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兩省,要“抱團”了?

中國新聞周刊 2024-04-21 17:24:47

鄭州向青島、濟南、洛陽抛出“橄榄枝”。

最近,鄭州發布了《鄭州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份《計劃》中,鄭州著重提到——強化鄭州與濟南、青島、洛陽的聯動,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爭創以鄭濟青洛爲核心的魯豫國家區域科創中心。

這是鄭州官方文件中,首次對山東的濟南、青島公開“喊話”。

聯合青島、濟南、洛陽,鄭州要打什麽算盤?

鄭州城市風光 圖/圖蟲創意

爲什麽是青島、濟南?

建設魯豫國家區域科創中心,鄭州爲什麽選擇向青島、濟南、洛陽抛“橄榄枝”?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與河南,特別是鄭州當下發展遇到的瓶頸息息相關。

在河南社科院城市與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王建國看來,高質量發展階段,第一驅動力是創新,創新的核心是人才,關鍵在教育。他說,“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的産業發展已經從‘拿來主義’,逐步過渡到創新驅動。河南經濟以傳統産業爲主,創新的基礎相對較差,要不斷調整産業結構,走創新之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與科創人才必不可少。與周邊省份相比,河南在這方面較薄弱,特別是鄭州,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現狀與城市發展戰略目標及需求不相匹配。”

比如,爲鼓勵創新和成果轉化,2019年6月開始,國家專門設立科創板,開板至今,科創板已成功上市570家公司,專利申請總量爲24.5萬余件,2024年第一季度共新增科創板上市企業4家。而作爲“萬億GDP”城市的鄭州,至今沒有孕育出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近年來,鄭州也意識到這一短板,不斷在高等教育方面發力。特別是進入“十四五”後,河南高等教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2021年,河南遴選河南農業大學等7所高校的11個學科作爲沖擊“雙一流”的“後備軍”,予以重點支持。2022年,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成功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2024年發布的1月河南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縱深推進高校“三個調整優化”,加大“雙一流”建設和第二梯隊創建支持力度,並啓動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鄭州大學醫學院建設。

但自建高校速度相對較慢,打造區域合作,共享資源則成爲一條新路。

“山東的濟南、青島,高教資源較爲豐富,鄭州沒有‘985’高校,而這兩座城市分別有一所。此外這兩城還集聚著不少科研院所。”王建國分析。

目前,青島還擁有1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濟南則擁有1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王建國看來,濟南與青島的研發資源豐富,與鄭州有很大合作潛力。在省內,洛陽的情況類似,其工業基礎雄厚,積澱了不少科研院所。比如在“一五”時期,中國布局156個蘇聯援建重大項目,當時河南布局9家,洛陽就占了7家。他說,“伴隨這些國家重大項目的部署,配套的科研機構,比如工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都在不斷成長,洛陽不光是河南的工業基地,在全國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2024年洛陽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洛陽19家産業研究院轉化成果188項、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7.3%、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連續5年領跑全省。

“魯豫有約”

事實上,近兩年,河南與山東在科創領域的協作,早有謀劃。

2022年,河南、山東兩省向科技部報送了《魯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規劃(2022—2035年)》。2023年1月,山東省科技工作會議透露,將加快推進魯豫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創建工作,力爭早日獲批。

而在鄭州此次發布《計劃》之前,今年初,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發布《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實施方案》。這一方案強調“爭創魯豫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共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創新中心。加強山東半島、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協同聯動,打造黃河中下遊協同創新共同體。”

但與鄭州在發展當中遇到瓶頸不同的是,山東的濟南與青島,自身科教資源相對豐富,爲何選擇“分享”?

“以傳統産業爲主導的産業結構要想創新,就不可能單純依靠技術,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科創技術的成果轉化就成爲非常關鍵的一步,特別是在與市場結合方面。從經濟總量看,河南、山東有著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合作潛力。”王建國分析。

而在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看來,鄭州此次抛出的“橄榄枝”,是鄭州尋求打造鄭濟青洛國家區域科創中心的點睛之筆,也是魯豫兩省抱團發展的策略創意和政策創新,對于重構和壯大豫魯科創中心、産業體系、市場格局和發展生態具有積極意義。

2023年,山東GDP爲9.21萬億元、河南GDP爲5.91萬億元,分別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三和第六,在北方省份中則排名第一和第二。不過,2023年,河南GDP總量排名由第五滑落到第六,被四川超越。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實際上顯示出河南在産業結構調整方面出現壓力。

“魯、豫都是經濟大省,兩省具有廣闊的合作基礎,且河南和山東不乏省際合作的成功案例。多年前,豫魯兩省在黃河中下遊生態保護方面的協議化和制度化合作,已經造福兩省人民。但此前相對于生態保護、水利工程,兩省在科創和産業方面合作方面較弱,這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先産業後生態的合作模式形成鮮明對比。而共同建設區域科創中心,成爲河南、山東這兩個北方經濟大省邁向全面合作的重要契機。”宋向清分析。

潛力仍待發掘

隨著“抱團發展”成爲各大城市的共識,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一體化發展程度高的地區,早已進入同城化階段,比如上海與蘇州之間開啓地鐵同城時代,粵港澳大灣區2023年跨城通勤人口總量已達到118萬人。

盡管山東與河南的合作在不斷深化,新增加了在科創等領域的合作。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仍有不少新的空間需要挖掘。

在宋向清看來,豫魯城市分布相對分散,城與城之間距離遠且缺少密集的交通路網和運營車輛,以至于豫魯兩省民衆和貨物往來頻次和數量偏少。此外,兩省的合作還缺乏區域性全面一體化合作機制安排,還限于特定領域和特定行業。

“最大的合作潛力在産業層面。豫魯兩省産業存在一定的互補性,未來豫魯合作要著力在産業鏈供應鏈構建方面尋求突破,合理進行産業分工,精准謀劃市場平台,均衡共享技術成果,把産業合作置于豫魯合作的優先項,最大化豫魯各城市産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推動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效應。”宋向清分析。

王建國認爲,在長三角內部,産業鏈條分工明確,區域合作不僅有政府牽頭,更有市場方面的緊密合作,已經形成較爲完善的體系。在共同建立科創中心後,河南與山東需要學習這些經驗。

比如,在産業鏈協同方面,長三角地區獨具特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四大産業,是長三角區域重點發展的新興産業。爲推動四大産業補鏈、強鏈、固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産業集群,早在2021年,第三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這三省一市共同成立了上述四個重點領域的長三角産業鏈聯盟。以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産業鏈聯盟爲例,目前,該聯盟已覆蓋長三角範圍內專用車、氫能、電機、智能網聯等會員單位500余家。

此外,該聯盟還組織標准研究,推動長三角範圍內標准共建互認。目前,聯盟已研究甲醇加注站、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領域團體標准的編制,已發布標准6個,立項標准12個。

在宋向清看來,可以研究建立一個涵蓋河南、山東和江蘇北部、河北南部的豫魯蘇冀一體化合作區(或者叫“淮海一體化協進區”)。他說,“這樣就可以形成北有京津冀一體化示範區、豫魯蘇冀一體化合作區,南有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新空間戰略發展格局,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趙越

1 阅读:1695
评论列表
  • 2024-04-22 06:30

    理想很豐滿,豫魯蘇冀這餅有點大,豫魯蘇皖交彙處沒有一個象樣的城市(除了徐州的體量稍大外)能帶動這四地的發展!

  • 2024-04-22 05:49

    我更看好青島濟南開封洛陽組成一個核心發展地區,而不應該有鄭州

    格調 回覆:
    [點贊][點贊]
  • 2024-04-22 00:52

    “遠親不如近鄰”,打破條條框框,東西和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比翼雙飛,這個思路與決策是明智之舉

  • 2024-04-21 23:07

    建議組建山河四省區域聯盟!!!

  • 2024-04-22 02:09

    我們洛陽不參與行不行?

  • 2024-04-22 17:17

    兩省互爲近鄰,語言相通,生活習慣相近,但人的性格相差甚遠。這才是兩省合作急需解決的難題!

  • 2024-04-22 00:04

    鄭州爲什麽選擇向青島、濟南、洛陽抛“橄榄枝”?

中國新聞周刊

簡介:每天真誠推送犀利觀點+深度報道+暖心好文+有趣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