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C位的武松,爲什麽後期淪爲邊位了?

小二探經典 2024-03-27 18:45:08

要問梁山好漢落草前,誰最有資格站在C位,無疑只有武松一人了,連主角宋江都得靠邊站,“武十回”的名頭可不是浪得虛名。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前期穩居C位的武松,過了那段高光時刻,爲什麽就淪爲邊位了呢?

單兵之王

水浒前六十回,基本可以定義爲單兵作戰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描寫的是各個梁山好漢(也就那麽幾個)如何經曆波折、落草爲寇、相聚梁山的故事。豪占十回戲份的武松,無疑是響當當的單兵之王。

雖然林沖、史進、魯智深、楊志等,也有較多戲份。但是,爲何他們無法與武松爭奪C位呢?其原因就在于,施耐庵給武松設計的劇情是“盤盤逆風局,把把生死戰”。

無論是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還是血濺鴛鴦樓,武松所面臨的困局80%都是生死局。想想林沖、盧俊義面對兩個要殺自己的公差,都只能束手待斃。再看看武松在飛雲浦,先前就挨了一頓毒打,並且帶著重枷,還要面對四個人的圍殺,這等逆風局,放眼整個梁山也沒人能全身而退。

武松的信條就是:我武二郎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不懼生死,也從不幹“報隔夜仇”的窩囊事兒。單兵作戰,武松能穩占C位,憑的就是他殺伐果斷的風格、勇猛好鬥的性格以及執著的信念。

團戰

梁山大聚義後,就從單兵作戰階段進入團戰階段了。此時的C位也就換成身居主帥的宋老二了。

團戰講究的是戰略戰術、排兵布陣、人員調配,這個階段的戲份全由宋老二、吳用、盧俊義等人承擔。因此,不僅僅是武松,其他好漢也都一樣,戲份都比較少,比較平均。

團戰階段除了人員調配時,大家都露一下臉,其他時候也只能通過陣前挑戰、完成特定任務來增加戲份。

陣前挑戰多是馬軍頭領露臉的機會,如梁山馬軍五虎將、八骠騎等。此時,武松的短板就顯露出來了。赤手空拳、近身肉搏是武松的強項,馬術、兵器、弓弩等技能卻是他的弱項。因此,身爲步軍頭領二號人物的武松,自然在這個項目上無法爲他提供過多戲份。

兩軍對壘,一般會出現奔襲、臥底、密探等特定任務。這種任務一般會選擇專門從事情報工作的戴宗、時遷等人,或者是有水上功夫的李俊、三阮等人,又或是擁有特定技能的淩振。身爲步軍頭領的魯智深、武松等人,也只會在攻城近戰厮殺時才會偶爾出現,一筆帶過。

最後

“一將功成萬骨枯”更能簡單地總結爲何武松會逐漸淪爲邊位。

招安後,南征北戰的梁山好漢們,更像是一顆顆的“棋子”,在主帥的掌控下,“棋子”們的職責就是按照既定的戰術去執行而已。所以,不會也不可能給“棋子”過多的戲份,而每一次的勝利後的聚光燈也只會照在“將”的身上。

3 阅读: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