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逼孩子站隊,是最殘忍的教育

兒科醫生鮑秀蘭 2024-04-03 09:49:43

家裏有孩子的,夫妻兩吵架的時候經常會問孩子一個問題:“你覺得媽媽對還是爸爸對?”

這話乍一聽沒啥毛病,就是讓孩子做裁判,但其實,是在逼孩子站隊,讓孩子表態到底是站在媽媽一邊,還是站在爸爸一邊。甚至是,孩子到底是愛媽媽,還是愛爸爸。

01.爲什麽逼孩子站隊,對孩子來說是最殘忍的教育

《謝謝你來了》其中一期的嘉賓就是在站隊中長大的。她說在父母吵架最厲害的那年,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離婚,你跟爸爸還是媽媽?”

她在節目中回想起當年面臨這個問題時內心的糾結和痛苦,當時她正上初一,最終選擇了辍學和誰都不跟。她說:“那時候在學校裏滿腦子裏的都是我到底要跟誰?根本就沒有心思上學”。

還有綜藝《春日遲遲再出發》中的林承玮。父母離婚後,她先是跟父親生活,後來由于父親經濟基礎不好,只好又跟著母親一起生活。

上初中後,經濟窘迫的父親來投靠前妻,跟他們一起生活。

可是三口人生活在一起之後,生活並沒有恢複到以前的溫馨和諧,而是摩擦不斷,父親把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全部發泄在兒子身上,經常半夜把兒子抓起來揍一頓。

母親也經常在兒子面前抱怨前夫的無能:“你爸是個很糟糕的人”。

就這樣,在林承玮的心裏,父親不是個好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都沒有出席父親的葬禮。

直到多年後,他才在節日中透露了自己的心聲:“我覺得滿遺憾的,沒有更新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人幫我回去看他,我沒有回去這件事,真的蠻遺憾的。”

他說,父親其實並沒有那麽糟糕,但是母親總是在他面前說父親的無能,因此放大了對父親的不滿。

而且,這段經曆對林承玮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總是甯願委屈自己,也總是無意識地去討好身邊的人,覺得自己要做到更好,才值得被其他人喜歡。

讓孩子站隊,通常發生在父母雙方意見不一致時,孩子成爲雙方都想爭取的第三方力量。

而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愛的兩個人。當父母意見不合甚至吵架逼他站隊時,選擇任何一方,對他來說內心都是拉扯、糾結的。因爲不論選擇哪一方,都意味著對另一方的背叛。

長期在這種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分裂的人格,精神壓抑甚至出現抑郁的症狀。

每一次的站隊糾結,都會消耗孩子的內心能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孩子把精力浪費在在消耗中時,他必然顧不上自己的事情,將來也很容易形成“我不重要,只有你們好了,我才好”的自我認知。

真正有效的家庭關系是“鐵三角”的關系。在這個“鐵三角”裏沒有敵對、沒有聯盟,彼此關愛,相互支持。孩子從父母那裏拿到愛和力量,才有勇氣面向不確定的未來,不斷地去探索和成長。

但是人都有七情六欲,父母又不是聖人,難道爲人父母,連發泄一下情緒、吵個架都不能了嗎?

不是的,父母可以吵架,但是吵架也要有基本的共識。

02.父母吵架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是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意見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當兩人因爲意見不合又無法說服對方時,難免會發生爭吵。

泰國動畫短片《父母吵架是孩子的恐怖片》以一個小孩子的視角,描述了父母爭吵以及家暴時孩子內心的絕望和恐懼。

短片中將這些絕望和恐懼的心聲以血淋淋的場面表達出來,令人深思,讓人警醒。

如果不得已在孩子面前發生了爭吵,記得事後一定要告訴孩子:有時候大人也會以爭吵的方式來溝通,但即使爭吵,父母也是愛你的,並及時向對方道歉。

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偶爾的爭吵只是父母一種極端的溝通方式。同時他也能理解人與人之間並不總能和平相處,爭吵也是生活的常態。

二是爭吵時不要以孩子爲話題和借口。很多父母吵架,總是會不自覺地說出,“如果不是爲了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這樣的話。

孩子天生是一個偉大的觀察家,能敏銳地覺察到父母之間的不和;但同時又是一個差勁的翻譯家,他翻譯不出父母吵架背後那些沒有表達出來的對對方的愛與期待。

當聽到父母因爲自己而吵架時,他們理解不了這只是大人爭吵的一個借口,而是會將父母不和的原因歸咎于自己,會認爲是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所以才造成了父母的不快樂。

三是吵架時不要動用武力。爭吵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無能的人才會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每動用一次武力,都會給孩子心中留下永久的陰影,甚至將來孩子長大了,也會有樣學樣,習慣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小時候鄰居家夫妻二人經常吵架,吵著吵著就演變成了二人對打,那時候經常聽到他家姑娘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爸爸媽媽,求求你們,不要再打了!”

如今他家姑娘快40了,經曆了兩次失敗的婚姻後,一直單身。提及婚姻,除了痛苦就是傷害。

小時候心裏種下的那些陰影不消散,她很難再擁有幸福。因爲從小到大,她就不知道幸福的婚姻是什麽樣子的。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孩子眼中,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一個溫暖的家。

家是一個講愛而不是講理的地方。因爲生活不是流水線,本就沒有標准答案,所有的對與錯都是關系裏的愛而不得。再說了,我們生活的目的是幸福,而不是評判。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父母雙方就不能爭吵。沒有不碰鍋沿的勺子,我們都是普通人,拌嘴吵架也在所難免。

只是作爲一個成年人,要爲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要把爭吵中産生的焦慮和負面情緒抛給孩子,逼孩子站隊,讓孩子做我們的支持力量。

父母的愛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我愛你不是爲了讓你站在我這邊,而是因爲,你就是你。

0 阅读:152

兒科醫生鮑秀蘭

簡介:寶秀蘭中心首席專家,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