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夫不同意王兆相部留冀熱遼,未經李運昌同意,帶走人家一個旅

從陽化石 2024-05-12 03:03:08

抗戰結束後,山東軍區抽調主力部隊挺進東北,其中有第1師、第2師、第3師、第5師(一部分)、第6師、第7師等等。

7師是由渤海軍區主力以及軍分區部隊組成,其中成立的獨立旅是由幾個軍分區部隊組建而來,旅長王兆相。獨立旅先行一步前往東北,部隊由軍區副政委劉其人、王兆相率領下。

抵達承德後,接到命令停止前進。此時國民黨軍派部隊從北平、 唐山方向向熱河進攻,企圖搶占承德,占領察哈爾、熱河兩省,從而打開由陸路進入東北的通道,並切斷我華北、西北、東北三大戰略區的聯系。

我軍對于察哈爾、熱河在戰略位置上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控制兩省,發展東北我只力量並爭取控制東北,一旦敵人控制這裏,挺進東北部隊能否出關,搶占東北的任務能否實現。盡管李運昌部,以及山東軍區與其他根據地的部隊先行抵達,但還有很多部隊在路上。因此保衛承德刻不容緩。

當時,冀熱遼部隊不多,主力都集中在晉察冀,尤其是張家口方向,因爲敵人要對張家口發起進攻。當王兆相率領的獨立旅挺進承德後,上級讓他們留下配合蕭克打仗。于此同時,晉察冀第二野戰軍成立,蕭克告知王兆相他們劃歸第二野戰軍序列。

對于突然起來的隸屬關系變化,這是劉其人、王兆相不能改變的,但他們也向楊國夫彙報此事。楊國夫通過東北局交涉讓冀熱遼軍區歸還建制,因爲他們的目的地是東北,而非冀熱遼。

客觀來說,挺進東北部隊也不算很多,盡管有10萬部隊和2萬幹部,可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以及沒有根據地情況下,面對的各種問題會很多。如展開大規模戰鬥,必定有損失,如果根據地沒有開辟,兵源如何解決。因此,楊國夫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在王兆相率部離開之時,承德形勢很嚴峻,大兵壓境戰鬥一觸即發,他沒有坐視不管,留下來打完再走,楊師長表示不同意,怕一旦戰鬥打起來,打成持久戰,獨立旅很難再到東北了。王兆相陳述理由,不過留不留,還需要冀熱遼軍區與東北首長交涉,最終讓他打完再走。

楊國夫率領7師雖然晚于獨立旅,可一直是急行軍,很快就超過王兆相,挺進山海關。

當時的形勢不僅是熱、察兩省情況嚴峻,國民黨軍通過海運向東北增兵,敵人很快占領鐵路沿線的大城市,敵人也看著山海關這個要道,用4個師對此發起進攻。

駐守在山海關部隊是李運昌19旅2個團3000余人,旅長是張鶴鳴。當山海關保衛戰打響時,上級調22旅64團1000多人支援。同時,讓楊國夫部增援山海關作戰。楊國夫部下轄3個團6000余人。這樣守護山海關兵力達到1萬人。

在楊國夫部抵達之前,張鶴鳴率領4個團已經打了幾仗。部隊會師後,組成以楊國夫爲總指揮,張鶴鳴爲副總指揮作戰指揮部。從武器裝備來說,敵我懸殊大,從兵力上也是一樣。盡管多次粉碎敵人進攻,李運昌認爲守一時容易,堅守相當長時間就難了。上級要求他守一兩個月,有利于大局。

李運昌認爲如果這樣,必須派增援部隊過來,同時也將自己的戰鬥方案彙報上級。林做出調整,讓楊國夫全權指揮山海關,李運昌指揮文年生部,以及冀熱遼部隊,守葫蘆島,殲滅向錦州、葫蘆島之敵。

也就在這時候,楊國夫傳達19旅劃歸7師建制的命令,並且把19旅的電台、電話收歸7師使用。部隊建制劃走,這件事李運昌不知道,也沒有通過他的同意,內心還是有些情緒的,這畢竟是人家的部隊,說要走就要走,也沒有打個招呼。

部隊劃走,李運昌顧全大局沒有計較,而且給部隊做思想工作,很多指戰員還是希望被老領導指揮,要求留下。有些指戰員說編入7師,我就不走了,在這裏找個別打工作幹。他說部隊是黨的部隊,在哪裏都是革命,你們應該好好安心才是。

雖然7師于19旅是兩個不同地區部隊,生活、作風不同,慢慢就會習慣了,大家服從命令。後來這支部隊,編入7師,被帶去北滿開辟根據地。1946年8月,7師與王兆相獨立旅,新四軍7旅組建6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