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與李順㈣

百年的驿站 2024-05-15 09:10:53

另外,我們也應該看到,反抗暴政是很不容易的,代價卻往往高得驚人。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中國曆史上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少說也有數百起,而真正取得成功的,只有劉邦與朱元璋。在唐末宋初,人們還只看到漢高祖劉邦這個唯一的先例。而不幸失敗呢,其領袖作爲“首惡分子”,不但其本人要被處以極其慘酷的“磔刑”,即零剮碎割,其家屬、家族還要被滿門抄斬,滅三族,滅九族,是上至八九十翁妪,下至襁褓中嬰兒也不放過的。難怪陳勝、吳廣已經揭竿而起,沛中父老欲起而響應,欲推一個人當頭領,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主吏蕭何、獄掾曹參都不敢接受而讓給一個小小的亭長劉邦。爲什麽呢?不就是“恐事不成,後秦種族其家”(《史記·高祖本紀》)嘛。而作爲“脅從”者就大有不同了,即使起義失敗,還可以投降舊王朝,也可以改投新主子,萬一不幸被捉住了,處置也不會那麽嚴厲,何況由于目標小,藏匿民間也相對容易得多呢?

于是,黃巢、李順的傳說是否也在暗喻人們:你們勇敢地反抗暴政吧,即使失敗了,也並非死路一條,我佛慈悲爲懷,會爲你們留下一線生機、保佑你們遁入空門的。至于那錦箱中嬰兒的傳說,很可能是李順自己編出來的。因爲在分散的小農經濟社會中,人們往往崇拜王權,王權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孟大王的遺孤”,遠比普通百姓李順的號召力大得多。你看陳勝、吳廣起義時,欲“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爲天下唱”(《史記·陳涉世家》),就是這個道理,至于秦公子扶蘇與楚將項燕即使健在,也理應是冤家對頭,這一點,無論陳勝還是吳廣,就不去考慮那麽多了。

  最後,在黃巢、李順起義失敗後,統治階級依然凶殘暴虐,普通民衆仍然痛苦萬端,亦是産生那些傳說的重要原因。我們知道,黃巢之後,是數十年軍閥割據混戰,是生産力被大規模地摧毀,是人民群衆顛沛流離,是殺人肉充軍糧已經成爲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一個個凶暴王朝走馬燈似地旋起旋滅。而李順之後呢,是宋軍的“恣橫剽掠”,使得“民罹困苦,未安其業”(《宋史·牛冕傳》);是宋廷派到四川的官員“多擅殺以爲威,雖小罪,猶並妻子徙出蜀,至有流離死道路者”(《宋史·田況傳》)。于是,人們懷念黃巢、李順,懷念像黃巢、李順那樣敢于領著大家反抗暴政的英雄人物,希望他們有一個比較好的結局,希望他們再次站出來登高一呼,這,難道不在情理之中嗎?

  至于經典史籍與稗官野史究竟誰更接近真實,誰更可信;黃巢與李順當初究竟有沒有逃脫大難,有沒有出家爲僧。那可得求教于大方之家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