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到元朝使者,中南半島第一強國有多強盛?爲何只剩吳哥窟遺迹

冷兵器研究所 2024-03-08 13:21:13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雙尾貓

字數:5200,閱讀時間:約13分鍾

編者按:《古墓麗影》算是遊戲動漫影視界的一個大IP了。而電影版《古墓麗影》的取景地是在柬埔寨的吳哥窟,而吳哥窟是吳哥古城遺址群的一部分。吳哥古城遺址群作爲世界文化遺産以及東南亞古代的建築奇觀一直以來備受關注,而高棉帝國的吳哥王朝在曆史上,曾經是中南半島的第一強國。那麽,這個國家當年有多強盛?又爲何最終衰落呢?

其實,中國古代就有關于吳哥古城社會生活場景的一手史料。這就是周達觀所寫的《真臘風土記》。首先要說明一下周達觀寫作背景。

當時元成宗從他祖父那裏接過皇位後,改變對外政策開始休養生息。之前元世祖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失敗,還有攻打越南失敗和經略占城功敗垂成,而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征爪哇也是無功而返,並且士卒死者超過三千人。

當時的皇帝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繼位後就下诏罷征安南和取消對日本用兵的計劃。之後又開始派出使節團出發各國,改善與各國關系。

而周達觀所在的使節團的目的地,就是當時的高棉帝國,原文中稱真臘,因爲都城在吳哥,所以也被稱爲吳哥王朝。

▲文明6裏的高棉

當時的吳哥王朝可以說是東南亞一個大國(按諸番志稱其地廣七千裏),對于新繼位的元成宗來說,和這個地區強國搞好關系也有利于牽制占城、暹羅等東南亞國家(元朝和這些國家的恩怨具體細節,不在本文討論範圍裏)。

出使真臘既是爲了強化關系也是用另一種手段加強影響力,畢竟真臘在至元二十二年的時候,還與占城“貢樂工十人,及藥材、鳄魚皮諸物”,當時東南亞一帶的香料與藥材還有各種珍禽異獸,在東亞是搶手貨,和這樣一個富國搞好關系是沒錯的。

周達觀在加入使團的第二年(1296年)經過占城到達當時的柬埔寨,到了大德元年(1297年)六月,使團乘船離開,八月回國。周達觀本人在當地待了大概1年,《真臘風土記》寫的就是這一年多在高棉帝國的所見所聞。

先說說當時吳哥王朝的都城。一個國家的都城規模狀態反映的是這個國家的影響力和綜合國力。

實際上吳哥(Ankor)本身就是都城的意思,在作者的筆下把當時的王城叫做州城。這個州城規模不小,作者說州城的周長可二十裏,今天的吳哥王城城牆長度就是十二公裏多一點。面積比今天蘇州古城小一些,但是對比當時內地的城池也算是一線水平。雖然數據不是特別精確,但考慮到作者不會拿測量工具仔細量,但是也比較精確了。

這也是爲何這部遊記被後世重視原因,又提到王城的城牆是石牆,高可二丈(大約六米多實測七米,城牆厚度3.5米)。作者對吳哥的城牆評價是,石甚周密堅固甚至不生雜草,說明質量不錯,從高度來看比較符合宋代不少重點地區城牆高度。但是作者說沒有女牆,這說明吳哥這種城牆和平常觀念中的防禦性城牆不同。

除了城牆尺寸外,他又寫到城門分布。比如有五個城門,門各兩重。在城門分布上是東向開二門,余向皆一門。現實中吳哥王城城門分布和記載一致。這五座城門中的東部其中一個,被稱爲勝利之門的城門是通向宮殿區,而其他四座城門通往位于城中心的巴戎寺(Byon Themple)。

▲吳哥王城激光雷達測繪圖

相比較于中式帶有閣樓的城門,也就是城門樓,吳哥城的城門上則是神像,這種城門屬于典型的塔門。高度超過20米的塔門式城門讓作者有別開生面的感覺,這種塔門來源自印度。相對于閣樓式城門,這種塔門更多是禮儀性的。

▲吳哥王城城門之一

▲吳哥城牆

原文中又提到護城河:城之外皆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這裏把護城河說成巨濠,說明護城河非常寬,有多寬呢?寬度近百米!而護城河上的石橋自然規模龐大並且是石橋,而其他文獻中也提到四十丈石橋。看到這種長度驚人的石橋,所以作者提到通衢大橋雖然沒有寫感想,但是看到這四十丈石橋,外加石橋上生動的雕像想必心中是非常震撼的。

▲吳哥城的護城河與大橋

從城池的角度來說,看到近百米寬的護城河與百米長的石橋,再加上七米高石城牆,別說作者覺得驚訝,就是今天的現代人也會驚訝。

▲吳哥王宮遺址平面圖

然後作者又提到宮殿,作者目測宮殿周長五六裏,而考古勘測發現王宮東西長587 米,南北寬 246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雖然比故宮(72萬平米)小很多,但是面積和南宋時期的德壽宮(占地約17萬平米)差不多。

▲王宮城門遺址

根據考古發現,王宮四面外圍牆由4米多高由角礫岩砌成,王宮的五座宮門也是塔門形式,外圍也有護城河總體來看像是王城的縮小版。王宮中心區域被作者稱爲金塔,實則也是類似王城中心神廟。如今這座金塔被稱爲空中宮殿,雖然金塔已經看不到當時的樣子,但是由磚石壘成的台基依然還在,上面還有精美的浮雕,僅僅今天的空中宮殿總高度超過13米,算上存在的金塔高度可能超過二十米。

雖然目前王宮遺址中大部分建築已經蕩然無存,但是王國中心的空中宮殿遺址,依然位于宮殿的中心區域,還能讓遊人感受到當年的輝煌。所以周達觀的評價是:屋頭壯觀,修廊複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作者還提到了城內各種石塔金塔銅塔,還有吳哥窟,作者把吳哥窟稱爲魯班墓,還提到石屋數百間。可以說在周達觀的記錄中,吳哥是一座規模宏大,廟宇林立的巨型城市。

看到這裏,相比一些玩過遊戲《文明6》裏的朋友會想起以前的經曆,遊戲《文明6》裏的高棉的長處就是建築和糧食産量。依托強大的糧食産量,爲修建大型城市和巨型建築提供人力物力支持。而反過來又通過修建各種水利設施保障糧食産量。

▲國王浮雕

除了華麗的王宮,巨大的王城外還有國王的儀仗隊。周達觀在遊記中提到,國王去遠處時,前面有軍隊開路,接著是旗手和鼓樂隊緊隨其後,除此以外還有宮女三五百人穿花執燭,自成一隊。又有宮女帶著金銀器皿和文飾之具,還有宮女手執標槍、標牌作爲內兵,又成一隊。

從這段記錄可以看出,出行隊伍規模很大估計有上千人。這種規模如何呢?我們以南宋時期的儀仗隊爲例:宋高宗在揚州南郊祭祀時,儀仗用一千三百五十五人。宋孝宗時除了極其重要的場合以外也不過三千人。所以至少同時代來說,吳哥王室儀仗也不算小了。

作者還提到過國王的儀仗設施極其豪華考究:國王本人坐在大象上,手持金劍,象牙套著金子。國王用銷金白涼傘20余柄,傘柄都是金子做的,還有裝飾著黃金(原作者認爲是黃金)的羊車、鹿車、馬車,可以說要多氣派有多氣派。

國王四周簇擁著許多大象,大象之外是軍隊並且軍隊裏還有騎兵。而這一場景也正好和吳哥遺址上的浮雕相對應,浮雕上的吳哥王朝雄主蘇利耶跋摩二世出行時裝束排場就是如此。

在領略過繁華的王城以後,作者本著所接受的教育習慣,又參觀了當地的農業和手工業。

作爲傳統儒家教育的作者來說,農業是重中之重。農業包括農林牧漁,他記錄了當地的一年四熟的收獲次數,還有當地豐富的農産品種類,並且提到當地人可以自己煮鹽(醝物國中無禁)。

他還記載了可以爲旱季提供農業生活用水的巨型蓄水池。可以說當地的農業條件非常優越,從考古上來看,以大吳哥爲中心的吳哥城區在1000平方公裏內、人口達到75萬以上。正是因爲這一人口密集且交通便利的優勢,使得當時都吳哥地區成爲高棉帝國的中心也是當時中南半島最大的城市。

▲吳哥遺址地圖

▲浮雕上的高棉軍隊

▲吳哥王朝道路分布圖

作者又參觀過當地的造船工場,大概是因爲當地森林資源豐富,所以小船用整根原木鑿出來的,而大船則是以直接斧鑿之開成版,作者原話是既費木且費工也。具體細節冷研發過《長的像中國的龍舟,柬埔寨高棉帝國的劃槳戰艦,威力究竟如何?》在此不多做敘述。

因爲吳哥城周邊有發達農業,同時又通過洞裏薩湖水系連接海洋,所以當地外貿也非常發達,因爲有發達的農業商業,充足的自然資源,所以作者說米糧易求,屋室易辦,器用易足,買賣易爲。

雖然他來自富庶的東南,在心裏也不得不贊歎當地的富庶,而且還提到有不少唐人(華人)因爲當地生活成本低,所以跑到當地定居。

其他到過此地的人比如汪大淵,還提到過富貴真臘,可以說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是無法支撐這個地區大國的。

▲高棉與占婆水戰場景圖

周達觀在說完都城的雄偉和當地的富庶以後,在其他方面的記載卻讓後世的人看到這個帝國衰落的趨勢。

比如周達觀提到:國中亦有丞相、將帥、司天等官,其下各設司吏之屬,但名稱不同耳。說明吳哥王朝有完整的官僚機構,但是又提到大抵皆國戚爲之,結合當地的貴族政治傳統、貴族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關系。雖然看似穩固的貴族聯盟但是也容易發生內鬥。曆史上吳哥王朝和之後的金邊王朝就是因爲內鬥也嚴重削弱了國力。

另外,作者還提及了當地人的奴婢來源:

人家奴婢皆買野人以充其役。多者百馀,少者亦有一二十,除至貧之家則無之。在古代奴隸制度下,奴隸來源有外族俘虜和破産或者犯罪的本族人。但是作者提到當地人的主要奴隸來源是野人,什麽是野人呢?

▲浮雕上的高棉象兵

作者又說蓋野人者,山野中之人也。這種感覺是不是很熟悉?那些野人地位很低,當地人對他們的稱呼爲撞賊。那淪爲奴隸的野人少壯者一個可值百匹布,老弱者三四十匹布可得。對于逃亡的奴隸,做法也是非常殘忍。而這些野人有的語言接近,有的語言不通,但是可能也屬于一個語系。

實際上即使在19世紀到20世紀柬埔寨也存在一些屬于孟高棉語系的原始部落。所以當時的吳哥王朝的模式更類似都邑模式。而那些受盡壓迫的野人,在面對吳哥王朝的外敵時,會做什麽可想而知。然後當時真的有外敵出現了,作者就提到另一件事:就是當地不少村落因爲戰爭荒無人煙。

當時吳哥王朝在大城市周邊的各個村落設置名爲買節的官員,在道路大路上周邊設置名爲森木的驿站。這些官員聯系城市附近的村莊與城市。但是因爲與暹人交兵,受戰亂影響這些地方皆成曠地。

這裏說的暹人指的是當時的素可泰王國,由傣族人南下建立的,在吳哥窟的浮雕上也有暹人士兵形象。一開始這些南下的泰族人爲吳哥王朝服務,而吳哥王朝本身也需要能征善戰的武士。《宋史》提到過當時的吳哥因爲不習兵事,所以被打壓,而吳哥城在公元1177年也被臨近的占婆攻克過。所以對于南下的泰族人,吳哥王朝也願意接納他們抗衡占婆和越南。

直到1238年,泰族首領坤·帕孟和坤·邦克朗刀脫離了當時的吳哥王朝,建立素可泰王朝,定都素可泰。而吳哥王朝想派兵征討,結果發現打不過,最後能自保已經不錯了。

那麽作爲中南半島傳統強國?爲何在主場都吃虧,就如同上文所說當地特殊的社會形態,使得南下的泰人和當地不少都城圈以外的人群融合,得以站穩腳跟。而吳哥王朝的軍事實力卻和貌似強大的國力不相稱,作者對當吳哥王朝的士兵形象描寫是:右手執摽槍,左手執戰牌,別無所謂弓箭、炮石、甲胄之屬。從吳哥城浮雕來看,當時的士兵主要武器確實是盾牌和標槍,具體形象可以參考浮雕還有二十世紀西方學者拍攝的卡吾瑪部落武士。甚至弓箭也主要是在軍官手中。

當地炎熱的氣候和河湖密布的環境也削弱盔甲的實用性,所以披甲率不高,從浮雕來看士兵的盾牌有長條形和圓型。

王朝的兵源似乎也有問題,因爲作者還提到當地與暹人作戰時,經常直接從普通百姓拉壯丁。此外作者對當地軍隊評價和宋朝人的觀點基本類似,覺得當地不知兵。作者不覺得當時的吳哥軍隊戰鬥力很強,這倒是不是士兵弱,而是作者覺得吳哥軍隊作戰沒有對作戰規劃,很像村鬥。

曆史上按照宋朝和越南記錄:高棉帝國在雄主蘇利耶跋摩二世時和越南發生過戰爭,被越南暴打,而宋朝方面也提到當時真臘被當地越南李朝打壓。鄰近的占城更是以兩次突然襲擊方式攻破吳哥,雖然之後吳哥複國成功並征服占婆。但是作者提到,爲了滿足占婆王對于人膽的需求,當地人在要道口派人,遇到晚上過路的,以繩兜住其頭,用小刀于右脅下來一刀。

這種習慣,西班牙人和明朝人都記錄過,所以想想如果真徹底征服占城,爲何還有這種現象?而一些資料記載,當時高棉收複吳哥反殺占婆也是利用另一派占城人的勢力。

▲1300年時的中南半島

所以,和傣人的長期戰爭,影響了吳哥王朝的國力,進而動搖了高棉帝國的威信。而高棉帝國看起來實力很強,但是在自己主場卻沒有優勢。最後北部國土不斷喪失,國都也不斷的靠近前線,雖然靠著優越自然條件和外貿維持著都城的繁華,但是整個王朝的頹勢似乎不可避免。

最後因爲氣候變得幹旱以及疾病流行,導致吳哥的運轉搖搖欲墜,隨著北方的阿育陀耶王朝崛起,取代素可太王朝,變成爲人所熟知的暹羅,實力進一步增強。這時的吳哥王朝也在內鬥中不斷走向沒落。在1432年吳哥城第三次被外族攻破,柬埔寨王室也遷都金邊,結束了吳哥王朝輝煌的曆史。而吳哥也逐漸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只有今天吳哥遺址的巨石建築,依然矗立向遊人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武士浮雕

▲傣族士兵

▲Jean Boulbet拍攝的卡吾瑪部落武士

參考資料:

柬埔寨吳哥古迹王宮遺址的考古勘探

跨地區文明互動下東南亞古代都城規劃研究

基于多元數據的吳哥水系信息提取與數字化重建研究

從國家到政治體——東南亞前現代“國家”研究的理論意義

《柬埔寨通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3 阅读:1077
评论列表
  • lee 3
    2024-03-08 19:14

    元朝使者是覺得這破地方還能有這玩意兒吧?

冷兵器研究所

簡介: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