的搜索次數超過平時的5.4倍,比2018年提升3.3倍。

此後,國潮成爲了風口,盡管國貨大賞這樣的活動,在2022年沒有繼續,卻只是因爲國貨不再需要一個集中展示的機會,抱團取暖了。

而在國貨大賞最熱鬧的2019年和2020年,恰恰由于“集中展銷”的利好,刺激了更多的品牌在這一時段“推陳出新”,並逐步找到了自己真正殺入消費市場的正確姿勢。

比如在2020年,香飄飄和泸州老窖的聯名奶茶、周大生麻將、奈雪的茶和飛躍的聯名運動鞋、卡姿蘭和kimi&miki口紅盲盒、ROSEONLY和須盡歡聯名的蜜桃味香薰蠟燭等等,都顯得特別的特立獨行。

而在2022年,聯名款的打法不再在國貨中流行,國貨節的名頭也沒有直接在5月打出,情況發生了變化?

其實不然,較之此前偏重于營銷的打法,國貨們開始深度沉澱自己的産業鏈。

03 跳出五月節,進擊全年!

僅以國貨彩妝爲例。

就在5月,以唇釉出圈的國貨彩妝品牌Colorkey珂拉琪收購卡婷CATKIN母公司生産工廠。

而在此前,花西子則宣布,未來5年將投入超過10億元,在産品創新、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等多個領域展開布局 。

與此同時,國貨也跳出了5月節,開始在全年度做著各種事件營銷。

人們耳熟能詳的新聞:“鴻星爾克門店貨品幾乎被掃空”、“蜂花保衛戰”、“白象官方直播間的觀看人次均超過百萬”。

反而在5月,這些事件營銷開始沉澱爲銷量,並在中國品牌日前後的各種國貨促銷中,變成實實在在的銷量。

從集中一個時點來共同營造國貨氛圍,到全年之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新國貨們完美實現了從昔日傳說到再次知名的口碑崛起之路。

不過,這次複盤,不難發現,除了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平台上開展了一場應景的營銷外,已經變成曆史、卻又有紀念價值的五月國貨大賞裏,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傳播理念,值得借鑒。

04 國貨靠什麽出圈?

當年讓新國貨打響招牌的第一槍,當之無愧是聯名。

聯名的目的是什麽?

讓不知名通過聯合知名品牌,被目標受衆們所認知,然後先混個臉熟,爲之後爭取受衆從捧個人場變成捧個錢場,做好鋪墊。

由是觀之,當年的五月國貨大賞,本身就是想來搭讪,混點打賞爲核心目標。

既然名爲大賞,就是讓大家欣賞的,在欣賞的過程中搭讪和討打賞。

怎麽個搭讪法呢?

就是用各種奇葩的跨界聯名款,吸引更多的關注,特別是喜歡國潮的Z世代們。

此處想說明的是,當年的國貨大賞,賣貨不是關鍵,露出才是重點,本身就是個虛晃一槍。

2020年5月,天貓如期推出“新國貨大賞”。

同時,天貓方面就對界面等財經媒體直言不諱,“跨界産品首先是從營銷切入進行的,這次參與的品牌中,只有部分跨界有現貨,大概占三分之一,而剩下的跨界只是一個創意概念。

沒備貨,這是打算調戲消費者嗎?

05 奇葩瘋挑逗消費欲望!

其實,如果消費者真的全情投入到購買這些重在欣賞的新國貨,那才真正讓參加活動的國貨品牌們傷心難過和大跌眼鏡呢。

請注意,京東的那個報告裏,提到的只是搜索次數多,但搜索多並不代表銷量好,但搜索多一定代表關注足。

達成用戶聚焦,就很好了,後面還有6.18大促的正戲上演。

走奇葩風的國貨大賞,就是正戲前的暖場罷了。

吸引了關注,就可能爲主菜帶貨,不一定非要等6.18,也可以讓年輕人想著去嘗試下國貨,特別是老字號的味道。

但這樣做是不是太折騰了呢?

營銷講求以小博大,這樣的密集發布,會不會成爲品牌自身的負擔呢?

顯然,成本很低,低到爲了降低搭讪的難度,可以頻繁試錯。

2020年6月1日,蒙牛隨變在盒馬鮮生渠道首發它與白酒品牌江小白聯名冰淇淋,首發渠道蒙牛選擇了以盒馬爲代表的新零售渠道和現代化便利店。

江小白與盒馬,都是年輕人熱衷的品牌或平台。

蒙牛雖然算不上老,但爲了更好地和年輕人搭讪,卻是聯名大戶,甚至在業界被揶揄爲“已經和各大品牌幾乎排列組合式地聯名過一輪。”

其目的是爲了試錯,反正成本低,也許效果會意外的好。

其根源則是業績壓力。

根據蒙牛的財報數據,2019年蒙牛冰淇淋産品銷售額26.49億元,比2018年同期的28.36億元有所下滑。

于是,國貨們更加樂此不疲了。

06 腦洞開出吸金路!

“這波狗糧我們先吃爲敬”的麥富迪X單身糧,玩梗之余爲各位人士帶來安心“狗糧”,寵物狗和主人都能吃;韓束 x 永璞則爲複工一族帶來3秒補水、快速提神的膠囊包……

紛紛登場的戲精國貨,沒有更奇葩,只有最腦洞。

老字號和年輕的國貨品牌們,目的一致,動作整齊。

這一個5月國貨大賞的暖場,爲6.18大促中國貨們用自己的主打産品鎮宅,完成了一個和年輕人好好勾搭的開場白。

然後呢,抓住了眼球的國貨大賞,開始在後續時段裏不斷地尋求更多打賞。

此處,靠的是品質,和隨時可能打動人心的品牌營銷。

這一時期,品牌開始嘗試圍繞消費者實在做好産品,打造可靠的新招牌來賦能國潮新生。

成績如何?堪稱指數級增長。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2021年中國品牌關注度從45%提升到75%,2011~2021十年間“國潮”搜索熱度上漲538%,新國貨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已成定局。

越來越多的新國貨,不再靠聯名,全憑品質就殺入消費市場。

尤其是在線下市場,和Z世代各種”互動“的新消費賽道上,國潮、國貨幾乎都是招牌菜。

于是,到了2021年,當天貓舉辦510新國貨大賞之時,反而有點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感覺了:平時都消費了,就不用5月集中剁手了。

不過,當年度天貓推出的主題宣傳片卻別有一番風味:我的主場,盡管登場。

從最初的聯名搭車蹭熱度,到成爲真正的主場,新國貨完成了華麗轉身。

07 先出圈!再出國!出貨了!

至于2022年不再有單獨的國貨大賞,也就容易理解了。

需要扶一把、送一程的階段過去了,新國貨已經能在6.18和洋落們直接對陣了,就不用格外用國貨大賞來和洋貨“拉仇恨”了。

順便,2022年開始,國潮和新國貨不再是想和年輕人搭讪了。

從聯名到特立獨行,新國貨在年輕人的圈子相對穩了,現在考慮的是破圈了。

于是,5月國貨節就難免有些畫地爲牢,不如新國貨們各自爲戰、分頭出擊了。

出擊去哪裏?

新華社消息,作爲第五屆中國品牌走進聯合國系列活動的重要環節,“2024年企業全球化與可持續發展論壇”8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20余家中國企業齊聚一堂,分享中國品牌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並發展壯大的故事。

《2024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爲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國潮”經濟市場規模爲2.05萬億元,同比增長9.44%,預計2028年將突破3萬億元。

微風吹拂,繁花盛開,穿著馬面裙等漢服踏春的身影出現在鼋頭渚邊、婺源花間,也出現在塞納河畔、倫敦塔前……

國貨,正在席卷全球、鎖定全年,不必只在5月玩耍了……

刊載于《創意世界》雜志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産業評論人

0 阅读:15

張書樂

簡介:長期堅持在IT和遊戲領域呓語的非權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