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版《種地吧》,青年科學家改裝集裝箱種植生菜,價優質高者勝

科技路邊社 2024-04-01 23:40:43

對于産自植物工廠、新鮮健康的生菜,即使價格比普通葉菜高出十多倍,你會選擇購買嗎?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消費並不經濟。然而,這一切可能會因爲一場競賽而改變。

這場競賽名爲"2024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戰賽暨第四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將在3月底正式拉開帷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全球範圍內將有15支團隊參與這場農業科技創新的較量。作爲由國內最大的農産品上行平台拼多多發起的大賽,此次賽題不僅繼續聚焦于A1!種植技術,更要求參賽者發揮創意,以有限的預算將20尺標准集裝箱改造成充滿智慧的“新農田”。

參賽隊伍需要在這些集裝箱中設計並實施智慧種植方案,以生産生菜。最終,勝利將屬于那些能夠在保證高産量和優質品質的同時,實現最低成本的團隊。通過這場競賽,我們期待能夠找到降低生産成本的方法,讓更多人享受到新鮮健康的植物工廠生菜,同時也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

這是“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第二次在集裝箱種生菜比拼。去年,拼多多與光明母港種業創新區合作,聯合中國農大、浙大兩高校,在改裝集裝箱植物工廠舉辦“無日照土壤”生菜種植賽。本屆比賽在去年基礎上升級難度,針對植物工廠發展難題,首次將集裝箱設計方案與建設成本納入比賽內容。考核維度中,生菜品質産量仍是重點指標,不同的是能源消耗變爲今年的集裝箱建設成本控制及合理性考量。大賽評審組副組長賀冬仙鼓勵有創新思維和跨學科研究能力的青年學者參賽,爲植物工廠發展貢獻才智,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種一顆普通人買得起的智慧菜

春雨珍似油,過盛亦煩憂,農業之演進乃是與自然較量之曆程。即便現代農業具備高效之化肥、農藥、育種以及農業機械等,然而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之束縛仍舊令其難以掙脫“靠天吃飯”之宿命。

而于設施內展開農事生産,則爲農業“改命逆天”賦予了一種可能。據公開數據表明,當下,我國設施農業面積已達 4270 萬畝之巨,占全球設施農業總面積的 80%以上,乃是設施農業之首邦。只是,超出半數的設施農業以簡易類型爲主,正處于提升質量並轉型之關鍵階段。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自從 2020 年開辦後,便始終環繞設施農業進行攻堅突破。前兩屆以雲南高原溫室當作種植場景,比試 AI 栽種草莓、番茄;自上一屆起,比賽場地升級成爲集裝箱植物工廠。此種植形式乃是垂直農業的嶄新代表之一,而相對于大棚、溫室來說,垂直農業屬于設施農業的“高階版本”。

然而,植物工廠于國內迄今仍處于産業發展的初始階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高”。相較于傳統農業,植物工廠的前期投入以及運營費用皆爲不小的開銷,比如,陽光無需付費,可人造光卻並不免費。再加上各類成本,植物工廠種植的蔬果,價格通常是市面上同類型産品的十多倍甚至幾十倍。

“我們始終期望將比賽辦到田間地頭,深入産業前線,面向農業發展中遭遇的實際痛點、難點,廣泛彙聚一線青年科學家共同攻克,利用最爲前沿的農業、生物科學等技術,探尋更多的突破性創新成果。”拼多多高級副總裁、首席發展官朱政覺得,往屆賽事的創新成果以及影響力表明此項活動能夠吸引更多農業創新人才以及優秀的現代農業企業參與到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之中,推動農業技術的升級和轉型。

招募通知表明,新賽季由拼多多、光明母港現代種業創新區的運營方上海花卉園藝(集團)有限公司光明花博邨科技分公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聯合舉辦,意在角逐出設計合理科學、建設迅速便捷、種植節能高效、能夠複制推廣的智能化集裝箱植物工廠方案。

依照賽制規定,初賽時期,參賽團隊需要提交包含集裝箱改裝、智慧種植等在內的項目整體規劃,其中,硬軟件、自動化系統等集裝箱改裝費用的上限爲 40 萬元。經過公開選拔後,初賽得分最高的四支隊伍能夠晉級決賽,展開實際改裝與作物種植。此後,專家團隊會從集裝箱植物工廠的設計與制造、作物産量、生長一致性、商品化率、營養價值等維度展開評比。其中,經費把控是關鍵的考核項目,評委將依據實際開銷進行梯度評分,促使選手從市場可複制性和推廣性的視角進行科研創新。

“光明食品集團一直秉持著專注于農業與食品科技發展的理念,長期關注高科技農業、未來農業的發展,期望通過比賽突破一些高科技農業的技術瓶頸。這項挑戰需要長期積累和集體智慧,所以我們盼望吸引具備交叉學科背景的頂尖科技團隊,彙集人工智能、作物科學、設施園藝等領域的專業知識,探索解決垂直農業中可能碰到的痛點與難點,共同推進垂直農業的産業化進程。”上海花卉園藝(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諸偉琦指出,“我們希望通過比賽,讓大家更加注重實際運營,創造出可持續複制和推廣的集裝箱植物工廠方案,更有益于中國未來垂直農業産業的發展。”

農研賽事長尾效應持續釋放

自2020年首次開賽以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已走出10余支成績優異的科研隊伍,並將農業科技創新的種子撒進了很多青年學者的心裏。

在上屆比賽中帶領團隊奪得第三名的上海交通大學博導鮑華教授擁有深厚的工科背景,對植物工廠密切使用的裝備技術等研究頗深,但在參賽前沒有種過菜。

“比賽讓我發覺自己所擁有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操經驗能夠爲智慧農業賦予能量,這使我感到格外欣慰和興奮。”鮑華稱,賽後,團隊持續鑽研比賽所用方案的可操作性與可實現性,不但發表了 2 篇有關的學術論文,當下還在嘗試一種有望推向市場、造福大衆的智能植物栽培架模型。不僅如此,鮑華還決定把農-工交叉當作其未來學術研究的重點方向。

比賽的完結也是新一輪研究的起點。“比賽讓我們重新了解了植物工廠軟硬件技術、環境調控技術、智能化技術等方面的繁雜性,發現了更多值得探究的問題。”何立中博士在去年帶領上海農科院隊榮獲大賽冠軍。以此爲契機,上海農科院整合院內相關團隊和資源,構建了垂直農場創新研究平台,目前開展了一些綠葉菜、草莓、大麥草以及西紅花等中藥材的植物工廠栽培技術研究。

身爲“企業隊”的代表,曾兩次參與比賽的北京極星農業創始人徐丹把比賽中積累的部分經驗運用在了實際生産裏。比如,該團隊提出的動態密度策略,一直被應用于公司基地的實際生産中。在此期間,他們不斷探尋生菜各個生長階段最爲適宜的種植密度,以實現産量、能耗和品質之間的最優平衡。“我們將這套動態密度調整的水培系統進行了對外展示和示範推廣,收到了來自同行和農戶的良好反饋。”徐丹說道。

迄今爲止,諸多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賽事成果已被寫成論文或進入專利實審受理階段,所涉範圍包括植物工廠環境優化技術與調控方法、營養液配方動態調整技術等。與此同時,諸如基于日累積光照量的植物補光方法、通過增加空氣流動降低生菜燒邊症狀發生率的方法、番茄産量預測模型等一系列于比賽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種植技術,經賽後實踐論證後也已開始投入運用或推廣至農業生産一線。此外,還有團隊在比賽進程中看到“技術産品化”的情景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由此開啓了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田間地頭的創業征程。

農業乃是拼多多的初心。去年,拼多多連續第二年研發投入突破 100 億元,其中,農研投入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此,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趙佳臻表示:“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農研賽事、農雲行動等農業重點項目的投入,繼續助力各地打造更具韌性的數字化農産帶,推動鄉村振興並促進農民增收。”

0 阅读:0

科技路邊社

簡介:智能硬件測評,數碼産品分享,互聯網熱點分析!